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是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其培养教育是提升本科生综合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了高等学校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机制,阐述了本科生培养教育内容与科研素养的逻辑关系,提出了优化课程结构、丰富与拓展教学内容的方法,详述了深化开展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措施,阐明了营造科研素养培养教育环境的意义及方法,论述了全面实施科研素养培养教育及加强过程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对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内涵、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培养数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化学工程领域目前对人才的要求及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在学校的现状和化工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从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两个环节提高化工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科研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生参与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出解决方法,为导师制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通过参加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大学生能够尽早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一方面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和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指导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科研作为一种高影响力的教育实践,融科研与教学于一体,被认为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本科生科研在我国的发展,对本科生科研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对国外几种本科生科研评价方式的比较分析,对本科生科研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客体、评价性质这几个本科生科研评价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按照评价主体来分,本科生科研评价有自我报告式量表和专家测评;评价内容包括研究技能及一般素养等;评价客体包括学生、教师、课程项目等;评价性质有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之分。在进行本科生科研评价的时候,应该根据评价目的、评价资源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103名本科生访谈材料以及知乎问答社区资料,建立“考量-反馈-调节”模型,探究本科生科研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成功完成期望值、科研成本、科研收益、心理偏好、重要环境作为本科生的重要考量指标,直接影响本科生科研参与意愿;科研体验对参与意愿具有反馈作用,影响本科生科研持续参与意愿;重要环境和科研体验可以调节成功完成期望值、科研成本、科研收益对科研参与意愿的影响过程。基于本科生科研参与意愿影响机制模型,高校应从提高本科生科研培育重视度、完善本科生科研培育体系、加强本科生科研指导团队建设三方面实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推进,学生的科研素养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影响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科研素养一般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三个方面。科研素质是科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能力素质基本要求的核心。本文以《普通生物学》教学实践为研究起点,通过探讨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养现状,力求构建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是提高本科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培养本科生工程素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核心要素,是创新实践平台的策划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评价者,其角色定位关系着平台的运行情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更是对创新实践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湖南省独立学院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情况的调研,就独立学院如何形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师为引导,创新团队为依托,学术刊物为平台的科研素养培养长效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