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效教师”研究是从有效教学以及教学效能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它也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范畴。“有效教师”这一概念是国外首先提出的,国内相对应的概念是“好教师”、“优秀教师”。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多是探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所学校都在全力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具备以上称号,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应是一名“有效教师”,还要具备一些其他教学之外的条件以及适当的平台与机遇。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但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是每位教师都可以力争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教育规律提升科学思想的教学模式,正为广大教师所追求和思考。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模式众多,流派纷呈。这些都是老师们多年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的结晶。“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蕴涵着当代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由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自我建构,教学过程由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和多向交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学后教”教学模…  相似文献   

3.
所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恰当确立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要有效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找准教师、学生、教材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焕发自主发展的活力,让课堂彰显主动探究的灵性。  相似文献   

4.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逐步培养学生会看、会想、会说、会做及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如何,还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参与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  相似文献   

5.
“强师计划”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厚植自我的教学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蓄势蓄能,需要有课程融合与生命会通的思想自觉,注意博学、深学、活学,从语文解读、教学设计精致化、师生对话艺术等角度立体地涵育教育教学智慧。还应围绕卓越心像的建构,注意学养积淀、学识磨砺、精神创造与情怀陶养的和谐统一,深度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的成长过程。从教十六年以来,在教学实践这条道路上,我一直摸索前行,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一名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训、学习、实践、反思、合作与研究的过程。一、在培训中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0学年,我校成为浦东新区“南片”(新并入的原南汇区)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的基地学校。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年轻教师比重大,骨干教师缺乏,教学力量相对薄弱,活动开展中缺少有效指导,而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可以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物理教师,本人积极地投入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改革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反思,有了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们正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按照“两主”(学生是主体、主动发展)教学原则,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小学数学中年级“讲、练、议、评”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讲一讲”、“练一练”、“议一议”、“评一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单纯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的窘况.  相似文献   

10.
肖淑荣 《考试周刊》2012,(69):131-132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理念的形式之一是“自主学习模式”.它的运行基本上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高中学生一般已不满足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格局,他们希望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自主探究的过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 ,我们愈来愈感到陈旧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因此 ,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探究式”教学法是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主要特点有三“学”、“退”、“悟”,就是把教学的着重点从“教”转变为“学”,从“进”转变为“退”,从“听”转变为“悟”。“学”就是教师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备课时 ,不仅要努力钻研教材 ,还要研究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 ,将会怎样去想 ,会遇到哪些困难 ?产生哪些错觉 ?进而探究如何引导…  相似文献   

12.
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从教学能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培育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已成为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骨干教师自主、研究、提升、引领的专业发展定位,成都高新区新华学校创建“1+1+x”雁阵式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精神引领、项目驱动、评价激励,加速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帕斯卡尔说:“人是大自然里最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他是根会思考的芦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已成为新课改中教师们的共识。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笔者设计了一份力求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情况、操作简单的“课堂教学反思录”。试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特录下来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提高效率的核心。要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方式多样,能将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但也能看到有的教师过分讲究形式,为"动"而"动",忽视了地方学科特有的内涵,只是停留在表面,至于能否在思想和知识掌握方面给学生留  相似文献   

15.
吴晓红 《辽宁教育》2023,(20):78-81
在“双新”教学改革和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以发展学生潜能为目标,以“情·知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与学”两条线索“、会学与乐学”两个维度,构建了“五个重要环节”“六个生声要素”课堂教学范式,积极践行结构化教学思想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理念,充分彰显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的魅力,在规范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潜能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琪 《甘肃教育》2014,(15):105-105
正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课堂教学效益是否最大化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以及会不会学。那么,如何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过程也是培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教”,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受到阻碍,这样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背离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试图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导”为手段。通过引导、指导、辅导,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不断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寻找方法,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寒芳 《考试周刊》2009,(1):225-226
如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探索、研究的首要任务。何谓“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现就自己十三年的历史教学谈一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以期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题,是在课堂教学领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时应运而生的。它一改传统教育的“不得法、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弊端,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主动参与,在老师的启发下,爱学、会学、创造性地学。使教与学互通、互动,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交流的场所,教师再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导学达标”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导学达标”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学达标”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体现师导生学的理念.再次,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导学达标”教学,改变师生关系,通过导学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