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下,如何培养商务国际英语人才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必须要思考的战略问题。文章研究"一带一路"的战略人才需求,并尝试研究商务英语国际人才的培养如何更加契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需求的策略,以此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是当前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大职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别是公共英语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当顺应形势需要进行相关改革,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挥地理、平台、战略、定位和政策五大优势,主动对接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格局新需求,培养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物流职业教育与培养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设计"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模型,建立"复语型+跨文化"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更多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素养的"复语型+跨文化"人才。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17-1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从"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入手,结合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时代下对民族地区"智慧型"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亟需高校培养出具备"开放、拥抱和跨界"思维的,适合民族地区社会需求的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期达到为民族地方的发展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为推动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必须要加紧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外贸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商贸活动。探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现目标,分析当前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并对当前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思考,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交通行业服务水平和国际合作水平难以达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质性实施的要求。"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行业高校现有的单一化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对交通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交通行业高层次和高技能的人才非常紧缺,尤其是运输行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创新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要实现"四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课程设置、转变师资结构。通过"四个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对外多边贸易合作迅猛发展,必然亟需大批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这是时代赋予外语人才的机遇,同时也对应用型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挑战。分析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改革建议,旨在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西部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西部经济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国家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各国经济往来,以及企业合作都离不开英语翻译人才。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是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翻译意识淡漠等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即提升教师素质、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完善翻译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