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文白异读,一般指的是有相同的古音来历,在意义上并无区别的同一个字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读音(即所谓“又音现象”).即读书音与说话音互有差别,在声母、韵母、声调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朱安义 《语文知识》2004,(11):17-18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只是一个字,却表示两个词,从语法功能上看,这个字兼有这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因而称为兼词。同时,这个字的读音又是这两个词的合音,一般是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的拼合,因此又称为合音词。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称之为合音兼义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3.
古人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 我们的先人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常见的有: (1)直音法(2)叶(xié)音法(3) 反切法。 (1)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有的找不到同音字;有的注音的字比被注的字还难认,这就没意义了。 (2)叶音法是临时改变读音,不尊重约定俗成的正确读音。易造成语音混乱。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成新的音,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反切和现代的读音是一致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反切的基本方法,一般都能切出现在的读音来。当然,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现在的读音了。  相似文献   

4.
反切是一种汉字注音方法,用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反切字是为交际需要而产生的特殊文字,它采用反切的方法创造而成,形体上用两个整字、整字与偏旁或偏旁与偏旁拼合而成,字音是组成它的字的音的拼合。拼合造形、反切造音是其基本特点。反切字与合文、合形字、合音字有联系也有区别。反切字存在于汉字型文字中,体现出反切不仅仅只是一种注音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多音单纯词,学生不大容易辨识,教师也不大容易讲清楚。如何辨识多音单纯词,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要透彻理解多音单纯词的性质。除外来语外,它几乎是汉语固有的联绵词。这类词一般是先有一种名称或概念的存在,根据这一名称或概念的读音,找文字来记录,因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分别举例谈谈。 1.组成一个词的两个字,仅是表示该词的读音,都别无他义。如“蝙蝠”,这两个字都只是表示读音,没其他意义,可以这么  相似文献   

6.
反切与反语     
反切,是汉语传统的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它用两个汉字来替另一个汉字注明读音。反切上字表明被切字的声母,反切下字表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即被切字与反切上字有双声关系,与反切下字有叠韵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语汉字音读源自中国的中古音,也基本上保留了中古音的读音,而现代汉语中一些汉字的读音却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的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在中古音韵中可能有声母,因此形成了现代汉语和日语音读在无声母汉字的读音上的不同点。本研究表明,现代汉语的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与它对应的可能是ア行音、ヤ行音、ワ行音,或是ガ行音,少数还可能是マ行音或バ行音。  相似文献   

9.
中古《广韵》声母系统中的知庄章三组字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方言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结合萍乡方言中的城关片老甲派城关话和小西路片老派东桥话的读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萍乡方言这两个小片的读音,并通过两小片与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及两小片之间的读音对比探究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扬州话来母字、泥母字的声母一般被归为一个音位[l],并且遵循洪音前读[l],细音前读[n]的规律。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一规律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来母字和泥母字的声母读音分年龄段进行调查,详细地考察了其读音分布情况,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分析得出其发生交读的主要原因是受普通话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