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提供重要保障,是夯实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基础的根本途径。对西部四省(区)的实证调查发现,小规模学校仍面临发展困境,包括:生源危机与学校萎缩并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特别缺乏扎根乡村的优质师资;育人过程全面性不足,课程教学脱离乡村实际;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削弱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基础等。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城乡融合发展认识不足,学校发展目标偏差;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和师资政策缺乏对小规模学校的实际关照;发展方式未与乡村场域形成互构;学校治理缺少与乡村社区联动等。各级政府应从优化办学理念和布局、完善义务教育财政和教师配置政策、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变革学校治理模式等方面促进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就是办好乡村教育,而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关联。采用混合研究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长期以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外援模式,凸显"离农"特质,存在宏微观政策环境断层、发展内容与教师身份脱离、发展模式单一有效性不足、发展成效与预期相差甚远等困境。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应走"适农"内生发展道路,这是教育现代化、教师内涵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共同诉求,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内生专业发展模式需要从疏通宏观政策的落地渠道、构建特色专业发展内容体系、建立按需施教且灵活弹性的培训模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市远郊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小规模学校编制配备、边远地区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培训实用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保障、荣誉制度健全等方面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仍不到位.进一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建立小规模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健全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保障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和荣誉制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庆市远郊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小规模学校编制配备、边远地区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培训实用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保障、荣誉制度健全等方面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仍不到位.进一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建立小规模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健全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保障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和荣誉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一直是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短板,即使在经济政策大力支持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依然存在着诸如学校规模萎缩、生源质量差、教师“留不住”等困境,出现了“强支持弱发展”现象。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落实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文章从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务工结构变化、乡村文化的失落以及教育协同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顺势而为,提出科学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盘活优化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发挥乡村校长领导力,激发乡村教师发展力,提升小规模学校发展质量;创办农村家长学校,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等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要坚持走内生发展的道路。基于内生发展理论的视角,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发展目标定位不清晰、学校治理存在权责矛盾、教师和学生向城性流动及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等实际困扰。为了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特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通过强化乡村学校发展的“赋权增能”、增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和责任感、开发利用在地性的本土教育资源以及实现乡村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等实践路径,探索一条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落实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四维要素分析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向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升级、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急需提升等诸多困境。从设施环境、教师素养、课堂生态、教育效能四维发展空间齐力着手,提出补齐信息化教育环境短板、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路径,推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小规模学校创新发展是乡村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重重制度障碍:大一统的学校管理政策、以县统筹的经费管理政策等强制性制度限制;与正常规模学校相同办学思路的规约;自我边缘化定位等。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创新发展,需要政策供给上由统一化转向差异化,以政策引导与支持学校特色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属性优势和发展特色,重塑自我价值;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学校知识扶贫,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突破知识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县域内学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和大规模学校之间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差异,成为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对西北四县的调查显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县镇大规模学校在教师数量配置、年龄结构、专业匹配程度、培训机会、教师流失率、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差异显著。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推拉合力”对教育领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编制及管理制度脱离小规模学校实际、教师调配和交流政策不合理,以及教师激励政策虚化等多方面制度性和政策性问题。由此,教育决策者应创新农村教师供给形式、进一步完善教师招聘、调配和激励政策,探索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机制,确保城乡教师资源的质量均衡。  相似文献   

10.
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于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小规模学校作为服务偏远地区儿童的不可替代的教育载体,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H县19所小学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小规模学校仍面临小规模学校数量骤减,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部分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仍需改善;优质师资匮乏,乡村教育振兴缺乏人力资源保障,等等发展困境。究其生成机制,为城市化办学导向、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家庭教育选择行为、教职人员认知偏差等的综合结果。基于此,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化乡村小规模学校;重振家庭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健全动力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可实现小规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处于“一班一师”甚至是“一校一师”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来说,既遭遇着地缘身份上选择“游离城市”还是“融入乡村”,学科身份上姓“全”还是姓“多”,功能身份上做“教育者”还是“监护人”的困惑,又面临着逐渐降低全科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的潜在危机。为了准确把握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的身份边界,助力提升乡村学校全科教师职业认同,一是要综合政策与利益导向,完善本土化培养的长效留任机制;二是立足学科教学立场,明确全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认同;三是明确职业属性,厘清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功能身份边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河南省西部山区两所小学的个案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师水平远远落后于大规模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学历水平低、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突出,教师资源面临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对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未来政策应从教师招聘、增加培训机会、完善奖励机制等方面加强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3.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城乡教育质量不均等的"重灾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短板"。就H省的情况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校均规模在进一步缩小,学生人数整体性减少,无人教学点开始大量涌现,优秀教师仍然"下不去"等。这与城镇化进程的整体加快、教师补给的渠道不畅、对城镇优质教育的趋之若鹜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就国家层面而言,需要有专门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精准施策和精准发力;就学校自身而言,需要从外援输血式转向内生造血式发展;从教师层面来看,需定向培养适应小规模学校特殊需求的全科型本土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务工,农村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学校规模日益萎缩,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小规模学校.虽然规模较小,但这类学校满足了乡镇、村一级人口的义务教育需求,是不可替代的办学模式.通过对河南省西部山区两所小学的个案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师水平远远落后于大规模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学历水平低、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突出,教师资源面临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对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未来政策应从教师招聘、增加培训机会、完善奖励机制等方面加强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最基本场所,但是由于其规模小、设施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水平并不理想。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对乡村振兴中,农村小规模学校该如何谋求自身发展之路进行了简单的思考,并从创新农村小规模学校内部发展机制与加大外部力量支持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好时机,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质量低下一直是困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西南某县的调查表明,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大中规模学校相比,学生的语文与数学成绩显著偏低;学科发展不均衡,数学学科偏弱;语文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各层次能力显著较弱;等等。这与当地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水平、学生家长的群体特征等有密切关系。完善当前小规模学校师资及教学设施配置制度、改进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与培训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小规模学校优势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强化薄弱学科教学,是全面提高小规模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通常集中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除了要补上硬件“短板”,更重要的是补上软件“短板”,这就需要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定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面临着流动频繁、专业素养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探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普适性专业化发展措施的落实基础上,通过增强自我身份的认同感,积极提高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努力成为立足农村实际、振兴乡村教育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教育要先行。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乡村教育能否实现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表明,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婚姻、学历、教龄、职称、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感,需要减轻乡村女性教师的工作压力;给予乡村未婚教师人文关怀;充分发挥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才能;多渠道开展乡村教师培训;采取适合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的办法;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教育良好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目前乡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负担过重问的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对接上级检查验收、填报各类材料和承担行政任务摊派等四个方面.问题的根源在于,乡村学校非教学性职责扩展与校、师资配置紧缺的现实冲突;县域内教育政策验收与督导行动的协调性和体系性存在缺陷;以及乡村学校与县域内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对等.为减轻乡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负担,应着力开展以下工作:维护和强化乡村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的职业属性;厘清乡村学校的职责范畴,灵活配置乡村学校教辅人员;精简政策检查与督导程序,规范行政部门与乡村学校的权责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途径。教育扶贫不仅要加大乡村学校资金投入、完善政策倾斜等显性帮扶,更要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抓手,采取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动态均衡配置师资、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措施,培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解决乡村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隐性问题,推进脱贫致富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