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基于此,以121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影响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感知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信阳农林学院选取32名被试,分成实验组(16人)和对照组(16人),对实验组被试开展为期8周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进行前后测,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2)实验组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多个维度上都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3)存在非常显著的组别主效应和辅导主效应,组别和辅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中,选取某高校大一新生分别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近两个月、以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增强大学生生活幸福感及促进大学发展性心理问题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朝霞  王峰  韩芊 《教育探索》2009,(1):120-121
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矫治有明显的作用.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大学生安全感水平有显著提高,焦虑水平明显降低,且有长期效果;在主观评价方面,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有积极改变自己现状的态度和行为,可以在一种诚恳、接纳的氛围中,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感受,并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完成集体任务,使自己的安全感得到提高,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1216名天津市贫困大学生施测,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非贫困生在自我效能方面显著高于贫困生;男生在希望、乐观方面显著好于女生;班干部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方面极其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的贫困生;是否独生子、不同年级、是否受资助的贫困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是否是班干部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是否受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现状。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地方性大学(商洛学院)学生以院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我效能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不同家庭住址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显著高于农村;(3)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在自我效能和韧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四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的坚韧性水平最高;(4)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在希望维度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良好,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呈现出中等偏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选取950名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均为中等发展水平,且存在性别、专业、年级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希望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自我效能感在希望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问卷、学业情绪问卷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在学业情绪和幸福感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高职生进行研究,探讨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提升失恋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将招募的30名失恋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4),对实验组进行9周、每周1次的团体沙盘辅导,对照组没有任何干预。使用SCL-90四个分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在团体干预的前后对两组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前测分数差异不显著,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和积极心理资本的后测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提升失恋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且效果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金丽芬 《考试周刊》2012,(55):158-159
为了考察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刚入学的2011级相关医学新生中抽取1个班,进行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及前后总体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显著(〈0.01),各个因子平均得分均有显著的提高,除了在H(对健康的担心)这一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都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提高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入手,探讨了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旨在帮助大学生自信快乐的学习,幸福阳光地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选取湖南女子大学56名大一女生为被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为:干预前,两组CDMSE、SAS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CDMSE评分上,实验组"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制订规划"三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降低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18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性别和年级因素在群体活动适应性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初三年级在群体活动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性别和年级因素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性别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年级在精力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初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3)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和群体活动适应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与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自卑、焦虑和偏执等心理危机,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保证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采取把非正式干预和正式干预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机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等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心理控制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和心理控制源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2)相关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SWB)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观、内控性有显著正相关,而主观幸福感和机遇、有势力的他人呈显著负相关;(3)时间管理倾向在内控性和主观幸福感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很好方法。本文把该方法运用到贫困大学生群体,以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理论、群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改变不良认知,调节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塑造良好行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倡导者塞利格曼第一次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并纳入资本的范畴,极大地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复杂严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的关系日益受人关注。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西3所高校大四学生共1300人,通过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测量,结果表明,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上得分更高,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就业机会大学生在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事务型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可根据事务型心理资本维度设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干预的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11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测量。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上只有时间监控感中的计划、反馈性两个子维度及时间效能感中的时间管理效能子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子维度及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性别差异。②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方面无显著差异。③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110-115
对259名外出务工者进行调查,探讨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收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积极心理资本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收入是显著的调节变量,较高收入能够显著增强高积极心理资本者的主观幸福感,但并不能显著影响低积极心理资本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