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在国内外研究者甚众。然大多是就《孙子》而论《孙子,》而没有将其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探讨论述。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从成书年代、文体结构、议论说理、语言与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孙子》与先秦诸子散文的关系及在诸子散文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对于异国读者而言,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作品的主题尚有困难。因此,如果要传递诸子散文中的文化信息,互文性理论对诸子散文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考察了《庄子》、《孟子》译本中的几处具有文化特色的词的互文性处理方法,探讨如何利用互文性的微观视角最大限度地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而提出文中加注释或脚注和阐释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春秋时期起,引《诗》成为了诸子散文中常见的论述方式,该文以《墨子》一书中可考证的8处引诗为切入点,讨论《墨子》引《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学肇始阶段占据散文主流地位的《书》一类元典,是先于诸子散文,且对先秦语录体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早期散文文体的代表。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随着经学的式微,诸子学勃兴,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孟子》得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研究,文学研究是其中之一。纵观百年《孟子》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主要从宏观上对《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修辞技巧的运用、气势风格、文章的逻辑性及其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或是从其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上加以阐发,成果颇丰,但亦有缺憾。本文尝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孟子》散文论辩艺术方面加以专章论述,以期探讨新的研究路向,对进一步细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还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独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兵。  相似文献   

8.
王素勤 《学语文》2013,(1):18-19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着"亚圣"之称的孟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它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虽然这和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不无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孟子》散文确实有着与其它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纵观孟子的一生,主要都是在游说诸侯,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9.
对话体在文学作品中早已存在。在诸子时代,《孟子》的对话体就很有特色。它是在继承《论语》语录体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有别于《论语》中师生坐而论道的融洽场面,也有别于其他诸子仅仅把谈话作为作品的附属和陪衬。《孟子》把谈话论辩作为一种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同时,这种对话体与西方柏拉图的对话集在论辩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孙鸿 《安康学院学报》1999,11(2):31-36,7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杰出的代表作。自古论庄者多从文学及哲学两方面探讨,而论庄散文者多着眼于《庄子》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很少注意其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庄子》的现实主义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及其批判现实的根源三方面研讨《庄子》散文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先秦文学研究中,大部分文学史以《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楚辞》为叙述框架。这种"囫囵研究法"未能体现出先秦文学发展的时间进程,导致了对先秦文学发展的认识不清晰,进而影响了对文体形成时代的判断。我们应该打破论辩文起于诸子的看法,追溯诸子各自的渊源,考察它以前有关思想家的论述,弄清先秦诸子发展的过程。同时,《左传》、《国语》等书也不能以"历史散文"笼统视之,其中包含着可独立成篇的文章,它们是编者依据有关文献,根据需要进行剪裁,但都应是来自原文,反映着原文的思想、结构以及语言的基本风格,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董芬芬的《春秋辞令文体研究》正是依据《国语》、《左传》中具有文体意义的独立篇章,考察春秋时代的文体状况。  相似文献   

12.
周倩 《学语文》2004,(6):44-44
苟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算独树一帜。它既不像《庄子》那样玄之又玄,诡谲浪漫;又不像《论语》寥寥数语,微言大义;也不像《孟子》雄辩磅礴,浩荡大气。《苟子》是严谨的、踏实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苦口婆心向人讲授道理。  相似文献   

13.
周永蔚 《新读写》2008,(1):48-48
先秦的诸子散文,一般都是以“姓十子”来命名的:老聃的《老子》、墨翟的《墨子》、庄周的《庄子》、苟况的《苟子》、列御寇的《列子》等。当然,也有直接采用姓名来命名的。比如,唐代的“宫廷文人”沈俭期,就留下《沈俭期集》;明末夏完淳的《夏完淳集》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1,(15):159-160
一说古典文学,往往必说四大名著,然而,真正在传统时代,《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小说恰恰是被正统文学排斥在外的..魏明伦说:“中国的古典文学,广义上包括的范围非常大,诗经、先秦诸子的散文、楚辞、汉赋、汉史、唐诗、宋词、元曲,然后才是明清小说,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道诸子的散文是具有浓郁诗意的哲理散文,其中的《论语》、《老子》、《庄子》的诗意色彩尤其浓郁。温柔敦厚的诗人之风潜移默化地熏染了孔子师生的言谈,这使得《论语》中孔子师生的言谈成为诗意的言说。老子对自然社会的诗意思索,凝成了五千言的长篇“哲理诗”。庄子也是一位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对诗意人生的追寻使得他的著作成为诗意沉思的哲学巨著的同时也成为了带着哲学沉思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16.
王符《潜夫论》、徐干《中论》、仲长统《昌言》三部政论文集因内容与形式的不同而分别呈现了冷峻、温婉、凌厉的风格特征。三位政论散文作家的个体差异、学术思想以及所处政治环境的不同是形成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三部作品风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汉末诸子散文的特点和汉末文人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陈欣  乐帧益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6-17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富文学色彩的一部。其中的动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功能角度对书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也从塑造方法出发考察了《庄子》动物形象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崔冰 《文教资料》2012,(27):108-109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之作,其中含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运用词类活用,具有丰富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简洁精练、妙趣横生,又可以形成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梁天保 《现代语文》2014,(2):130-131
一、先秦诸子散文写作特征浅议 先秦诸子散文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厉代学子认识人生、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历代学者景仰、学习的对象。《论语》中孔子主要彰显其“仁”的思想,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孟子》主张“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贵君轻”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老子》《庄子》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庄子.内篇》寓言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与其他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相比,《庄子》对话形式独具特色,表现在:对话主体的多样与对置;对话情景的预设与虚拟;对话答语的后应与无言;庄惠对话的史实与多元四个方面。在这种特殊对话形式背后蕴含着高妙的对话效果和深刻的思想意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