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的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自由存在于人类劳动之中,劳动是人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是现实的个人创造历史的自主活动;个人自由的实现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一致的;自由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工作日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根本的条件;自由的另一层含义是人的解放即异化劳动的扬弃;自由王国的实现必须以必然王国为基础;科学和艺术是自由活动的典范;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异化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劳动等相互分裂的存在状态,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出发,揭示了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自由意志遭到压抑、精神世界逐渐枯萎的生存状态。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求真尚美、追求卓越等为价值内核的劳动精神。因此,应当发掘与弘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消解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过程异化以及人的生存异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由发展是个体根据自身的特性自由发展全部的才能。因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所以其成为马克思一生苦苦探寻的问题。在扬弃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人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人的自由发展的人学基础。马克思在深入资本主义社会中,研究发现了偶然性个人的异化状况,深刻揭示了异化劳动的产生根源,并尖锐批判了资本剥削的内在本性。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马克思逐步形成了一条以"消灭私有制"为根本、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保障的自由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吸收和借鉴了黑格尔的异化观念,提出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观念.他认为:人在社会中,通过劳动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满足,但是劳动却反过来束缚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自由自在,而是感到痛苦.因此,我们必须扬弃劳动异化,使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成为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双重把控下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仍然属于异化劳动,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数字劳动者遭受着隐秘的剥削。对数字劳动异化的批判,需要探索和洞悉数字劳动异化的本质,探究处于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劳动异化的新特征,在对数字劳动四重异化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扬弃数字劳动异化之路径,更新劳动观念,秉承共享的价值理念,共同建设共享的社会主义数字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科技异化的现象和实质做了初步的探讨,揭示出科技异化的本质特点和存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扬弃科技异化的合理化建议,以实现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从微观的人的心理结构和性格结构入手,提出在现代社会作用机制下,发生着人自身、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的异化。异化产生了消极自由,这种消极自由反过来又加深了这种异化关系。要想超越异化,实现从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到积极自由的现实诉求,需要通过在保有自我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和创造性的劳动,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最终实现个人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类概念不同于费尔巴哈以及此前的一切哲学而具有全新的内涵。马克思把自觉自由的活动当作类的生活和本质的主要表征,进而揭示出自然界是类的对象即"无机的机体",而社会即自我与他者的统一关系,既是类的存在方式又是类借以占有自己的自然存在的中介。马克思以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依据异化的扬弃与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揭示出伴随异化的劳动的发展,必然扬弃私有制和分工,必然扬弃劳动的异化,并通过遭受普遍奴役因此要求废除人间一切奴役制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必将实现人类解放,从而确立和实现类主体。  相似文献   

9.
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追溯“异化”理论在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中的演变历程,审视人性的异化与自由两个概念在西方美学体系中不同时期的表现,以探寻主客体分裂的根本原因.在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如何以消除异化,达到人的本质的解放,实现人真正的价值,从而构建完整的人的自我与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的异化,文章依据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社会劳动中无法实现人自由自觉劳动的本质原因,继而以此理论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教师价值的畀化、教师与教育目的异化、教师劳动的异化以及教师生命价值的异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包括 :自由存在于人类劳动之中 ,劳动是人实现自由的手段 ;自由是现实的个人创造历史的自主活动 ;个人自由的实现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一致的 ;自由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工作日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根本的条件 ;自由的另一层含义是人的解放即异化劳动的扬弃 ;自由王国的实现必须以必然王国为基础 ;科学和艺术是自由活动的典范 ;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驱动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ChatGPT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引发人们对于技术的焦虑,并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劳动价值。在近代工业化过程中,人们通过作为商品的劳动实现其价值,而技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扩大剩余劳动时间比例、生产相对过剩劳动人口等方式产生了不自由的劳动时间、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在新型工业化阶段,人工智能为劳动者提供极大的物质基础和自由时间,否定了通过作为商品的劳动来证明人的价值,但也对劳动成果的共享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尽管作为商品的劳动逐渐退出、共享性再分配方案不断完善可能造成陷入逃避工作、追求虚无与消费主义的路径依赖,但人的价值依旧来源于劳动,只不过这一阶段的劳动需要在创造性基础上实现具有多样性、自由性和他在性。我国也应该在不断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和市场出清中发展人工智能,将促进创造性劳动作为未来治理的重点,实现政府治理引导、个体治理能力提升、全民共建共享治理格局下的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曾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因此,探讨异化一的根源是我们把握异化问题的关键,也是扬弃异化的一把钥匙。这对我们审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把握人的本质、追寻人类未来的生活样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数据强权、隐私泄露、技术依赖等诸多失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技术的异化,最终将导致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数字技术滥用。从根源上看,数字生产中的不平等劳动关系是造成异化的根本原因;从生成路径上看,对技术理性的认识失衡、劳动中交往行为的弱化和人的心理机制的矛盾对数字技术异化产生了推动。治理数字技术的异化问题,核心点应该是使劳动关系回归平等自由,将数字技术置于主体的管控之下,营造以人的社会存在为核心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7.
哲学史上,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完整的理解,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价值问题真正具有了哲学的品格,也使哲学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内涵。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内涵是:以实践为基石.从现实的、完整的人出发,通过批判异化的人与人的异化,以消除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态,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劳动自由观看,工匠精神不仅是追求卓越、独具匠心、求真尚美、自由创造的工作精神,也是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相结合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能够消解劳作性劳动所带来的自由意志丧失、精神世界枯萎、生存状态异化等问题,促使劳动者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自我、获得劳动意义。所以,应当大力宣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指导劳动生产、劳动过程,消解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遵循价值从重复性向创造性转化、形式从人体劳动向智慧劳动转化,以及评价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化等方向。但高校劳动教育也面临劳动理念淡化导致学生劳动热情减弱、人工智能挤占传统劳动教育的时间、技术至上理念异化劳动教育的本质,以及劳动教育的场域逐渐狭窄化等问题。为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劳动教育需要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整合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以人工智能技术实践指导劳动教育等层面着手,以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和人之间有着悠久且紧密的关系.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而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异化的劳动教育使得人的主体性被遮蔽,无法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应有功能和价值.马克思有关自由的劳动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的主体性意蕴,构建一个主体性充分发扬的自由劳动教育,是解决异化劳动教育问题的可能路径.自由的劳动教育包括形成开放融通的主体性劳动教育结构、具身参与的主体性劳动教育过程、高吸引力的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