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东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山东筝派与浙江筝派在历史渊源、音乐的演变、旋律的节奏风格各有其鲜明的特点、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也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宋曼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58-159
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发展比较广泛,流传到各地并与当地音乐融合,因此,古筝艺术风格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3.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广为流传,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就有三个流派、六个版本之多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派和武林筝派的《高山流水》作一比较,可见风格流派、意境和内涵上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5.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广为流传,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就有三个流派、六个版本之多.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派和武林筝派的<高山流水>作一比较,可见风格流派、意境和内涵上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6.
山东和河南地域相连,人文相近;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作为中国古筝的两大传统流派,彼此影响较深。两派古筝艺术的代表人物:赵玉斋大师和曹东扶大师,他们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演奏技术和自成体系的加花规律;有一批内容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的创编筝曲,他们使传统古筝从民间走向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是现代古筝艺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们的古筝艺术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古筝艺术的起源与形成、古筝演奏技术、音乐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根据大量搜集整理的资料素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两位大师的古筝艺术成就,抛砖引玉,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梁书琴 《考试周刊》2008,(49):232-233
陕西是筝的发源地,复兴后的陕西筝派技法是通过长期的对外派筝艺的学习、借鉴、继承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特点而形成的。本文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采用图表法、理论实践结合法、分析综合法等方法对陕西筝派的音乐风格作初步的探究,并分析了陕西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俊 《华章》2011,(35)
河南筝派作为九大筝派中较早的系派,与其它系派一样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成因、在其流变、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他们在演奏技法保持了传统的技法形态.时至近现代河南筝派中涌现出一批新派筝家,在技法和曲风上的大胆创新,远离了传统的古朴气息,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信气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源自同名古琴曲,现今广泛流传的《高山流水》主要有三种同名不同曲版本。它们的音乐来源、内容各不相同,分别属于山东、河南、浙江三大筝派。通过比较三首同名古筝曲在曲调、演奏技法及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浅析三大古筝流派形成《高山流水》的背景,体现了三派筝曲《高山流水》的强烈地域性特色及鲜明的音乐风格特征。这三大筝派《高山流水》作品的比较与分析对于理解我国地方筝曲的音乐特点和推动传统筝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中国古筝音乐有南北两大派别之分。在形成筝派的各种原因中,语言因素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内容。民间音乐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方方言的较大影响,表现出与之相匹配的声音波动规则。由于南北方言区别明显,南北筝派受其影响也表现出相应的声音弦法规则。研究语言对筝派的影响为挖掘中国筝艺流派形成原因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山东筝派是北方筝派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山东筝派拥有着大量的传统演奏技法与曲目,为中国的古筝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曲目与演奏支撑。本文将以山东筝派传承人赵登山先生创作的《铁马吟》为切入点,分析山东筝派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艺 《文教资料》2009,(31):78-79
古筝的传统演奏方法是用右手拨弹筝弦,左手在琴码左侧按颤,以韵补声,完美地美化旋律,但是在现在高校的古筝专业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这简单的左右手配合。还要掌握一些演奏的特殊指法和技巧,增强古筝的表现力,达到刻画艺术形象的目的,从而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古筝这一乐器的特点。本文作者通过研究,总结出在教学中应用的陕鲁豫三个传统筝派特殊技巧,以供更多的求学者全面提高古筝的演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易璇 《考试周刊》2009,(11):56-57
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本文对河南筝派的历史渊源、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进行了浅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刘艺 《文教资料》2012,(11):79-81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受地域间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歌谣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本文立足传统,依托区域文化的研究,使河南筝与山东筝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从文化入手,可更好地理解筝乐特性、把握筝乐的语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筝是在怎样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下成长发展的,从而对河南、山东传统筝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16.
齐鲁筝考略     
齐鲁筝是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之一。在广泛流传中,由于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齐鲁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齐鲁筝的形成与山东地方戏曲、民间说唱山东琴书、尤其是传统曲牌形式《八板》密切相关,齐鲁筝是我国古筝中重要一流派。  相似文献   

17.
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流传全国各地,是地道的华夏传统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秦筝东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传统的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但较为细致的区分汉族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徐氏北派少林拳的研究主要是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武术传承和继承,及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来进行,对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人文和文化的阐述和挖掘较少。鉴于徐氏北派少林拳对当地历史及现代旅游业,及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我们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不同方面的阐述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趣,因其多采用五声音阶定弦,“4”、“7”二音都较少使用,但因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不同,使得“4”、“7”二音在不同流派的筝乐中所表达的音乐风格中也不尽相同,本文仅对不同筝派传统筝乐中的“4”、“7”使用以及音乐特点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河南筝派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地域性风格的乐曲、独特的旋律变奏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加上一批影响较大的优秀演奏家,使得河南筝派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曲目和技法特征、朴实优美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河南筝的演奏曲目包括以"河南板头曲"为主的传统曲目,以及以地方戏曲等素材改编创作的筝曲,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有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