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多年来造林工作的实践,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落叶松造林一般采用2年生移植苗;采用不合格苗造林,将明显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结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率,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苗木含水率与造林成活率呈正比;在造林实践中,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缩短苗木在外裸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干旱阳陡坡造林成活率不高,即使成活率有时达到70%-90%,幼树生长也很慢,几年不能郁闭成林,致使荒山阳坡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确定各项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时,根据干旱阳坡地的特点,摸索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造林时围绕这几个主要因子来考虑。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段和造林树种,并采取窄缝栽植的方法进行秋季造林。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均高于春季造林。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是一条培育森林资源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4.
承德市位于冀北丘陵山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油松为主要造林树种。而该区一般春季干旱少雨,春季造林成活率低,而雨季植苗造林,为确保成活率,除培育苗木时需装营养袋外,工程整地质量要求高,苗木运输难度大,因而造林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多年小面积试验,研究总结出油  相似文献   

5.
陡坡造林用锹植可以降低栽植点,使苗木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同时鱼鳞坑整地的蓄水池可以发挥蓄水保墒的作用,达到抗旱保苗提高陡坡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更新造林时,苗木失水对苗木根系、物候、生长量、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了解雪柳绿篱截干的最佳时期和截干的最佳高度。不但节约了绿篱更新的资金、减轻绿化劳动量,而且提前实现绿化效果,也为我市今后绿篱更新复壮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种类高性能聚酯(PET)纤维掺入水泥基材料的耐碱性能变化规律,将保定聚酯纤维、超高性能SFC纤维、超高强FC纤维2号与超高强FC纤维3号纤维置于80℃的水泥上层清液中进行高温加速腐蚀试验,浸泡时间变量设定为6、12、24、48、96 h。通过分析高温浸泡不同时间后聚酯纤维的直径、拉伸断裂强度、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全面评价聚酯纤维的耐碱性能。结果表明:4种纤维随浸泡时间的延长,直径逐渐减小,断裂强度有明显的差异。浸泡96 h后,保定聚酯纤维、超高强FC纤维3号的断裂强度损失率达到34.61%、14.25%,超高强FC纤维2号仅为3.31%,而超高性能SFC纤维断裂强度有微弱增加,表现出较好的耐碱性。所有纤维的断裂功和断裂比功均在浸泡6 h后达到最大值,微观分析表明,碱性环境下各纤维形态变化基本相同,表面逐渐出现疏松多孔的腐蚀层,并伴随一定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揭盖整地方式的探讨,解决苗木成活期和杂草生长竞争的问题,提高更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垄式育苗和床式育苗的对比试验,得出了垄式育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广西马尾松种源的ABT生根粉浸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ppm的生根粉溶液分别不同时间(即2h、5h、10h)对马尾松种子进行播前浸泡后播种育苗,经过育苗后期测定,并分别不同时间,按苗木高度、地径和须根数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用ABT生根粉20ppm溶液浸种5h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浸种后使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2.
对历史档案资料中的有关数据整理和分析,运用案例研究民国开发西北时期人工林成活率。得出结论:当时陕西省各林场人工林、西安地区行道树、宁夏地区人工林不仅规模相当可观,而且人工林成活率均达到60%以上,这说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并不足以成为轻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种种借口,只要政府重视、方法科学并注意加强管理,在人工造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就可以有所作为;在西北地区进行人工造林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环境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对苗木进行了失水试验,得出结论:失水后的苗木物候期拖后,生长量减少,成活率较低。因此,在更新造林、育苗生产中要特别注重苗木的保水工作。  相似文献   

14.
带岭小黑杨硬枝扦插育苗,采用最佳基质、最佳处理进行全光自动喷雾沙盘扦插育苗,最高生根成活率可达100%,但长势不如地膜覆盖扦插育苗长势好。在没有全光自动喷雾育苗沙盘和苗圃喷灌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幼化穗条"地膜覆盖扦插育苗效果最好,成活率81.3%,当年高生长为1.21m,比全光雾插高生长高出0.3~0.4m。地膜覆盖扦插育苗1年生就可以上山造林,这种方法技术简单,成本低,适合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昭通褐煤为原料,采用多因素逐项试验设计法利用稀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提取腐植酸。试验考察了稀硫酸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和反应时间三个因素。结果显示,稀硫酸浓度为3mol/L,氢氧化钠浓度2mol/L,浸泡时间为1h时为最佳方案,腐殖酸提取率最高可达31.3%。  相似文献   

16.
不同炼苗时长带来的苗木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不同。解决油茶芽接苗移栽到容器的时间差异,成了油茶良种繁育中非常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在鄂西建始县开展了嫁接油茶苗容器移栽时间对比。通过移栽成活率和苗高生长统计、方差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移栽苗木生长差异显著。揭膜移栽40天成活率较高,苗高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一年生小×黑杨树母根作试验材料,研究在干旱地区整地方法、营造、抚育等造林技术,发现采用"深整地、深栽植、深抚育"的措施,减少亩栽植数,增加抚育次数,可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成活率,做到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的统一,为营造速生丰产林,建立新的用材林基地,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缝隙模拟装置,研究X100管线钢在弱碱性土壤溶液介质下缝隙腐蚀行为.通过测定缝隙内缝口到缝隙氯离子浓度、电极电位(E)、交流阻抗谱,研究缝隙内腐蚀规律,探究缝隙腐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20h腐蚀阶段内,随浸泡时间的延长,缝内氯离子浓度逐渐增加;电极电位(E)逐渐降低,缝底处氯离子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红叶乌桕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晾干时间、不同节段及剪口底部有无草木灰处理对红叶乌桕扦插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枝条于通风处阴干4d后剪取适宜长度枝段扦插,能够显著提高扦插成活率,成活率高达96.7%;当天剪取的枝条剪口底部粘草木后扦插,比不粘草木灰扦插,成活率显著提高,可达73.3%;用当天剪取的枝条下段剪成插穗后进行扦插,成活率显著大于枝条上段,可达66.7%.  相似文献   

20.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基体表面制备NiCr涂层,并用E-44型环氧树脂与低分子650#聚酰胺1:1配比进行封孔,通过在三种典型强酸环境中的全浸泡试验,对涂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65%的硝酸和98%的硫酸溶液中浸泡500h后,NiCr涂层表面平整,采用SEM观察微观形貌,涂层较致密,有少量的腐蚀坑,腐蚀速率为0.05—0.5mm/a,处于第二等级,耐蚀性良好;NiCr涂层在36%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00h后,由于活性离子Cl^-的影响,部分涂层呈层片状脱落,采用SEM观察微观形貌,腐蚀坑数目比较多,腐蚀速率为1.21mm/a,处于第三等级,耐蚀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