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默  小山 《高中生》2010,(13):40-41
有一次,我参加接待了一个由外国贵族组成的参访团。他们都非常有学问和修养,待人彬彬有礼,但是他们修养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傲慢。最后一天聚餐,可能酒喝多了,这些  相似文献   

2.
“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的教养。”——巴尔扎克这句名言常常被援引为经典。我想,实际上“三代的教养”不仅仅指财富上的积累,更是对贵族们的精神道德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一个人是不是贵族,至少要看他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是否达到了所谓“贵族”的风范——比如优雅、上流。苏东坡出生在“三苏”之家,算得上是一个贵族了。我曾经看过东坡的画像,虽然算不上“貌若潘安”,却也有着宽阔的肩膀,厚实的胸膛,浓黑宽广的眉宇,总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俊朗的青年,衣带飘飘,在高山流水之间吟诵那不朽的诗篇。我想,东坡身上应该有着中国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八日一次谈话中,别有用心地抛出“两种人”的谬论,叫嚷“宁要一个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要一个有文化的剥削者、精神贵族。”张春桥果然对“劳动者”如此心爱,对“剥削者、精神贵族”如此愤恨么?让我们剥开画皮看看他红帽子底下藏着的黑心肝吧!“宁要一个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这话一点也不假。“劳动者”么,当然是要的,而且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并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他并没有反封建,他实质是一个“回头准浪子”的形象,是一个由贵族之家的“准浪子”向“仕途经济”“正路”转变的青年形象。在他身上,有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影子,有脂砚等人的影子,有封建社会中一大批贵族子弟(或准贵族子弟)的影子,甚至有当今社会中不少青年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贾宝玉已经广为人知了.近年来,有人提出新观点:“贾宝玉并不是什么‘叛逆者’,而是一个‘多余人’.然而,我认为,贾宝玉既够不上“叛逆者”称号,也还没达到“多余人”的水准,他就是他,一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有较大逆反心理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他的志趣、言行,都还  相似文献   

6.
补白     
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台的时候,踩到了刽予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我觉得这是贵族的风度。《简·爱》里的罗切斯特也是。贵族首先是有很好的教养,他应该是一个文明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去某文化单位参加一个活动,竟然发现了两个错别字。一个出现在大楼门口挂着的一块牌子上:“XX市4421工程蓝球基地”,“篮”错成了“蓝”。另一个出现在会议室的墙壁挂着的宣传报上,那里有一句陶行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的话,但这里把陶行知写成“陶行之”,让人哭笑不得!我想:一个“文化单位”...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到潜江中学去听课,高一的几个学生围住我,就《胡同文化》一课提出了3个疑点,我的回答不能令学生满意,特就教于汪曾祺先生。第一个疑点:学生说,写胡同居民安土重迁那个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他们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哪有几辈子的我说,这里说“几辈子”读者一下子就能想到是连同这个人的儿孙们。语言是传达意思的,只要读者明确是什么意思也就够了。学生说,不用“几辈子”用“几辈人”不是更明确吗用“几辈子”还容易使人联想到“人死后又托生”这样的迷信说…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随“宋庆龄基金会——北京培华教育参访团”赴台,先后访问了台湾3所“国小”和4所“国中”。在参访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台湾学校的几大“怪”。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明进程的结构特征-“贵族性”始终使人陷于“自我封闭”的情感之中,同时这一文明的“贵族性”又使文明的成果始终集中在特定社会及特定阶层中。将文明一词从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来看,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与沈从文所揭示的都市文明特性非常接近,沈从文从人性的观点出发,揭露了在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之下形成的特征社会阶层的“虚伪人性”特性,沈从文的都市观也许不能完全代表京派作家对都市的体察,但他对现代文明的体察却是最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1.
努力培育基于互联网学习的先进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怎样培育基于互联网学习的先进文化?我觉得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中国的远程教育就没法发展。E-learning,现在很多人翻译成“电子化学习”,我一听“化”就有点害怕,因为一化就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所以我翻成“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我觉得它的实质必须是互相联系,在一个网络上的学习,才是今天我们用计算机学习的一个实质,而不是说多年前已经有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翻版。文化是什么?有很多文章已经阐述过了,我有非常简单的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文化是分层次的,最下一层就是我们日常的习俗和行为;往上,有艺术、文化、科学,…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看到许纪霖先生的一篇文章,说是一次下乡和乡干部交换名片,乡千部因为自己名片上“没有英文”而颇为自卑。我想这种自卑具有代表性,甚至开始成为一种“文化”。用许先生的话说,就是“对于被‘落后就要挨打’吓怕了的中国人来说,融入全球化的焦虑,首先就表现为急于英语化的迫切心情,一口流利的洋文,成为贵族阶级的家族徽章”,这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亚殖民地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国古代教育的史册,记载着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到了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僚制度的产生,又必须有新的教育方法来培养统治阶级所急需的各种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第一个办起了大规模的“私学”,明“有教无类”的精神,将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孔子开始他的教育活动大约是在二十岁左右,除了短期直接参加政治活动外,一生中有五十余年之久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长期认真从事教育活动的实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流中常会有交际的一方或双方错认了说话者所赋予的文化意值而产生了文化信息的误解。这里我要比较中西方恭维语及应答的差异。中国文化一向以谦虚为美德,所以一个人得到赞扬时常说:“不,不,我还差得很远”或“哪里,哪里”之类的话,而在英美文化中英美人总是把别人的赞扬视为对自己成绩的肯定,以“ Thank you”或“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作为答谢语。因此当英美人听到中国人说“我还有许多缺点,做得还不够,希望多多帮助”时常感到中国人虚伪和自卑,而中国人对英美人得到赞扬后报以的“谢谢”时常常感到英美…  相似文献   

15.
王、张、江、姚“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期间,曾打着反对折中主义的幌子,炮制了一个“宁要……不要”的反动公式。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八日,狗头军师张春桥在一次谈话中摇头晃脑地说:“我宁要一个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要一个有文化的剥削者、精神贵族。”从此,“宁要……不要”的公式谬种流传,成了“四人帮”及其喽罗们的特定准则。在工业战  相似文献   

16.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是世界学史上特有的现象。“多余人”随着贵族革命运动的开始而出现在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变度,继而又随着贵族革命的终结而销声匿迹,寿终正寝。于此,从学和史学的双重角度多视角地分析和论述了“多余人”的悲剧,是时供的悲剧,是残酷时代时原悲剧。我们在这悲剧而感叹时,也从历史反思的角度,对他们及其时代有了一个本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小小的卧室里,有面墙边立着一个书柜,这个书柜是我的“文化粮仓”。不过,随着我的“食欲”越来越大,这个小小的书柜已经满足不了我的“胃口”。所以,我希望拥有一间大大的书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家小区里新建了一个社区书屋,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走进这个书屋,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  相似文献   

18.
“对比式”板书设计《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健康、机敏勇敢、知识丰富、天真可爱的旧中国南方农村少年的形象。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二人交谈后“我”发出的感叹,流露出作者羡慕闰土的见识。同时表现出作者对封建贵族家庭桎梏的不...  相似文献   

19.
大智无言     
有一个贵族青年,欲拜一位世上最有才智的人为师。因此,他拜访了很多人,从政治家到诗人,又从诗人到艺术家。但是,他所遇到的情况几乎都一样,他们每一个人都只是精通他们自己的那一行。后来,他就去问一个巫师:“你能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有才能的人吗?”巫师回答他:“只有苏格拉底一人。”于是,那个年轻人便历尽磨难,终于找到了苏格拉底。当时,苏格拉底正在一个广场的中心,被许多人包围着,接受别人的提问。年轻人费了好大劲才挤了进去,他虔诚地问苏格拉底:“你一定知道许许多多的学问?”苏格拉底微笑着朝他摇了摇头,回答说:“我知道,但我什么也…  相似文献   

20.
国王的问题     
西班牙曾有位叫彼得罗一世的国王,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正义的象征。这天彼得罗一世宣布他将公开选拔法官。3个人毛遂自荐:一个是宫廷的贵族,一个是曾经陪伴国王南征北战的勇敢的武士,还有一个是普通的教师。在宫廷人员和3个候选人的陪伴下,国王离开王宫,率领众人来到池塘边。池塘水面上漂浮着几个橙子。“池塘上一共漂着几个橙子啊?”国王问贵族,贵族走到池塘边,开始点数。“一共是6个,陛下。”国王没有表态,继续问武士同样的问题:“池塘上一共漂着几个橙子啊?”“我也看到了6个,陛下!”武士甚至没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国王。国王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