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之类。应用到新闻中,则指在采编过程中随意记录下来的具有新鲜内容的短文。近几年,手记巳被众多的新闻传媒采用。 《人民日报》1995年九十月份推出的一组“信手拈来谈变化”的稿件便是较出色的手记。人民日报华东版在一段时期则专门开辟了“稳身人手记”的专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的几家报纸在1995年两会召开期间也都既采用了“手记”的形式进行报道。 既然手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存在,它也就拥有自身的采写规律。从体裁上来看,它不同于见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前总编范敬宜同志,堪称我党新闻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典范之一。其典范性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总编辑手记》一书中(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4月版。以下简称“手记”)。手记是范总在业务值班时,针对人民日报的稿件、版面等中反映出的问题、经验而及时写出的指导意见或短论汇编。正因为不是为出书而写,手记内容虽少了所谓理论框架,却是格外生动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政治家办报的种种特色和风采。  相似文献   

3.
值班手记     
值班手记范敬宜范敬宜同志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以来,结合人民日报办报实践,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写成言简意赅的值班手记,对办好人民日报起了推动作用。为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业务风气,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我们约请范敬宜同志以《值班手记》为栏题,在本刊...  相似文献   

4.
董岩 《新闻窗》2007,(2):39-41
梁衡,是仗亦文亦瑕,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脸灸人口的《新闻三部曲》。在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中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美兼实用。本刊发表董岩撰写的学习体会文章,供读者参阅,该文分两期整完。[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之类。应用到新闻中,则指在采编过程中随意记录下来的具有新鲜内容的短文。近几年,手记已被众多的新闻传媒采用。《人民日报》1995年九、十月份推出的一组“信手拈来谈变化”的稿件便是杰出的手记。既然手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存在,它出就拥有自身的采写规律。从体裁上来看,它不同于见闻,见闻涉及的是所见所闻的事物,而手记则扩展为所见所闻所思。它与采访札记又有不同的地方,采访札记虽也有所见所闻所思这一特点,但是手记较多地侧重思。  相似文献   

6.
范敬宜的《总编辑手记》 (以下简称《手记》 ),今年 5月间人民日报出版社又出了重新设计封面的新版,这已是该书的第三次印刷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它受欢迎的程度。这本书我以前读过,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捧读新版,特别注意到此书充满竞争意识和竞争对策,论的虽然是人民日报的工作,却揭示了新闻差别化竞争的某些一般规律。  差别化竞争,是营销学总结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一。这是指通过对整个市场的评估,找出某些重要的顾客利益区域,集中力量在这些区域完善经营,形成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优势。我认为,《手记》重要的一个特…  相似文献   

7.
手记的写作     
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之类.应用到新闻中,则指在采编过程中随意记录下来的具有新鲜内容的短文.近几年,手记已被众多的新闻传媒采用.人民日报1995年九、十月份推出的一组“信手拈来谈变化”的稿件便是杰出的手记.  相似文献   

8.
多一分深入多一分收获──采写《节日追踪问菜价》的一点体会张国材2月10日,人民日报和市场报同时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报道《节日追踪问菜价》,人民日报还全文转载了市场报配发的评论员文章《管好中间环节》。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当天的值班手记中说:这...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总编辑手记》最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范敬宜同志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以来,经常在“值班手记”上写下一段段批语,这些“手记”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关于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0.
《新闻窗》2007,(2)
梁衡,是位亦文亦理、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新闻三部曲》。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丰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更兼实用。本刊发表董岩撰写的学习体会文章,供读者参阅。该文分两期登完。  相似文献   

11.
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向来不愿出书”,却应新闻界同行的要求,于今年初出版了一本《总编辑手记》。写值班手记是《人民日报》的传统,凡值班的老总和总编室负责人都要认真写值班手记。范敬宜于1993年秋到任接过这本手记后,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很多内容。一是增加了对当天报纸内容和版面的评点,有表扬有批评;二是借题发挥,阐述对新闻宣传业务的意见、主张;三是对前一阶段的宣传报道作一些小结,对下一阶段的直传作出部署、安排。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每天坚持写这本值班手记,不知不觉写了三四十万字。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2.
梁衡,是位亦文亦理、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新闻三部曲》.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丰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更兼实用,深入浅出、不弄玄虚,娓娓道来、独辟蹊径,人们听后常有茅塞顿开之感、醍醐灌顶之悟.本刊特此开辟《跟梁衡学新闻》专栏,介绍梁衡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方法论,旨在为读者同仁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以期在新闻之路上少走弯路、多些启迪.  相似文献   

13.
3月31日,埃菲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电讯稿,题为《中国试行议会民主》。稿中写道:“电视天天向观众介绍议员分组讨论情况和记者招待会概况”,“观察家们认为,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报道新闻透明度方面是空前的”。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期间,首都新闻媒介在提高会议报道的“透明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时地、客观地报道决策过程中的讨论情况,摘登与会者的发言,开辟《寄语两会》《两会手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专栏,除此之外,还专门派出记者盯住“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注意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手记的写作     
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之类。应用到新闻报道中,则指在采编过程中随意记录的具有新鲜内容的短文。近几年,手记已被众多的新闻传媒采用。人民日报1995年九十月份推出的一组“信手拈来谈变化”的稿件便是杰出的手记。人民日报华东版在一段时间内专门开辟了“隐身人手记”的专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的几家报纸在1995年“两会”召开期间也都争相采用“手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三味书屋     
范敬宜,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在《东北日报》任助理编辑。1978年起在《辽宁日报》历任农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1984年调任文化部外文出版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8日调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写“值班手记”是《人民日报》的传统,白班对夜班有什么交代,夜班对白班有什么说明,都写在值班手记上,并把它的内容作为《每日快讯》印发给全社各个部门,起到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各媒体"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记者手记"这一新闻写作样式"火"了起来.在"走转改"活动中,各类媒体都开办了"记者手记"这一专栏.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电视台,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到省、地市报. 那么,如何认识"记者手记"和写作"记者手记"呢? 一、"手记"与"记者手记" 手记这一文体最初应该来源于笔记文体和日记文体.相关解释为,亲笔写的书信、日记、笔记等.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引人瞩目。为人民日报提供可上头条的新闻,是记者的首选任务;为写头条寻找新闻事实,是记者的基本功。人民日报驻山西站记者安洋采写的《山西着力把原煤转化为洁净燃料》,作为《十五开篇》专栏的第一篇,刊于4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得到专家、读者的好评,再次印证了这个判断。 4月9日,在人民日报编前会上,通报了一位新闻学专家的评报意见,说8日的报纸把《十五开篇》专栏放在头条位置,“开栏的话”放在醒目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安排”,“山西这条新闻,在今天是独家的。这种寓中央的总方针、总政策于独特…  相似文献   

18.
新鲜可人别具特色──喜读人民日报华东版新闻摄影报道林永年读了人民日报华东版最近两个多月来的新闻摄影报道,觉得新鲜可人,颇具特色。人民日报华东版的新闻摄影报道,除了刊登单幅新闻照片外,着力编好《华东写真》的画刊和《今日聚焦》(每组两三张照片)。五六月份...  相似文献   

19.
“谈起《人民日报》,不能不提人民日报的漫画”。①《人民日报》拥有一批优秀的漫画创作者和刊发新闻漫画的历史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重视漫画。当时的漫画肩负着重要的政治宣传使命,不仅长干讽刺,而且善于歌颂,成为与新闻同等重要的一个报道品种。风云变幻,《人民日报》的新闻漫画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记者费伟伟的新闻作品集《体验生命》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在人民日报从事新闻工作20年的作品集,还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结合新闻实践撰写的体会文章。该书分《九州掠影》、《新闻追踪》、《名企探微》、《凡人特写》、《随感漫笔》、《屐痕心旅》、《编采浅说》共七辑,反映了作者从人文的角度来报道经济成就、分析经济观象、解释经济问题、预测经《体验生命》@晓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