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杨逸 《视听》2016,(12):45-46
一部《湄公河行动》以主旋律电影的身份在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口碑中获得好评,给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本文以《湄公河行动》为例,结合类型片的特点,探索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肖舟 《视听界》2012,(3):105-106
长久以来,主旋律电影大多叫好不叫座,而电影《秋之白华》不仅打出了一张常州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名片,也实现厂主旋律影片在艺术化和市场化的全方位突破。这部主旋律影片呈现的是一条“主旋律题材,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以人性牌、偶像牌、编导牌、献礼牌组合出击,让主旋律电影更贴近时代变迁和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电影行业正在以高质量、高速度的态势迅速发展,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能够深深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也会因此而一度成为票房的保障,其收视率也是极为可观的。继主旋律电影后,新主流电影成为了我国影视行业中的"热词"。这类电影主题鲜明,弘扬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极具社会正能量。本文将从新主流电影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新主流电影发展的必然性等方面来讨论新主流电影。  相似文献   

4.
郭小春 《东南传播》2016,(12):61-62
从票房看主旋律电影的传播效果不如人意。本文通过追索华莱坞主旋律类型电影概念,反思主旋律电影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叙事淡化说教意味,提高主旋律电影创作的观众意识与市场结合是主旋律电影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浩翔 《新闻世界》2014,(12):159-160
电影《秋喜》作为一部主旋律谍战电影,相对“老套”的剧情该如何去抓住现代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审美口味,也是电影导演孙周的挑战创新之处。这部电影中,几乎每一个镜头的设计和场景的布置都表现或暗示着剧情发展的进程。《秋喜》的画面符号对影片内容的表达,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本文试用意大利电影理论家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对此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主旋律电影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在市场化、产业化浪潮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的主旋律电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严重的认同危机和生存困境是主旋律电影面临的最大考验,在党中央号召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加强对主旋律电影面临挑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主旋律电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所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主旋律电影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在新时期借助类型化的策略重回国产电影市场之首.在以下的探究中,将从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出发,选取新时期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影,针对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转型之路,利用比较艺术学中形态研究的方法,从叙事策略、人物塑造、制作模式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得出主旋律电影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因素:突破题材的局限性、类型化的成功探索、宏观视角转为个人视角、英雄化到平民化、脸谱化到多样化、奇观化的视觉影像、超量明星阵容,从而为未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崔小娟 《出版广角》2017,(21):72-74
2017年,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之际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燃爆暑期档,从票房到口碑都取得了现象级成功.这标志着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逐步成熟,也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鲶鱼效应,在提供借鉴与思考的同时,带动了主旋律电影市场的发展.因此,本文以电影《战狼2》为例,从其叙事模式、内容创作、制作技术和商业逻辑四个主要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作为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转型中的做法,以期为中国同类型电影未来走向乃至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变革提供借鉴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祁彦淞 《今传媒》2023,(2):83-86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律电影的分析,认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主要运用隐喻和符号表征来将主流价值观注入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同时也将社会伦理价值观和人的情感注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仅拉近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成功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优秀主旋律电影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国产主旋律电影的生产也迎来了春天。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忠诚于背叛》一上映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杰出代表,该片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从电影《忠诚于背叛》入手,浅析主旋律电影在新时期所发展形成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概念提出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摆脱以往由官方意志强势入主而导致民众接受度低的文化困境,探索出一条与商业电影相互融合的突围道路,即追求表达平民化、叙事类型化、运作市场化、演员明星化,赢得了社会效应和商业利益的双赢。同时,日趋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为主旋律电影拓展了受众面,巩固了其教育功能的基石。通过梳理当代主旋律电影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触摸到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主流化"转型尝试的脉络,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教育观念变迁。  相似文献   

12.
常诚  邓烨 《传媒》2024,(2):37-39
国产电影的工业化进程,革新了新主旋律电影的内在性生产逻辑,重塑了新主旋律电影的外在性表达方式。在生产逻辑层面,具体表现为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类型化的市场运作、技术化的实现手段、持续化的创新动力;在表达方式层面,新主旋律电影从世界观概念、主题立意、角色塑造、视听表现等多个维度都表现出了瞩目的突破与创新。工业化视角下的新主旋律电影愈发有票房号召力、强大的引领作用,持续驱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突破。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大观周刊》2011,(44):130-130
每一次电影创作浪潮都离不开创新这一主旋律,而主旋律都以唤起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性、尊重电影创作者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电影创作者生动地发展为皈依。近年来密室类的电影扎推出现,也预示这一类创作小高潮的出现,然而作为一种类型,其叙事元素具有什么样的美学原则也成为一个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剖析密室类电影的叙事元素构成。旨在解开密室类电影的神秘面纱,也为了能使这一题材类型朝着更好、更健康,更具审美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旋律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本文从十七年电影、新时期电影对主旋律电影的影响来剖析其发展历程,并根据其目前的发展势头,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主旋律电影的突围很大程度取决于主旋律电影形成"类型化"叙事模式,以及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电影《湄公河行动》堪称主旋律电影成功的典范,并且在叙事策略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分析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创新,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电影承担着文化传播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视电影     
吸血鬼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经典符号,多年来银幕上不断上映着各种不同版本的吸血鬼传说。最新的一部吸血鬼电影是《黑夜传说》。虽然这只是一部B级的小制作,但是由于影片掺入了多种现代文化元素,一上映就夺得当周美国票房的冠军。  相似文献   

17.
胡可 《东南传播》2022,(3):66-69
进入新时代,扶贫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类型扩展的一种形式,它以农村扶贫故事为题材,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扶贫精神和主流文化价值理念,开拓了主旋律叙事的新领域。在国家文艺政策的指导下,该类电影首先将视角投向当下社会性热点议题;内涵积极贯彻主流文化价值理念;人物形象也力图表现“真善美”。书写扶贫故事,推动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是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8.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二十余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主旋律电影。这些主旋律电影虽然取得了可观成绩,但仍存在身份性质定位模糊、制作模式老套等问题,在与商业电影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中  相似文献   

19.
张志恒 《声屏世界》2009,(10):51-53
“主旋律”的商业化不仅是观众的需求,也是电影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如果“主旋律”电影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渠道流通,往往难以真正到达广大观众中间。失去市场,“主旋律”电影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为政府不可能强制普通个人进入电影院,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电影本身来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20.
当下,我国主旋律电影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文章以主旋律电影回归过程中不同宣传路径下产生的受众圈层为主线,探讨分众模式对于主旋律电影传播的影响.以主动、被动、影响及批判为主要动因的四个彼此割裂的受众圈层结构,在电影、环境、舆论等因素影响下,既呈现出彼此对立与割裂的关系,又表现出一定的互动与联合.不同的受众圈层通过冲突传播、引爆传播、交互传播、批判传播的方式对主旋律电影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明晰主旋律电影受众的内部结构特征,也是从接受的角度考察当代人的文化心理、社会基础与价值观传播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