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史料为据,说明"孔颜之乐"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中成为理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他们的高尚精神追求。传统认为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最早提出"孔颜乐处",经过研究论证了范仲淹较周敦颐更早关注、追求"孔颜之乐",并以此激励后生,为北宋儒学复兴培养了一批人材。  相似文献   

2.
刘静 《考试周刊》2009,(22):79-79
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学生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将快乐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快乐地教,快乐地学,这是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作为最早发现、使用葛的帝王,葛天氏发明了"葛天"草庐。葛天氏、葛天氏部族、葛国的地望在今河南宁陵。为使部族成员身强体健、延年益寿,葛天氏创作了"葛天氏之乐",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舞乐,反映了远古时期农业社会的特征。葛天文化的意蕴非常丰富,表现了原始先民深重的忧患意识、宗教意识以及天、地、人和谐,尤其是人与人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程颢在《识仁篇》中提出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可以从三个向度来理解:从仁之体的角度看,人与天地万物同禀一理、一气而生,因而能在"身—心"一体的基础上识自身痛痒并将此知痛知痒的心推扩出去;从仁之用的角度看,一体之心感通无碍,人便自然而然的对此"大身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博施济众,立人达人;从仁之乐的角度看,仁者与万物一体无碍,人便能从这一体和谐中感受到心体的和乐安宁。这三个向度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人我关系、人物关系紧张的今天,程颢"与物同体"的思想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钱梨 《教师》2014,(21):125-126
"道大则才大"出自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意思是一个人对学术的理解越深刻,对人性的理解越透彻,对道的涵义越明确,那么这个人在才学上的成就就越高。其实,为师之"道"也是如此,能够辨别正确与错误,"秉持""道义",专注于能力的提高,积极做事,我想,我们也能成为有"大家风范"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6.
乐心说漫论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由道德教化说向乐心说转化的过程,认为乐心说具有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倾向,其审美内涵包括:消闲之乐,宣泄之乐和适兴之乐。  相似文献   

7.
曹楷 《教学随笔》2013,(22):129
庄子惠子对"鱼之乐"的辩论,既是学术争论的话题,更为大众津津乐道。然而对这场辩论谁输谁赢的讨论上,却一直难有定论,本文力图对此问题的核心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明"四夷之乐"音名的由来、含义,进而对《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所载"四夷之乐"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窥探唐朝大力吸纳周边诸国之乐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让语文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听了在江门举办的教材研讨活动中由来自珠海、深圳、香港的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后,深有感触,有以下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自觉、自愿、自律、自由的现代人格,以克服当下社会幸福主体的迷失与异化。自由人格与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内在关联,它们内在地决定着主体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生活模式、审美趣味与人生追求。培育与塑造幸福主体的自由人格,改善与提升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倡导现代社会的德性幸福,是对"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问题在社会存在的主体维度上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儒家传统德性幸福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以构建现代幸福观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面对竞争的社会、浮躁的环境,需学会坚守寂寞.威廉·冯·洪堡的大学寂寞观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颇有启发借鉴价值,有助于高校找到从寂寞之累走向寂寞之乐的道路.为此,要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爱岗、澹泊、勤业、奉献的敬业精神,追求"心无旁骛"境界;要对大学生进行寂寞养成教育,追求心灵的宁静,让寂寞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是西汉初期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一部著作,其中论述礼乐文化的文字虽然散见于不同的篇章,但认识独到,论证全面,运用灵活,值得加以研究。本文主要从礼乐的产生及其社会功能、礼乐之"情"与礼乐之"和"、礼乐应因时因地而制宜等方面,集中论述了《淮南子》中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是我国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物质财富高速增长,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崭新时代。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然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却是各国普遍存在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世界性难题。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阅读经典,体会"读书之乐"是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梦”之乐     
一位美术同行的课,给我耳目一新之感。 "小朋友们做过梦吗?梦见了什么?说出来给老师听听好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啦,可不得了。想发言的孩子用胳膊肘把桌子敲得咚咚响,可谓盛况空前。其中一位孩子说:"我梦见自己长大后,做了一名科学家,专门研制一种产品对付说谎的人,可带劲呢!"另一位孩子说:"我梦见过自己长大后,成了一名军人,站在祖国的南端,守卫祖国的边疆。  相似文献   

16.
逸少的《兰亭集序》以其珍贵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流传百世,那一次兰亭集会,更让世人慢慢品懂王逸少人格中透露出的书法气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也逐渐让我们读懂了东晋风骨的魅力和时代的无奈之感。本文将从逸少情入手,明会稽之"乐",析忽来之"痛",解千古之"悲"。从兰亭到逸少风骨,读懂风雅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爷爷与酒     
小时候,爷爷把我搂在怀里说:"酒是我的命,孙孙是我的命根子。"我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因为那时我只有5岁。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嗜酒如命,一日三餐总离不开它。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酒。"有时看电视到深夜也要抿上几口,解解困。我被他搂在怀里时,嗅着从他嘴里散发出的酒香,就会迷迷糊糊地进入甜美的梦乡。那滋味竟是如此的诱人!有时候,他喝酒时用筷子蘸酒放进我的嘴里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5,(9):12+49
  相似文献   

19.
林中之乐     
《家教世界》2015,(7):12+49
  相似文献   

20.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继续深化,提出颜子之所乐,在于经验世界与价值世界合一而产生的精神快乐。此外,抛开历史记录,论文以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理论,对“颜子所乐何事”提供另一种思路的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