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工读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省工读生96人、普通学生141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其社会支持状况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工读生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高、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几乎在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上(除松弛与紧张外)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较有力地预测主观幸福感.这说明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及《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随机整群抽取济南市某中学初一、初二的3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核心自我评价能显著正向预测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总体幸福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消极情绪,解释量在14.9%~36.1%。核心自我评价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这提示教师与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初中生提高自信心、形成内归因风格,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7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神经质维度例外)和主观幸福感的各因素之间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其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是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改编的Furman的《人际关系量表》对400多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频数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性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各因素显著相关;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各因子对于主观幸福感都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人际容纳和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容纳他人量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廉问卷对45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惑、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心理健康程度最高,一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2):主观幸福疼、心理健康、容纳他人在家庭气氛、学业成绩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容纳和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3)心理健康、积极情感、被他人容纳、人际和焦虑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作者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具体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50名湖南省衡阳地区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在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使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福建省农村322名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的学业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留守男生,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不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相关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学习倦怠。结论:提升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某高校28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在交际交友上的困扰大于男生;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异性交往困扰最小;大三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最大.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精力比女生高;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最高,大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来自湖南省三所普通高校的15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以考察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以及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和大五人格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密切相关,人格是主观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大学生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91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前者作用更大。(3)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以62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女生的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优于初中男生;独生子女心理韧性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心理韧性优于乡镇学生;是否留守学生其心理韧性无显著差异;高心理韧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预测值分别为37.1%、14.2%、10.6%。要针对不同初中生群体开展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两所高校的909名在读硕士生为被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考察了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显著高于本科生,城市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计划内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计划外学生;研究生的社会支持得分较高,显著高于本科生,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计划内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计划外学生;研究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55,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在预测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时,包括导师在内的其他支持贡献最大,其次是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中,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维吾尔族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际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为《师生关系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和《学生幸福感调查量表》。采用集体测试的研究方法,问卷共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9份。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维吾尔族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倦怠与幸福感关系的总体状况,探讨师生关系、学习倦怠各维度与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师生关系满意度与学生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冲突性与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维度与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学业成绩感低与学生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冲突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学业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倦怠的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对学生幸福感回归显著,都可以预测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西学院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1.年级在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差异;2.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3.主观幸福感中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维度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晓敏 《文教资料》2013,(13):124-126
本研究以处在适应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地区784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其主观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基本状况,并对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密切。其中,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主要是学业满意度、友谊满意度、积极情感和学校满意度四个维度,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有较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探讨高职院校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性。采用《生命意义量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课程实施进行了评估,发现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生命态度和主观幸福感总得分都有显著差异;在生命意义感量表中,对生命的热忱、生活目标和自主感有组别差异;在生命态度量表中,追求意义的意志、存在盈实和生命目的有显著性组别差异;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组别差异。因此,体验式生命教育是一种能促进高职学生提升生命意义和幸福感、构建积极人生观的有效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在郑州大学以随机方式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测量,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依恋类型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此次调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幸福的含义,从而正确地认识幸福,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