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小学语文教育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融合渗透经典文化。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而书法教学是在写字教学基础上的提升,所以将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不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重视文言文教学是对“文化自信”排在语文核心素养首位的体现,也是落实“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以教学《陋室铭》为例,通过开展字源教学、书法雅读、文化讲座、对联教学、仿写铭文等教学活动,举例阐述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将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立足语文与书法的关系,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书法教育的需求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有了中国文字,也就有了中国书法,中国汉字已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及书法爱好者,工作多年来一直在努力于书法艺术的言传身教,并渗透到历史教育教学中,以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辅助历史教育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自信",他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我们的语文教育既是传承文化的事业,也是文化自信的践行事业。中考语文命题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是语文教学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在强调加强中小学生书法技法练习与指导的同时,特别重视书法文化教育在提升书法审美境界、增加文化自觉与自信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的血脉,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守文化先行的原则,坚持书写技能与书法文化教育并举,彰显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肖琴 《成才之路》2022,(3):129-131
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对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文章分析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面临的困境,探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书法教育对小学生而言不仅能提升汉字的书写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陶冶情操,对提升个人品性修养和培养爱国意识,以及加强文化自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着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语文和书法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贯彻落实《纲要》《意见》中肩负的责任,提高书法教育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开展书法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深厚且丰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具有文化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育又是文化传承的起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深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文本感悟为原点,以教学手段为支点,以实践创造为沸点,在“共情、共振、共创”中培养儿童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儿童的文化认同、自觉、自信,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底气,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人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抱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教育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生力军,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应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自信,对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义不容辞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小学的古诗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育教学的方向是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为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相似文献   

14.
书法教育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无论是从书法教育的载体——汉字自身来说,还是从传统文化来看,汉字书法无不包蕴着巨大的审美因子。寓美育于书法教育中,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五千年文化悠远流传,丰富多彩,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基础,在基础教育中渗入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的必要方法。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展开讨论,以期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课本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人格教育也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一、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的意义(一)能够更深层次的探索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就是对人格的教育。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模式主要就是语文教学,从中让人受到人格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诗文阐明志向、文章说明道理,古代人通过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包含着对汉语汉字与中国书法的自信,书法教育对于培塑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书法教育中,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塑学生正确的文化观、高尚的道德观、健康的审美观、深厚的乡土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自信的概念为基础,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梳理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作为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的特征及发展现状,提出了教学中强调异化的翻译策略,正确使用中国英语,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明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是一个延续了至少5000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最大限度地包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最高水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对书法的学习,是提升个人全方位文化素质和精神层次的过程,也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智慧的过程。书法教育是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教育。书法需要童子功,书法普及应从小开始。书法训练中最重要的毛笔字的训练,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书法教育有其独特的规律,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实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文化土壤,找准文化自信融入教学的契合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文明的故事,融入革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