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以<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为基础,在化学课外小组活动中探究电解质溶液对铁生锈的作用及铁锈蚀的条件,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结合高中知识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形成电解质溶液加快铁的锈蚀,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通过此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了铁锈蚀的结论.整个实验探究复习并衔接了初高中的知识,并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电解质导电能力不同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是由于是由于是由于①由实验条件:五种溶液是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因此溶质的物质的量都是nB=CBV。②五种溶质若都完全电离,一个溶质分子都产生两个离子,因此应有相同的离子浓度,五种溶液的导电能力应相同,灯应一样亮。③实验表明:五盏灯不一样亮。教材是经过精练、浓缩的结晶,内涵很丰富,但在某些地方也存在局限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教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教材中隐含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字化实验定量测定不同电解质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大小,探究了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电导率变化曲线,使学生通过宏观图像辨识,加深对教材中有关电解质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不完全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通过弱电解质溶液稀释过程中的电导率测定,结合电导率与稀释定律相关理论,计算获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并绘制其变化曲线,从而分析得出弱电解质溶液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的结论.以数字化实验的手段来探索电离度的测定及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增强了学生对电离平衡理论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中的演示实验"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涉及到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十分重要。但该实验的现象特别不明显,往往使演示老师处于尴尬的场面。本文介绍了用发光二极管法对几个电解质进行导电实验的探究,力求找到更好的实验方法,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化学学科来说,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一、拓宽实验,促使探究1.做好实验。新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有三十多个,如蜡烛及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把“做实验”融入学习化学的全过程,在“做”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确定一些便于学生探究的问题,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如:浓盐酸挥发性的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空气中O2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盐酸使紫…  相似文献   

7.
电解质溶液是化学基本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联系中学化学教学,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进行了归类思考与探究,并明确提出了6个疑难点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法与措施,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8.
满旭 《化学教学》2007,(9):9-10
1 意外的发现 一次我们组织学生作分组实验,内容是(苏教版)[1](1)探究FeCl3溶液和KI溶液能否反应及反应程度;(2)探究AgNo3溶液与铜的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9.
重新审视了钢铁吸氧腐蚀实验的过渡期现象.从金属表面显微尺寸的电化学不均匀性、电解质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差等角度,对盐水滴实验出现过渡期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文献调研分析与实证探究,认为钢铁发生盐水滴腐蚀需经历四个阶段,此结果有助于增进一线教师对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与局部腐蚀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竞赛辅导过程中,涉及“在冰醋酸中逐滴加水稀释,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加水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时,学生较难理解,为解答学生的困惑,便提出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醋酸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春斌 《中学物理》2023,(23):47-50
本文利用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开发真实情境下的物理实验,列举三类综合程度及周期长短不同的课外物理探究项目案例:适合日常居家探究的小项目——检测小区电梯是否达标;适合周末实施的短周期项目——运动过程中的物理探究;适合研究性学习长周期项目——不同交通工具是否需要系安全带的问题,并给出三个项目的操作指引与思维培养过程,以问题为导向、以手机为工具,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完成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的教学后,为巩固刚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问题1.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剂,然后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很容易答出溶液会褪色的结论,实验现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因此,文章以探究石蕊在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反应的可逆性为切入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节教材从教学内容分析,它是对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结合。通过学习要求达到对有关“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比较”等知识的整合。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金属性质设计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并通过铜锌原电池实验的分析,领悟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再应用原电池原理认识常见的化学电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不同版本中学教材中“铁生锈”课堂演示实验,并比较了改进实验,主要对电解质溶液种类、电解质溶液浓度、温度、介质环境进行了深入探究,缩短了演示实验反应的时间,提高了实验效果的重现性,并贯穿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其他相关知识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不同版本中学教材中“铁生锈”课堂演示实验,并比较了改进实验,主要对电解质溶液种类、电解质溶液浓度、温度、介质环境进行了深入探究,缩短了演示实验反应的时间,提高了实验效果的重现性,并贯穿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其他相关知识点.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要逐步进行.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化学教师要选择一些趣味实验来调动学生兴趣.如:在第一节化学课时安排一些趣味实验.用清水变牛奶实验(即向澄清石灰水中加碳酸钠溶液或吹呼出气体)、鸡蛋在食醋中跳舞实验、蘸酒精的手帕燃烧手帕不坏、向事先用酚酞写下"化学"的白纸上喷洒碳酸钠溶液等趣味实验和自然界的一些奇妙化学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告诉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是贯穿新课程的一条主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以往是在学习金属钠性质时由教师演示的课堂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钠与水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那么如何将该实验设计成由学生担当主角的探究性实验并予以实施?以下简述“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教学设计过程以及探究活动的主角——苏州某中学高-30名学生的探究活动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化学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部分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盐桥.教材对盐桥的说明如下:"盐桥中常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离子在盐桥中能移动","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使两电解质溶液均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两个隔离的半电池通过盐桥连接起来".这段说明简洁、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也引发了教师的疑问.笔者对由盐桥引发的7个问题进行了探究,以解答教师和学生的疑惑.  相似文献   

20.
董彦文 《甘肃教育》2020,(3):180-180
一、以演示实验异常现象引发实验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做演示实验时,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异常的实验现象,学生对这些异常现象总是充满好奇。这时,如果抓住机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布置课外实验探究任务,学生肯定乐于参与。例如,在做Al与酸、碱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常常会观察到Al片与盐酸或NaOH溶液反应时,溶液中都有灰黑色固体出现,直到反应停止灰黑色固体也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