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在Norman Fairclough( 1992)所提出的关于话语的社会理论指导下,依托跨文化传播研究、阐释学、符号学,将新闻编译置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这样一个三位一体、共核并有着层级蕴涵关系的框式,剖析了新闻编译者的多个角色.在文本层面编译者成为“译码者/编码者”;在话语实践层面编译者承担着“编辑/译者/传播者”的角色;在社会实践层面,编译者则表现为特定文化意识形态的主体.研究新闻编译者角色的多面性,有助于理顺新闻编译这一话语实践中所集结的多重社会关系,并揭示跨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译语篇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 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编译活动具有新闻和传播的二重性: 从新闻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 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 从翻译的视角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 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 编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 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闻编译是一种具有建构性的再叙事。编译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会融入本民族的社会价值观,对原新闻故事中的某些叙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针对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参考消息》编译者通过采用多种叙事策略,解构了原报道中的质疑和误读,重构了符合我国立场的新闻现实以维护话语权和正面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4.
陈璟 《新闻知识》2007,(9):24-25
一、新闻编译的跨文化交际学解释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编译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志鹃 《出版广角》2016,(22):80-82
英语媒体因其语言优势,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具有很强的主导性.如何在传达国外媒体不同声音的同时,引导国内读者从外媒的观察和评论中更客观地认识世界,界定自我,是英汉新闻编译者的重要任务.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为新闻编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新闻编译者可以通过叙事建构策略,塑造宽容理性的国民心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我国首套儿童科普读物《常识谈话》为例,从文体顺应、民族文化顺应、语言和装帧设计顺应等方面归纳了编译者和出版者的编译、出版策略,简要评述了该套丛书对当下儿童科普读物编译、出版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的深入分析,阐释对外社会新闻的英语编译应是一种社会符号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编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还要研究语言以外的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翻译中原文与译文的等值不是单纯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应是总体社会符号学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新闻传播不断地拓展深化,对国际新闻传播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国际新闻编译中,其有何特点,文化的差异对国际新闻传播有怎样的影响,如何科学地利用跨文化交际方式使国际新闻编译更加准确得当,是本文分析探索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常江  杨奇光 《新闻界》2015,(3):13-18,45
本文使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发生的三个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编译事故——中央电视台马航报道的错译、澎湃新闻对《经济学人》的"选择性翻译"以及新浪网对《外交家》杂志的误译——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探索编译者在二次编码的过程中由于翻译失误而改变事件原有意义的机制,并阐明编译失范引发公众的对抗式解码的现象对于提升新闻编译专业水准、探索全行业操作规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睆 《新闻世界》2011,(12):221-222
本文所指的新闻衍生流行语并非泛指当今社会上伴随时代发展和网络等新媒体兴起而产生的一系列所谓热词,而特指基于某个或某些社会事件的激发,通过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而在社会受众中迅速传播、流行并广为使用的语言。本文采用费尔格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和系统功能语法,试从文本取向、权力取向、综合取向三个维度对新闻衍生流行语进行话语分析,探讨新闻衍生流行语以及其连结着的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展现流行语生产流通的符号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话语的设置、表述与对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话语是新闻话语者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叙述与建构新闻事实的工具。新闻话语功能的实现起始于话语的设置,因为新闻话语的设置规定了新闻表述的内容框架和意识形态框架并支配着表述的倾向。不同地域与国家的新闻媒体由于所持的立场、观念、态度不同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所设置的新闻话语就可能会出现分歧,其表述的具象新闻事实就会产生差异,这必然会导致话语对抗。因此,在全球化的传播语境中我国就非常有必要去建构国家话语体系和民族文化发展战略,以把握属于自己国家的话语权、确立自己的国际话语地位而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英语新闻网站需要重视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价值观,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掌握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国际新闻受众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译工作对于提升我国英语新闻网站传播成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英语新闻网站中的新闻编译工作者需要理解新闻编译内涵、把握新闻编译原则、探索新闻编译工作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萌  关晨 《新闻爱好者》2010,(7):121-121
新闻编译是国际新闻的重要来源和传播方式。我国报道的国际新闻主要是向国际新闻社订购,编译后呈现给受众的。国际新闻编译就是对蕴涵在另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进行发掘、加工和再次传播的过程。国际新闻中的信息内容多样.信息的功能也各不相同,有的提供实际的服务、有的提供娱乐、有的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国际新闻编译工作者要从每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国际事件中挑选出适合和满足国内受众需要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编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电视通过声画符号系统进行意义生产,并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建构和传播.意识形态的建构可以视为一个表意过程,其呈现、表达、传播往往通过“文本”来实现,电视新闻文本的意识形态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电视如何形成大众的统一认知来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李瑛 《传媒观察》2013,(2):61-63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三维度分析法为理论基础,从文本、话语实践过程、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等,对《纽约时报》关于“中俄否决安理会对叙利亚制裁议案”的报道进行批评分析,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看似客观、公正的外媒新闻实则隐藏着各种权利和意识形态意义。通过对新闻语篇的批评分析,提高对外媒新闻批评意识,增强语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17):22-2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参考消息》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刊登的全部1014篇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报道进行报道倾向、编译形式和文体风格三个维度的考察,旨在对该报关于重大社会议题的报道策略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释。研究发现,《参考消息》相对温和新闻生产策略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特定社会议题脱敏和预防舆论"板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在世界选举民主中的历史已被描述为新闻工作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开端,这种认同是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社会独特地位和作用的诉求,是建立在职业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并得到其坚决捍卫。尽管新闻学研究有关文献将新闻理解为一种职业意识形态,但是学者们倾向于将这种意识形态的基石或多或少视为理所当然。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意识形态的理想价值观,考察当下文化和技术发展的环境中,这些价值观是如何遭到挑战和演变的。  相似文献   

18.
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不仅要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分析,更要对该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文化生态、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共同价值、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等予以综合的审视和考量,这样才能深刻地把握和凸显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属性和特征.这种文化观照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的理论、对象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具有语言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两个理论向度。前者涉及到对传媒话语的表层结构、言语行为、会话含义和修辞策略等方面内容的分析,后者涉及到对传媒话语的意识形态及文本“深层结构”的探讨。可以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传媒话语分析是将普通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随着与此相关的研究在我国逐步展开,这一研究领域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不能仅从经济、政治、新闻等意识形态去分析探讨,要以东北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综合因素为背景和依托,对该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文化生态、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共同价值、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等予以综合的审视和考量,这样才能深刻地把握和凸显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属性和特征。这种文化观照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