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本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事件,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生活中。这不仅增进幼儿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也能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对地方文化形成一种创造、欣赏以及教育意义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同时,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领域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以及艺术表现等全面发展的有利创造条件。本文从本土民俗文化融进幼儿园艺术区域的价值所在;本土民俗文融进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意义;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指导方针;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策略四点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节庆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传承精神文化之美、展现艺术创造之美、弘扬人文关怀之美的美育价值功能。美育视域下幼儿园节庆活动的组织应遵循适宜性、愉悦性、融合性、自主性、体验性原则,以重庆市人民小学幼儿园节庆活动为例,实施策略包括甄选节日活动中的美育元素,开展适宜的节庆主题美育活动;营造“声、形、色、情”融为一体的浓厚节日氛围,让幼儿眼耳身心都充分感受节日之美;以“趣、乐、活、美”的活动过程让孩子充分体验节日的精彩与美好。  相似文献   

4.
黄伟  吴丽芳 《福建教育》2022,(29):23-24
<正>美育是审美、情操与心灵的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阶段的美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感受、表达与创造美,逐渐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拥有美好的心灵,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幼儿园的美育活动应当符合幼儿思维与认知特点,立足幼儿学习与生活经验,以生活化、形象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让美育连接幼儿的日常生活,伴随幼儿成长。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幼儿园研设“生活实践场”,创设了“宝贝厨房”生活体验馆及班级生活操作台,  相似文献   

5.
本土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本土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发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能够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本土资源符合幼儿认知“近”和“具体”的规律,能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自豪感。埭头中心幼儿园在构建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的课程中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乡土教育是一种利用家乡本土文化、自然、社会中一切适宜的资源,深入幼儿生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本地幼儿进行的身心浸润式教育,其价值在于传承乡土知识和生存智慧,促进幼儿社会化,培养其爱国情怀、文化包容能力以及民族感情与信念。乡土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坚持适宜性、生活性和启蒙性的原则,内容包括乡土文学、娱乐、艺术、自然等。  相似文献   

7.
高晓琴 《广西教育》2013,(41):92-9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同时也是全国草绳的生产基地。鉴于此,我园努力将草绳融人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将草绳纳入到幼儿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力求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杜娜 《成才之路》2023,(11):101-104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存在的重活动形式轻文化内涵、重活动体验轻价值挖掘、重活动场景轻主题整合等情况,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积极教学氛围,引导幼儿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设情境,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开展园本实践,让幼儿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价值;开展家园联动,让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乡村幼儿园美育研究现状分析为逻辑起点,结合国家对乡村幼儿美育教育的政策支持与高校活动对乡村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推进情况,着力分析了美育主体缺乏自主性、课程缺乏本土化、活动缺乏可持续性等乡村幼儿园美育应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出高校艺术专业助力乡村幼儿园美育的方向:在聚焦以美化人、助推乡村幼儿园美育主体成长;以美互动、注重乡村幼儿园美育场域打造;以美创新、促进乡村幼儿园美育成果落地等,乡村幼儿园美育主体协同与成长、课程共通与互享、成果共融与发展是高校艺术专业助力乡村幼儿园美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融入、体验、传承——爱家乡,让教育更有“温度”太原市杏花岭区西羊市幼儿园王晓莉以“家乡文化”为切入点寻根问源,从教育价值之源、文化探索之旅、课程实践之路、未来发展之思四个方面探寻家乡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开发路径,将童蒙养正的种子根植于幼儿的内心,实现小城市中的大教育。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态美育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互为主体的对话关系,是一种审美式、体验式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艺术感觉、自主性及创新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探索生态美育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原则,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环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变灌输为游戏体验;从生活中选材,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平等师幼关系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方言童谣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园教学中将方言童谣融入课程,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惠娟 《成才之路》2012,(35):74-74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觉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觉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是来自《纲要》的要求心声。《纲要》中还强调: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话、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可见,热爱家乡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生活准备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等方面,与身心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其他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幼儿入学准备的四大方面。”为帮助幼儿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谢小妹 《海南教育》2014,(22):74-75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活动,必须为幼儿准备丰富的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和创作欲的需要。一、以家乡的文化资源,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而日常生活则是文化的浮现。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节日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资源。就学前教育而言,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具有促进幼儿深度感悟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幼儿文化主体意识等价值。可在现实中,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往往忽视幼儿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当前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存在教育性不足、对传统节日文化精神的理解肤浅、缺乏文化主体性培育意识等现象。对此,应该从提升教师传统节日文化素养、推进家园合作及整合社区资源、坚持以幼儿实践操作为路径、为幼儿营造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情境等方面入手,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幼儿园文化自信教育。  相似文献   

17.
吴建红 《教师》2019,(3):105-106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美好、善良的心灵,让幼儿既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又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凤幼儿园立足于本地丰富的客家文化教育资源,以审美教育为主线,致力于客家文化课程的开发,从创设互动的教育环境、开发多元的园本课程、实施多样的教育活动等方面入手,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实和丰富了幼儿园美育课程资源和教育内容,有效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把幼儿喜闻乐见的、有教育价值的地方文化资源和区域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能激发幼儿在情感上的认同,有助于推动幼儿自主探索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还幼儿一个快乐、本真、健康、和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9.
早在本世纪初,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极力倡导美育,并认为儿童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可见,审美教育对幼儿来说,具有重大的发展价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美育的任务与重点,就是在于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去感受美。现就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美的感受力,浅谈如下:一、从幼儿园入手,为幼儿创设美的生活、学习环境优美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最直接的途径。生活、学习环境美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具有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美感的产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这个“主观能动反映”的第一程…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8):163-164
艺术是美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途径,而艺术本身的情感熏陶作用更是其重要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借助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的艺术文化元素进行美育引导,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更是与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闽南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幼儿园美育实践,需要抓住闽南文化的艺术特质,并且深入挖掘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美学要素,创设欣赏、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够感受美、发现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