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海霞 《科技通报》2015,(2):176-178
大型云计算联合服务器中故障节点的快速挖掘模型构建可以实现对云服务器故障的准确定位和检测。传统方法中采用协议堆栈对节点进行约束与管理,达到故障节点快速挖掘的目的,然而该算法在Sink节点位置部署考虑欠好,在通信传输中很容易相邻节点信道间频谱主瓣重叠,故障节点挖掘性能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通信信道载波均衡的云计算联合服务器故障节点快速挖掘算法,建立故障节点信息融合模型,进行特征分析,在信息融合过程中,组成新的云计算联合服务器接收端和发射端故障节点定位训练序列,构建基于OFDM系统的等效基带故障节点挖掘模型,通过正交通信信道载波均衡实现云服务器故障节点的快速挖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云计算环境下,能实现对故障节点的准确定位,挖掘性能较高,检测概率较高,优越于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2.
黄斌 《科技通报》2015,(4):233-235
轨道交通网络配网调度管理中,需要对交通网络的故障特征节点进行准确检测和识别,实现故障排除和诊断的目的。传统方法中,对轨道交通的故障网络特征识别采用模糊前馈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容易使得故障节点边缘化,特征识别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干扰伪峰聚焦检测的轨道交通故障网络特征识别方法,首先进行轨道交通故障网络模型构建与信号提取,对故障信号进行数学模型构建,实现对故障特征的有效提取,计算控制中心采集到的故障网络宽带波动信号的指向性增益。采用二阶累积算子对故障信号的干扰伪峰进行后置聚焦,实现对干扰伪峰的滤除,提高对轨道交通故障网络的特征识别性能。实验结果得出,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轨道交通网络组网和故障检测识别能力,识别率较高,优越性明显,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物联网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路由节点的准确探测实现节点的定位识别,将在传感器节点的故障监测和目标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传感器路由探测算法采用源结点追踪定位方法实现传感器路由探测,当源节点受到外界电磁场干扰时,路由探测准确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搜索的物联网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路由探测算法。构建了物联网环境下的传感器网络分布结构模型,进行传感器路由信息的量化分析,采用最短路径搜索方法进行路由传输信息的跟踪探测,采用线性阵列结构部署路由节点,能实现路由节点探测和定位的最短路径搜索。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物联网环境下传感器路由探测提高了传感器节点的生存概率,路由探测能量消耗较小,路由节点定位准确,提高了目标节点的识别和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翊人 《科技通报》2020,36(6):72-75,79
针对网络节点发生故障时,出现的故障节点不易检测与检测不完整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盲均衡的陆态网络节点故障智能检测系统。构建盲均衡模型排除因故障带来的信号干扰;为了确保迭代数据的唯一性,设置固定迭代终止值;恢复陆态网络通信信道的正常运行,使得网络节点故障的预警能够顺利通过通信信道;利用免疫学理论将节点故障看做事件序列,通过预处理过滤与格式化不相关信息;获得陆态网络中所有故障的根,以完成网络节点故障智能检测。实验证明,盲均衡模型能够陆态网络节点故障通信信道进行有效定位,并且本文系统能够精准检测节点故障,不会出现漏检或检测不完整问题,鲁棒性高。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4)
本设计是一款基于Wi-Fi和电力载波的智能家居控制器,主控采用的是STM32F103低功耗单片机,Wi-Fi采用的是安信可公司的esp8266,电力载波用的是过零调制,用几百KHz的信号作为载波,把信号调制到家用交流电上进行传输。本系统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并检测家电的工作情况,利用电力载波技术弥补了Wi-Fi信号覆盖范围不足的情况,宽展了通信范围。本系统由信号发送装置,控制装置,后台应用程序,以及移动端APP组成。该系统组网方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有很高的市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吕慎敏 《科技通报》2015,(4):106-108
异步传输网络间通信信道组成复杂,对异步传输网络间通信信道的频谱的准确估计可以避免不占用多余的频带,能够实现高数据率通信。提出一种基于频域分块和脉冲响应的异步传输网络频谱估计算法。构建异步传输网络通信信道模型为缓慢时变、空变的相干多途信道,采用正交频率复用OFDM训练序列得到确定的起始帧概率分布,采用同步算法能有效减少系统子载波间的正交性抑制,得到系统函数的基本特征传递函数,实现对频域分块频谱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对频谱的估计精度,提高异步传输网络的通信性能,网络异步数据传输的吞吐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型的网络病毒的入侵和传播以正态谐振方式进行连续攻击,检测困难,需要对病毒攻击进行有效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采用干扰攻击定位状态转移特征提取的层次性检测算法实现对病毒连续攻击的检测,算法没能自适应求解连续攻击下的特征选择参数,检测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窄带信号频谱偏移修正的正态谐振网络病毒连续攻击下的重叠检测算法。采用链重叠检测和向量化运算模拟正态谐振网络病毒的攻击特征和相关性质,实现对病毒的检测,通过Langevin方程描述,正态谐振网络的病毒连续攻击表现为一种双稳态非线性驱动多频共振模型,采用窄带信号频谱偏移修正方法,计算得到病毒节点连接概率以及个体的感染率,提高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病毒传播有较好的抑制性,提高了对网络病毒连续攻击下的检测性能和重叠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信道受到干扰情况下,学习性能不好,导致信道失衡。传统的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干扰信道学习算法采用多模盲均衡宽带压缩频谱联合特征识别算法,当干扰强度较大时,学习均衡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预编码设计的协作频谱共享的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干扰信道学习算法。通过协作中继方式在服务PU的同时获得传输机会,并给出了PU/SU联合优化的预编码矩阵进行算法改进,采用Jakes功率谱,组成新的云计算联合服务器接收端和发射端节点定位训练序列,将PU、SU预编码矩阵设计问题分解,采用干扰信道学习算法,得到正交通信信道载波均衡控制方程,实现干扰信道的学习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提高信道学习性能,抗干扰能力增强,吞吐率比传统方法提高35%,展示较好的网络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9.
无线光纤传感网络主要由能量储存有限且分布范围广泛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安全性能低导致容易受到攻击和入侵。文中提出运用基于节点重要性的恶意攻击定位方法,实现网络入侵中未感染节点检测过程。依据节点在网络中具有不同功能及对网络性能影响大小,对节点在网络中重要程度进行量化,获知节点重要性后对重要性高的一类节点实行保护处理;对恶意攻击行为危害性进行量化,定义入侵潜在损失,通过对网络进行异常分析判定节点性质;为更加准确定位恶意节点,运用拟合数据给出RSS(接收信号强度)信号标准差值与距离间的函数变化关系,对节点定位概率公式实行改进,利用新变方差特征的节点定位概率模型对恶意节点定位检测,从而得到未感染节点。实验证明,运用文中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入侵网络中未感染节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入多出(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各子载波在整个符号周期上正交,各子载波信号子频谱可以互相重叠,提高频带利用率.MIMO-OFDM技术是OFDM与MIMO技术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是在OFDM传输系统中采用阵列天线实现空间分集,提高了信号质量.本文全面介绍了MIMO技术和OFDM技术及两者的结合,分析实现MIMO-OFDM技术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Linux虚拟服务器(LVS)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在大功率干扰下,LVS集群的抗扰动性能不好,无法有效实现IP负载均衡和任务调度。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自激的大功率干扰下LVS负载均衡集群抗扰动算法。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网络动态干扰监测模型构建网络信息鲁棒性评价模型及Linux嵌入式用户信任感知网络信息信任度评价,计算MAC层两个模糊概念之间的相似度。得到大功率干扰监测数学模型,假设干扰信号表现为一种动态随机噪声信号,实现对大功率干扰下的LVS网络的扰动容错方案设计,对簇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信息没有合理开发应用,在簇头生成过程中形成的帧没能实现自适应均衡处理,分析节点之间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耦合效应,需要实现算法上的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实现IP负载均衡和任务调度,延迟了网络生命周期,提高Linux虚拟服务器的抗扰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强干扰环境下,通信节点受到干扰影响和能耗限制,导致节点之间的通信信道失衡,需要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节点进行鲁棒性选择,提高网络通信的覆盖和均衡能力。传统方法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选择采用节点间互助转包轮换路由分发协议,由于邻居节点的自私性导致对节点通信的抗干扰性不强。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层能量均衡的强干扰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选择模型。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节点布局模型,然后进行通信节点的最优节点密度分布设计,基于自适应分层能量均衡方法实现对强干扰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选择模型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强干扰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优化部署和选择,降低了数据传输丢包率和延迟,减少了计算开销,提高了网络的连通性和覆盖度,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策略和相关的路由算法。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中间节点出现故障时,该策略能利用ARQ机制检测是否有数据包丢失,并采用hop-by-hop机制进行重传处理。理论分析表明,该策略能有效提高网络中数据的可靠传输,节约网络功耗,有效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4.
在集合PC机、无线传感器和Wi-Fi等通信网络进行无线传输网络组网中,功率消耗大,路径损耗多,需要进行无线传输网络组网交叉覆盖,以提高网络的吞吐性和抗干扰性。提出一种基于被动相干盲源分离算法的改进大功率无线传输网络组网交叉覆盖算法,构建大功率交叉网络模型,得到大功率交叉网络树状拓扑结构。采用隶属度调度控制Hough原理,对大功率交叉网络的分层信息数据进行分段处理,求解路由节点周期性的在一跳范围的检验统计量,在交叉网络跨层信息共享中,通过删除缓存数据得到跨层信息分组,实现交叉覆盖,实现无线传输网络组网交叉覆盖算法改进。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性能验证,得出采用该算法进行无线传输网络组网交叉覆盖,能改善输出信号质量,提高网络传输吞吐量,降低功耗损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网络病毒感染下振荡攻击数据混淆分离,实现对网络病毒攻击数据的特征定位和提取,有效检测网络病毒数据。传统方法中对网络病毒感染下的振荡攻击数据的检测和分离方法使用行为特征分析和卡尔曼滤波方法,算法受到数据振荡和线性特征干扰的影响,检测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本征波匹配的振荡攻击数据混淆分离算法,构建网络病毒感染振动攻击模型,提取攻击数据的信号模型特征,根据调解病毒样本序列的线性化程度,确定双线性本征陷波器频率参数和带宽参数,实现对信号的滤波,进而实现混淆分离算法的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的滤波器进行振荡攻击数据的混淆分离,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对网络病毒攻击数据的混淆分离均方根误差较小,对病毒感染下的振荡攻击信号的检测性能较高,展示了其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无线网路中链路质量的不稳定、信号的广播传输模式和节点之间存在的相互干扰,针对提高无线网状网络性能的信道分配和路由选择将更加复杂。采用多信道成为一种可选的提高网络容量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2.4GHz 802.11无线网状网络的一种固定信道分配方法,采用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使得网络中的数据流以流水线的方式进行传输。在这个场景下多条并行的流可以同时被激活,以此来提升UDP和TCP的传输性能。通过对802.11b网络中1、6和11三个相互不重叠的信道的分配,该信道分配算法在空间上实现邻居节点之间的干扰最小化,其中信道1和11被分配给网状网络的主干传输部分,信道6被分配给用户接入网络。文章最后通过NS2仿真实验,并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网络的平均吞吐率有大幅度提升,且多跳传输的延迟也被降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策略和相关的路由算法.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中间节点出现故障时,该策略能利用ARQ机制检测是否有数据包丢失,并采用hop-by-hop机制进行重传处理.理论分析表明,该策略能有效提高网络中数据的可靠传输,节约网络功耗,有效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WiFi网络与无线传感网络交叉组网时,容易产生同频干扰,影响通信质量和信道传输性能。在交叉组网过程中需要对同频干扰进行有效抑制,提高通信可靠性。传统的交叉组网同频干扰抑制算法采用盲源分离抗干扰算法,在交叉组网被动相干定位时时延较大,通信出现延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交叉组网同频干扰抑制算法,采用传统的盲源分离技术进行信道同频带内干扰噪声分离,对WiFi信道进行信息编码,采用OQPSK调制方法让整个网络都切换到选定的无干扰信道上,引入干扰避免机制,实现交叉组网信道优化设计。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同频干扰抑制和优化组网设计,有能效抑制重度的同频干扰,提高组网节点的吞吐量,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判断多达64路音频信号传输的信号通道故障及故障发生时间的定位和报警,设计出了一种基于AD536A真均方值转换芯片的多通道音频信号监测器。该监测器通过LED显示器和声音进行报警实现了对多通道音频信号进行准确检测,故障频道和故障时间定位,达到实时、高精度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多入多出(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多副天线,采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各子载波在整个符号周期上正交,各子载波信号子频谱可以互相重叠,提高了频带利用率。MIMO-OFDM技术是OFDM与MIMO技术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是在OFDM传输系统中采用阵列天线实现空间分集,提高了信号质量。本文中全面介绍了MIMO技术和OFDM技术及两者的结合,分析了实现MIMO-OFDM技术的框架,未来的工作是如何用硬件来仿真实现这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