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六册《察变》一文,对“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不知晦朔”作了如下注释: “蟪蛄不知道春天和秋天,朝菌不知道月末和月初。蟪蛄,寒蝉,寿命极短。朝菌,朝生暮死的小虫。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初一。”  相似文献   

2.
话蝉     
蝉,俗称“知了”、“马几”,为同翅目蝉科的昆虫。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我国一百多种,常见的有蚱蝉、蛁蟟、蟪蛄等。随着盛夏的到来,我们的周围就会响起时高时低的蝉鸣声,不过,不是所有的蝉都能鸣叫,会鸣叫的只是雄蝉。蝉的性别很好区分:腹部末端有锋利、锯齿状的产卵器而没有发声器官的为雌蝉;而腹部末端较长、没有产卵器,但有发达的发音器官的为雄蝉。古书《淮南子中记载:“蝉无口而鸣”。这恐怕是古人唯口能言的误解。的确,蝉的鸣声不发自于口,不过蝉也并非无口,它的口被称为刺吸式口器,  相似文献   

3.
十七岁的夏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的生命是朝生夕死,蝉的寿命也难逾季节。可北美洲有一种蝉,生命周期非常长,要在地下蛰伏17年,在它17岁的夏季,就钻出土壤,羽化成虫,餐风饮露,鸣唱高歌。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试验修订本,人教版)《逍遥游》中有一段话:“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段话编者把“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春秋”注为“指四季”,把“以五百岁为春”注释为“意即以二千年为一年”。这样注  相似文献   

5.
说“寒蝉”     
每次读到柳永《雨霖铃》的开头几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我心里就犯嘀咕:深秋时节,哪来蝉鸣?“寒蝉”是何意?“蝉”前冠一“寒”字,是说蝉觉得寒冷而鸣声凄切吗?古诗词写到蝉的很多。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生性高洁的蝉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凝思     
我喜欢凝思 ,我以为凝思也许会在浮躁中带来清静。又是花开之际 ,又是月明之夕 ,一朵莲花 ,袅娜地开着 ,一朵百合 ,颈弱花柔 ,微风过处 ,挺秀吐香 ,丝丝馨香 ,随风拂来 ,酥酥的 ,柔柔的 ,引人入梦 ,唤人酣眠。而我在这片芬芳中 ,却丝毫没有睡意 ,伴着对生命的凝思 ,我的思绪逸出了我的心灵。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里 ,你又将如何度过呢 ?寒蝉篇盛夏酷热似火 ,层林中 ,长干弱枝 ,翠叶积叠 ,声声蝉鸣 ,凄凉悲切 ,嘶哑的声音似乎是在与世间做着最后的告别 ,似乎又是在倾诉生命的短暂 ,春蝉夏死 ,夏蝉秋死 ,的确 ,这…  相似文献   

7.
“春秋”辨     
高中语新教材第一册(试验修订本,人教版)对《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段话的有关注释欠妥。问题出在课编把“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春秋”注释为“指四季”,  相似文献   

8.
盛夏,昆虫中的歌手们纷纷扯开嘹亮的歌喉尽情歌唱。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昆虫“歌星”吧。蝉,俗名知了,是盛夏最红火的“歌手”。在昆虫纲中属于同翅目蝉科,在我国约有百余种。蝉儿总爱攀登高枝,只有在绿树成阴的“剧场”,它们才肯亮相高歌。蝉类的合唱队,常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轮换演员登台,这就传递给人们转换季节的信号了。蟪蛄是最早登场的歌唱家。春末夏初,麦穗稍黄,它们就发出尖锐的吱吱……唧唧……的叫声,好像运麦大车轴轮的磨擦声。也许是由于这些演员体小力薄,总喜欢在低矮的树干上演唱,而且时间也短,所以整个演唱会…  相似文献   

9.
话“四季”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所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如《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说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实际上现在也还有人在仿古用春秋表年。后来历法日渐详密,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因为这秋冬是由春夏分出来的,所以有些古书排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礼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就是这样。春夏秋冬四季,按夏历,一月至三月为春,四月至六月为夏,七月至九月为秋,十月至十二月为冬。每季的第一、二、三月份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即一至十二月依次叫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  相似文献   

10.
蝉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昆虫,每到夏天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蝉生活在高高的树枝上,古人把它当作高洁的象征。汉代官员有在官帽上附蝉翼的习惯,意在警策自己要像蝉那样高尚纯洁。古代诗人常吟蝉写蝉,抒发情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古诗中蝉的意象:一、“与物心无竞,离尘翼最轻”的高洁之蝉;二、“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的羁旅乡思之蝉;三、“人貌非昨日,蝉声似去年”的离别伤时之蝉。同时指出古诗中的蝉实际上是诗人心中的蝉,是“情化”的蝉。  相似文献   

12.
国虫     
①殷代的甲骨文中“夏”字形似蝉,“秋”字状若蟋蟀,足见华夏先民对应时而生的夏蝉与秋蟋早有认识。蟋蟀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沈阳南至海口,西从陕西东到沿海各省,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倩影。上海人称它作“赚织”,北方人叫它“蛐蛐”,玩家们叫得最干脆:“虫”。我们的祖先凭借汉字独具的张力和魅力,竟给蟋蟀起了近三十个名字:促织、趋织、  相似文献   

13.
咏蝉诗话     
宋子伟 《初中生》2002,(28):24-25
蝉,俗称“知了”,是夏日的“歌唱家”。它和青蛙不舍昼夜鸣叫,为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蝉和蝉鸣,历来成为诗人寓意的爱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请看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  相似文献   

14.
本课所选的宋词二首,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漫》.《雨霖铃》是作者在离开对京时对话别情人之作.“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指晚秋的蝉,它们的鸣声是有气无力的,所以说“凄切”.这既点明了季节,而且创造出一种令人悒郁不舒的气氛.“长亭”点明了地点.古时驿路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既为行人休息处,又为人们送别处.这里点出长亭暗喻离别之情.“晚”字点明了时间,这既使上文寒蝉的鸣声加重了凑切之感,又给下文“兰舟摧发”埋下伏笔.“骤雨初歇”的“骤雨”是说因为下了一阵急雨,所以船暂时未开,使得两人有下文“留恋”的机会.“初歇”则写雨停,而且天已“晚”,开船的人便不得不“摧发”了.  相似文献   

15.
于丽萍 《教学随笔》2010,(9):13-13,21
俗话说:“人不知春乌知春,鸟不知春草知春。”其实,生活在江河湖海中的鱼类何尝不具备“洞天察地”的本领——有的是活的“天气预报器”,有的是活的“地震仪”。  相似文献   

1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于成都草堂所作。此时,诗人从长期的颠沛流离中得到定居,生活较安定,心情较恬静,因此,在这首诗中,杜甫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细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前人评为“遇体精妙”,绝非溢美之辞。“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开始诗人就以兴奋的心情写道“好雨知时节”,点出之所以是“好”雨,因为它“知时节”,它怎样知时节呢?“当春乃发生”。正当春天万物发芽生长,需要雨水滋润的时候它就来  相似文献   

17.
月亮飞碟     
“我有一个飞碟!”蛤蟆先生说。但是谁也不相信他的话。 蝉在红果冬青上“知了、知了”地叫,蛤蟆先生以后蝉在跟他说话,就说:“你知道了?你怎么知道呢?”  相似文献   

18.
咏蝉诗话     
蝉,俗称“知了”,是夏日的“歌唱家”。它和青蛙不舍昼夜呜叫,为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蝉和蝉鸣,历来成为诗人寓意的爱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唐代虞世南的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景抒怀,托物言志。前两句写蝉高栖枝头,吸吮洁净的露水,并不时发出欢快的呜叫,悦耳的呜叫从稀疏的桐树中传  相似文献   

19.
快立冬了,又是下雨天,蝉还在叫着,细细的,游丝般浮在空中.那确实是蝉发出来的声音,站定了听,声音就变得分明了,甚至能分辨出这蝉声来自哪棵树——是靠近桥边的那棵老柳树. 柳树的叶子落了大半,未落的叶子也已枯憔,蜷曲,做好了下落的准备.古诗里有“衰柳寒蝉一片愁”的句子,我在树下听了好一阵儿寒蝉,也没听出愁意来,是我的心已变得迟钝,或是硬朗了吗? 梧桐树的叶子也在落,落到地面,积了厚厚一层,踩在脚下,声音干脆响亮,哗哗哗,很过瘾.下雨天梧桐树叶就哑了,踩不响,一枚枚紧贴在地,像宽而薄的手掌摁在地面上. 香樟和银杏的叶子也在落,这两种树叶落在地上仍不见枯意,还是那么有生气,黄是黄,红是红,雨水浸着,更显妍泽.  相似文献   

20.
蝉鸣的秘密     
暑假,爸爸从苦楝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纱窗上。它们总是“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这刺耳的声音吸引了我。我伸手抓过一只蝉,发现它们的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