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平 《天津教育》2022,(11):67-69
<正>廿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长期积累的经验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与自然课程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大自然观。本文选取的课题“廿四节气背景下幼儿园树木资源课程化研究”,将廿四节气文化渗透自然教育之中,以幼儿园中的各种树木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充分挖掘其中显现或潜在的适宜的有利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二十四节气”作为古老中国的文化血脉之一,以其道法自然的先人智慧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童乐幼教人”。2019年,幼儿园成立了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研发团队,将“节气”的运动保健、科学知识、时令文化、传统艺术等有机地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植入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围绕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编撰《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教师参考用书》,开启了探索节气课程、传承优秀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指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与开发的旨在培养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方案、教育活动或手段的总和。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理论层面看,自然教育课程本应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层面看,当前自然教育课程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已有一定的渗透;倡导实施自然教育课程最终会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课程的功能。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倡导整合、多元化的实施途径,将游戏与生活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织形式,重视相关领域核心价值的渗透,可促使自然教育课程有效融入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4.
<正>亲近自然是幼儿的生命天性,呵护幼儿的自然天性,满足幼儿的生命成长需求,支持幼儿生命完善与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使命。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尝试建设四季自然生命课程,来完成幼儿生命成长教育。自然生命课程的建构是幼儿园实现幼儿生命成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儿童亲近自然天性的回归、对儿童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童玲 《知识文库》2022,(24):37-39
<正>幼儿园的自然课程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去改善自然课程已成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自然课程的本质是让幼儿具备亲近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意识,因此对自然课程的开发建设也要把握这一目标,去建设个性化、多样化和乡土化的自然课程,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培养教育,实现师幼共同成长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幼儿园的课程也相应地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可以从自然环境和生活资源出发,探索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兴趣的因素,创设相关的自然课程,  相似文献   

6.
<正>种植园地是幼儿园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创设的种植环境,是幼儿融入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宝贵资源。班本课程“快乐种植”,从幼儿视角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将劳动教育与生活情境深度融合,让幼儿在快乐、健康、真实的“生活”和“经历”中走进自然,感悟生活,收获成长。  相似文献   

7.
王震 《天津教育》2023,(29):89-91
<正>培养幼儿的生活力和良好的习惯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力,众多幼儿园积极开设生活化课程。生活化课程与幼儿生活具有密切关系,具有较高的生活指导价值。本文基于多种形式的生活化课程,重点探究幼儿生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推进生活与教育相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生活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开设生活化课程,重在培养幼儿的生活力。结合生活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生活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园在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育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日常情感与课堂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幼儿能在课堂中初步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幼儿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园在设计课程时,要综合考虑到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因为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一、教育要源于自然在教育幼儿时,不能只进行呆板的教育,否则会使幼儿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应该以自然、生活为背景教育  相似文献   

9.
李木金 《成才之路》2023,(12):109-112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运用,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提出禁止幼儿园教育过度“小学化”的要求后,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也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文章从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入手,提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落实幼小衔接的生活化、游戏化,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发生,让幼儿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维度积蓄上小学的力量,减小衔接“坡度”,在生活、游戏中完成自然延伸和过渡。  相似文献   

10.
戴薇薇 《学子》2014,(7):38-38
幼儿园在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育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日常情感与课堂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幼儿能在课堂中初步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幼儿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园在设计课程时,要综合考虑到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因为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一、教育要源于自然在教育幼儿时,不能只进行呆板的教育,否则会使幼儿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应该以自然、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基于生活探究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1.生活化。幼儿园课程有别于小学的课程。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的,小学课程更多的是知识化的。幼儿园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生活化首先就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挖掘幼儿身边的资源,将幼儿所在的家庭的各种资源、幼儿周围的各种自然条件、自然现象等纳入幼儿园科学课程,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园“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抓手和催化剂,我园在课程建设中整合劳动教育、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等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园内外优质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展高质量、有温度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促进课程、教师、幼儿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增强幼儿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发展幼儿的劳动品质,增强幼儿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一、激发劳动兴趣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最初接触的生活就是身边的衣、食、住、行,他们能在其中自然完成对劳动的了解与学习。幼儿园应激发幼儿对劳动教育的兴趣,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对生活、劳动、文化以及生命等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STEM教育理念蕴含着跨学科、情境性与体验性等特点,对于激发幼儿在科学课堂中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前教育信息化与智慧课堂的不断发展,如何将STEM教育中跨学科与情境性的优势在幼儿园科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是当前幼儿园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目前我国幼儿园科学课堂中仍存在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管理方式僵硬、教师科学素养不高和家长“支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重塑STEM教育理念,构建“智慧型”幼儿科学课堂已然成为趋势所向,可以通过建立“智慧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智慧管理”评价体系,提升幼儿园教师“智慧教学”信息素养能力,构建“智慧家园一体”信息化体系四位一体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科学课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瑞吉欧课程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着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其生活性、真实性、活动性、开放性、持续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反思与研究能力;幼儿园课程来源应以幼儿为中心,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加强“家一园一社区”之间的合作,民主决策幼儿园课程的开发;提高环境在课程开发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岚 《山东教育》2005,(27):22-2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早已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践中,许多幼儿园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创设的漂亮的教室环境,却往往并没有真正同幼儿“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育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传递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就是要密切幼儿与农村生活、自然环境的联系,帮助幼儿发展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合理认知.借助乡土自然资源,完善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充实幼儿园课程内容,有助于农村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分”即为“平分”“半”,所以“秋分”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节一般是中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开始农收的时间,也是一年收获时节的开始。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主要有送秋牛图、竖蛋、吃秋菜、黏雀子嘴等传统习俗,是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的重要来源。本期我们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幼儿园的秋分节气课程活动,他们巧用幼儿园内八月飘香的桂花资源开展了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关注自然变化的同时了解传统习俗、感受秋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天津教育》2022,(24):79-81
<正>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的五大领域教育之一,是发展幼儿科学探索精神、挖掘幼儿科学潜力、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教育课程。教师要更好地研究和开发出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领域园本课程,需遵循“联系生活”和“自主探究”的教育原则,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幼儿科学领域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科学教育脱离不开生活,也脱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实践探究,结合自然环境开发幼儿园科学领域园本课程则为科学教育提供了创新思路,不仅与生活相近,而且容易激发幼儿的科学观察力和探索能力,为幼儿科学领域课程教育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柳君 《考试周刊》2013,(85):186-187
对学前儿童来说,生长是首要的.教育离不开生长,不能脱离生活,应该使儿童对“教育”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幼儿走进幼儿园,有回到“家”的感觉;“教师像妈妈”,亲切易近.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生活学习、快乐成长的宝岛.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领悟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并将其精髓渗透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在教学课程、幼儿活动材料、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均可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