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汉字是迄今发现的产生年代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且使用人口最多,并且至今通行。汉字文化虽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但汉字的字形结构总体还是相对稳定的。汉字文化是研究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汉字来了解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重现象、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中国的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具有以形构意、以形表意和形声合义的特点,使汉字具有跨地区和超时代的特点。因此,应该更多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来研究汉字与社会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文字事业发展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字的发展繁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汉字做出新贡献。文章从现代汉字审美史、现代汉字传播现象与问题、文字事业发展新动态、现代汉字审美应用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这种学说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汉字文化的发生、发展也浸透着古代阴阳学说的思想光芒─—阴阳生克的辩证思想,它影响。制约着汉字的构形,汉字的演变、汉字书写等汉字文化学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以其音形义于一体的特殊地位,从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等四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学习汉字的过程是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是造就天人合一、乐观通达、忠信孝悌、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的过程,这也正是汉字本体文化属性的育人过程。  相似文献   

6.
汉字凝聚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教学中注重汉字文化内涵的渗透和传承,不仅能增强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动力,更可以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因此,中学语文课堂是教授汉字,传播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重要媒介,任重而道远。如何做到既能激发中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又能科学地讲解汉字及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这不仅需要提升教师的汉字文化品味,也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席于霞 《文教资料》2008,(34):49-50
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它的文字的产生、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国汉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字古老而神秘,汉文化是以汉字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汉字承载文化,文化包罗汉字。从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汉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和汉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汉文化圈",其影响波及域外,成走俏趋势。  相似文献   

9.
四四方方方块字,堂堂正正中国人。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认识汉字,特别是书写汉字的过程,既是学生掌握书写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习得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中耳濡目染陶冶性情、净化情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性,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汉字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对形成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以"王""、法""、礼"为例探索汉字文化之意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