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的外交是为该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决定了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原则。新加坡为自己的国家利益下的定义是:“促进经济成长,为我国人民谋求更好的生活,促进社会正义,并且确保在一个不稳定的世界中我国的安全与主权完整。”(1)显然,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成了新加坡外交的两个基本立足点。1973年,新加坡外长直布:“治理国家的主要原则是实用主义,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必须对我国有直接利益,或不为我国制造问题。”(2)外长的发言,集中体现了新加坡在实施外交战略时坚持的现实性原则。新加坡现实…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前期,毛泽东在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政策上,进行了多方的努力和探索,提出了与美国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正确认识和对待美国的援助和自力更生的关系;批评和抵制美国政府的绥靖主义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美政策。认真回顾抗战前期毛泽东制定和实施对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对美外交乃至对其他国家的外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9,(2):16-22
日本幕末时期,迫于西洋国家的压力,幕府与欧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与欧美列强开通商贸易之始,在诸多条约中具有典型特征。哈里斯作为美国派驻日本的第一任大使,也是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美国全权代表,来日后与幕府外交代表的交涉过程,再次呈现了幕末日本与美国外交初建时的曲折历程;对《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内容的深度解析及论证,可以进一步透视幕末日美外交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是指导美国外交实践的主要思潮之一.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与其国内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潮的指导分不开.现实主义思潮倡导的注重现实利益的内容与美国的外交战略不谋而合;美国外交实践是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完美诠释.正是由于二者的高度契合,美国外交在现实主义思潮的指导下获得了良好发展,最终完成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高使命.  相似文献   

5.
围绕中法建交问题,台湾当局积极展开了对美交涉,其目标有三:一是尽力联合美国向法国施压,要求法国不承认或拖延承认北京;二是让美国协助台北进一步拓展"外交"舞台,阻挠其他国家跟随法国;三是坚决同美国的"两个中国"设想做斗争。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台湾在对美交涉时采取了灵活的斗争手段,也提出了不乏精彩的"外交"动议。台湾虽未能阻止中法建交,但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第二、三重目标,其对美交涉"外交"并非完全失败。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背景考察,新加坡倡导“亚洲价值观“的初衷是为了回应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新加坡有自己的人权观,它提出“亚洲价值观”是一项保护国家利益的举措,一种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策略;是对西方人权外交的对抗性反应,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文化相对主义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刘国柱 《历史教学》2004,69(11):35-40
20世纪60和70年代,接受和平队的十多个亚非拉国家相继将和平队从本国驱逐出去.和平队被逐出境的原因主要是上述国家国内政治压力和外交政策的调整,亚非拉国家以反美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和平队及志愿者自身行为不当带来的与东道国的文化冲突等,其深层原因则是这一时期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抵触情绪.和平队在美国对外政策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外交中的独特地位,也是它成为政治足球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亚洲奇迹”的美誉。新加坡的成功主要在李光耀的领导之下取得的,与李的聪明才智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李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有今天新加坡的繁荣。因此,通过对李的治国经验的总结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加坡成功的秘密。李的治国经验是多方面的,而表现最突出的是在外交方面。本文主要对李的外交战略及其成功经验进行初步探讨。一李光耀上台执政之后,很快便为新加坡制定了和平中立、睦邻广交的基本外交战略。这一外交战略是李经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权…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伊始,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文化外交成为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因主要在于对文化外交重要性的再认识及东南亚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美国对东南亚文化外交表现出四大特点:扩大传统项目开展规模,拓展传统项目影响范围,升级传统项目开展形式,创制新型文化外交项目。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美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加速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并强化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三个方面。但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不同对外政策手段间的内在矛盾、国内治理问题的"对冲"效应、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关系上相对中立的传统都对其影响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对于美国在周边地区的文化攻势,中国应有充分的认知和相应的对策,做到防范与借鉴相结合,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和70年代,接受和平队的十多个亚非拉国家相继将和平队从本国驱逐出去。和平队被逐出境的原因主要是上述国家国内政治压力和外交政策的调整,亚非拉国家以反美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和平队及志愿自身行为不当带来的与东道国的化冲突等,其深层原因则是这一时期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化的抵触情绪。和平队在美国对外政策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外交中的独特地位,也是它成为政治足球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1.
周文重 《留学生》2010,(11):40-40
美国公共外交是美总体外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美国政府针对世界其他国家民众采取的对外宣传和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包括那些受美国政府部门指导或资助的美国非政府组织针对外国民众进行的相关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对外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和价值观,增进外国民众对美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和对外政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主义作为美国主流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美国的外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指导着美国的外交,贯穿于美国外交的始终.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国家利益界定的不确定性、外交政策制定的灵活性、价值观上的双重标准、外交作风上的言行不一、不守信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初中德育教材在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版面设计上各具特色 ,具有典型性。美国公民教材设计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工具书 ;新加坡《公民与道德》设计为“学本”;香港《做个好公民》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版式生动活泼。美、新、港教材编写的特点对我国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革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美外交的成功,较集中体现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与美安全合作和经贸等关系;在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结合中妥善处理台湾和人权等障碍问题。中国外交的成功显示了中国外交理论的成熟,即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的依据;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和把握中美关系的大局;坚持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起源及对华实施的概况 “人权外交”一词,是美国前国务卿戴维·D·纽琴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的,而把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的。但美国的人权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所奉行的“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以及1941年罗斯福新政所提出的“四大自由”政策(言论及表达意见的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到1971年卡特就任总统之后,“人权外交”政策才正式出台。1978年12月6日,卡特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30周年大会上宣称,“强调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是确定美国同其他国家保持什么关系的一个因素”。1981年1月14日,他在电视台向全国发表告别讲话时又重申:“要促进人权,把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原则。”卡特之后的美国政府都继承了“人权外交”的衣钵,并在许多地方有了发展。 “人权外交”是美国及其同盟推行强权政治、奉行霸权主义的手段。中国是美国施以“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中美建交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实施着与人权挂钩的政策,企图籍以人权问题谋求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美对华实施“人权外交”主要是建交之后。而在未建交的1972年之前,在  相似文献   

17.
外交历来是国际关系中解决国际冲突与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一国外交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美国外交就是一个曲型,它先后经历了美元、大棒外交、冷战外交。当前,美国正大力施展信息外交,推行与传统霸权意义不同的信息霸权,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信息网络作为美国外次活动的“新手段”;二是把住处交作为美国外交的“新内容”;三是以信息为杀手锏,推行“软霸权”。这是美国国家战略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征兆,促使美国外交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在及因此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重视研究美国新霸权的特点,对制定中国的国家战略,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939年平沼内阁的对美外交试探,力图说明:(1)平沼内阁虽为政时短,但在企图结束对中国的战争问题上,有其特点;(2)平沼的对美外交试探,基本上贯彻了日本政界、财界稳健派与美协调避免与美交恶的外交路线;(3)平沼内阁的命运,早在美国单方面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时,就已经决定了走投无路的结局,而非决定于《德苏条约》的签定。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环境外交:发展、动因和手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美国外交日程中的重要问题,环境外交在美国外交决策中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并从多方面折射出了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及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美国政府和国内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美国努力与他国合作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防止地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美国所施行的环境外交是建立在捍卫本国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起着扩大其国际影响并巩固其全球地位的作用.美国奥巴马新政府将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回归到多边主义轨道上来,并将会对其他国家进行环境外交施压.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外交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外交是指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美国所谓的“文化外交”通常专指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外交在美国兼具工具性与目的性,因而美国政府从事的文化交流活动具有明显的特征。我们要正确认识美国的文化外交,既保持高度警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同时也要利用美国文化外交提供的机会,加强交流与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