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善德是一位享有国内外声誉的、硕果累累的作曲家。自他1945年发表作品号为l的钢琴组曲《春之旅》以来,共创作有编号的作品35部,涉及到音乐艺术的许多体裁(如交响曲、钢琴曲、声乐等等)。其中,他的钢琴音乐就有18部,出炉于其创作的各个时期。他的  相似文献   

2.
滕丽民 《广西教育》2010,(36):98-99
丁善德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之一,他的创作涉及不同体裁的多种领域,其中《第一新疆舞曲》就是突出反映其创作特色的作品。本文通过对《第一新疆舞曲》认真、系统的分析,总结出其所特有的旋律曲调和多变的节奏、曲式结构、和声等音乐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是根据《马车夫之歌》改编创作的。丁善德先生创作这首作品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国家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时期,作品中包含了对新中国的憧憬,曲调欢快、明朗,洋溢着作者喜悦激动的心情。《春舞》是孙以强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丰富西域特色的钢琴曲。《春舞》创作于1980年,作者应钢琴家刘诗昆先生的邀请到新疆采风创作,经历过文革冲击的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包含对改革开放后新生活的憧憬。文章对《第一新疆舞曲》与《春舞》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演奏艺术特色,可以对两部作品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乐曲,把握乐曲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董妍 《文教资料》2010,(30):84-85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江文也先生不仅是一位辛勤耕耘、成就斐然、享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更是我国近代最早运用西方20世纪音乐技法进行创作的音乐家。目前。音乐学界对江文也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少见,主要集中在他的钢琴创作技法与风格方面。但是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价值等角度探讨《台湾舞曲》的文章却比较少见,文章以江文也先生作品第1号《台湾舞曲》为出发点,探讨江文也先生在利用现代作曲技法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 1881~1945)他不仅是20世纪上半叶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他将西方古典与中欧民族音乐巧妙结合,这也是20世纪音乐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他的创作中钢琴作品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其中《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本曲是通过作曲家对匈牙利各地民间音乐的整理、记录,而创作出来的全面地展示出匈牙利的民族风格,提供给演奏者以充分的发挥空间,笔者通过演奏实践总结出心得,有助于把握巴托克钢琴音乐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郭志鸿《新疆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演奏家,并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他的钢琴作品大都由民歌改编而成,具有典型的民族性风格。本文以钢琴作品《新疆舞曲》为例,对其创作背景、哈萨克民歌原型进行溯源研究,并通过对郭志鸿先生的访谈整理,对该曲进行全面的音乐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缓慢,初期主要人物为赵元任、萧友梅、李荣寿等,主要作品有《和平进行曲》、《霓裳羽衣舞》等;30年代代表人物有贺绿汀、陈田鹤等,代表作为《牧童短笛》、《序曲》、《血债》等;40年代代表人物有江文也、丁善德等,代表作有《儿童钢琴曲四首》、《春之旅组曲》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以《摇篮曲》命名的并不多.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三首为代表(分别为贺绿汀、倪洪进、朱践耳创作),分析了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创作的变化,进而对钢琴作品中民族风格的体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独特新颖,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钢琴曲中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作品,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体现出他创作风格变迁的轨迹。《第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早期,属于作曲家对新的现代技法和风格进行探索的一个时期,体现出明显的多元风格——既融合了古典传统,又有富于个性的创造。本文通过对《第四钢琴奏鸣曲》音乐本体、音乐风格特征的分析,试图探讨与诠释普罗科菲耶夫《第四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及演奏要点。  相似文献   

10.
金顺福 《林区教学》2014,(10):111-112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在美国刚开始受到了冷遇,但是第二年4月在巴黎演出成功,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五首协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曲式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上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新颖而活跃的作品,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技术上对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演奏要求。  相似文献   

11.
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曾师从贝多芬学习钢琴,十五岁起即在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与创作。作品达一千余首。他的钢琴练习曲对于训练手指以及演奏技巧具有一定作用,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采用为钢琴教材。其中《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号);《手指完善的艺术》(作品740号);《高级技术练习曲》(作品365号)在我国常选作主要钢琴教材。  相似文献   

12.
《钢琴抒情小品》是格里格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不仅运用风格各异的挪威民间旋律,对于民族、国家的情感,也反应出了格里格独特的创作思维。本文将以作品中的《挪威舞曲》为例,从创作风格,表现手法,和声方面分析格里格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格拉纳多斯是西班牙钢琴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是19世纪末西方最著名钢琴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大部分钢琴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与民族特征,如《浪漫情景》、《西班牙舞曲》等。分析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的民族特征,能够为今天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民族特征的因素,以及钢琴作品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春舞》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生动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文章通过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音乐要素及其体现出的民族意识等方面阐述作品《春舞》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理解、诠释该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就作品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启示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众多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见证了贝多芬逐渐成熟的作曲技法和愈发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这位音乐巨人坎坷但又坚定的一生.相较于钢琴奏鸣曲均匀贯穿着贝多芬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而言,贝多芬前9部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都集中在1798年和1802年五年间.其中第五号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音乐及结构上的分析,从实践出发,对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钢琴同小提琴之间的协作性,对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在协作时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如何更好的配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其他学习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借鉴意义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肖邦的马祖卡舞曲极具波兰乡土气息,这种来源自波兰民间的舞曲体裁被肖邦在钢琴上再现出了其独有的神韵。本文论述了肖邦《降B大调马祖卡舞曲》的曲式结构、节奏特征、调式调性三方面特点,力求探析出肖邦早期马祖卡舞曲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创作技法与演奏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使演奏者对该作品的结构布局、主题与发展,以及音乐意境的表现等方面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以便在演奏中能够准确的把握这首儿童组曲的创作与演奏所蕴含的多方面要素,提高对该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加深对钢琴组曲这种音乐形式的演奏把握,从而对其它组曲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是19世纪后半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大师,他最终树立了以短篇小说表现复杂社会生活现象和重大主题的卓越典范。契诃夫小说作品创作内容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886年以前,以笔名契洪特发表了一些滑稽作品活跃在幽默刊物上;1886年之后,契诃夫开始发表一系列严肃作品,更加关注社会政治,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深刻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创作内容是创作思想的外衣,内容的变化植根于思想的变化,契诃夫创作思想的革新主要体现在第二阶段中逐渐摆脱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影响,而《第六病室》正是其思想革新心路历程中的标识。  相似文献   

19.
李斯特是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和演奏家,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就是钢琴作品,他还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李斯特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民族音乐特点,同时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炫技性,因此本文以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为例,分析作品的技巧性。  相似文献   

20.
以“梦幻创作”为中心,尝试着将沈从文的整个湘西乡土创作分为1922—1933年、1933年冬—1934年春、1934—1948年三个时间段来考察。1922—1933年,沈从文备受都市压迫,因此以梦幻般的乡土创作来对抗都市。1933年冬—1934年春,沈从文生活、事业成功,压迫感减轻;同时,1934年初的回乡让他认清了湘西严峻的现实,乡土创作的着重点开始变向,以《边城》为变向的标记,《湘行散记》为发生主要变化后的首部作品。1934—1948年,沈从文的乡土创作逼近湘西现实,梦幻色彩锐减。纵观沈从文一生,他始终无法彻底割舍心中的那份湘西梦幻情结,其乡土创作都带有一丝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