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具运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极佳。  例如:教学“6的认识”,它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特意安排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用6根小木棒拼出一个图形,看谁拼得最好,拼后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拼的?  学生拼出的图形如下…  相似文献   

2.
拼图数数     
过去,我教小朋友数数时,常采用请小朋友按教师要求取小棒的方法。开始幼儿很感兴趣,但多次重复后,幼儿便感索然无味了。于是,在教幼儿复习5的数数时,我让小朋友改用5根小棒拼摆各种图形。小朋友来劲了,一会儿,就拼出了台灯、菊花、跷跷板、伞、鱼等图形。我把小朋友拼的图形画到小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并数数它们是用几根小棒拼成的。小朋友每数完一种图形,都情不自禁地说:“呀!也是用5根小棒拼的!”拼图游戏,提高了幼儿数数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0~101页。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亲自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每多摆出一个图形,小棒相应增加的根数。2.放手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  相似文献   

4.
教“数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数,掌握其意义及写法后,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棒拼出各种图案,加深认识。   比如,在教了“ 6的认识”后,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 6根火柴棒,拼摆出图案,看谁拼的最美。学生兴致很高,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拼出飞机、球拍等很多种图案 (见下图 )。   然后,教师让他们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幻灯机上演示,简便易行 ),并启发学生说出拼的是什么,是怎样拼的。他们往往能说出:我拼的是 2架飞机,每架飞机用 3根火柴棒,一共是 6根;我拼的是球拍,球拍网用 4根火柴棒,把手用 2根火柴棒,加…  相似文献   

5.
<正>“用小棒搭图形”的规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如何多角度探索“用小棒搭图形”的规律?可设计如下教学。一、用小棒搭三角形,理清思路探索方法如图1,用粗细、长度相同的小棒摆三角形。出示问题:(1)摆第7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摆第100个图形呢?(3)摆第n个图形呢?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火柴棒。有的同学会问:“咦,火柴棒怎么跑到咱们数学大世界中呢?”你可不要小瞧它,火柴棒拼摆的学问可不小。用火柴棒可以拼摆成一些算式和各种图形,下面我就考考你,通过火柴棒的移动变化,  相似文献   

7.
卞静 《广西教育》2010,(1):49-49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9页(苏教版)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中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通过“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对折的过程中,“折”出三角形。第二个例题引导学生按要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在拼出的图形中揭示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8.
摆三角形     
<正>“我们一起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吧!”妙老师一边说一边分发小棒。“这还不简单吗?”小丽小声嘀咕着。不一会儿,她就轻松地摆出了三角形(如图1)。“不管怎么摆,我用这三根小棒都不能摆出三角形。”小芳指着自己摆的图形(如图2),满脸无奈地说。小美也慌了,急得快要哭出来,摇着头说:“我只能摆出这样的图形(如图3)。”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摆小棒游戏。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拿出4根蓝色的小棒,你能用这4根蓝色的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师:好,开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都摆好了吗?(学生齐答)师: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了。想不想看一下?生:想。师:这是我们刚才摆的,第一个是什么图形?生:(齐)正方形。师:第二个呢?生:(齐)平行四边形。师:如果拿掉1根小棒呢?  相似文献   

10.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出,建议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从直观入手,加强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在师生准备好教具、学具的前提下,课本第74页的准备题可以分两步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1.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几根?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怎样摆?第二行摆几根?通过实践,明确第二行的根数是由与第一行同样多的5根和比第一行多的3根组成,初步建立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郾摆一摆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5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要求重复摆这个图案,看看最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2郾展示学生作品(略)。3郾全班交流师:谁来说说自己摆小棒的过程?生1:我摆的是“”字型图案,每3根小棒摆一个这样的图案,15根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解决这个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发展能力。如,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思维缺乏条理性,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如:教学3的组成时教师提问:3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用小棒摆一摆,并说明是怎样摆的?有几种摆法?多数学生先摆3根,然后向右移动一根小棒,再移动一根小棒,分别摆成说明2和1组成3,l和2也组成人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以想到另一个。这样就为5的组成教学中“还能想到什么?”作了知识和思…  相似文献   

13.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教好这部分内容,要通过直观,在学生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搞清数量关系。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5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并回答有关问题。如:1.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了几根?2.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先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再摆2根,第二行共摆了几根?  相似文献   

14.
一、操作引人师: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除法,今天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按要求分小棒。准备题:10根小棒,①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②每3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③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 (抽一名学生在幻灯机上摆,其余同学在自己桌上摆,教师列式略) 师:我们在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有时按要求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不是正好分完,有剩余的小棒。像后一种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在课的引入中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往往要通过一些准备题进行过渡。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学具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就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设计准备题的。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2根小棒,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5倍,第二排摆多少根?为什么?摆后学生回答:“求第二排摆多少根,就是求5个2是多少,所以摆10…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三册P.89例5的教学,可通过摆、比、读、讲、议、练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应用题的解法。一、摆一摆,比一比,增强感性认识。 1.相等数量对应摆。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小棒,先10根摆一横行,又拿10根与上行对应再摆一行。问:“哪行小棒多?”(生:同样多。)以增强“同样多”的概念。 2.不等数量相应摆。要学生在第二行再摆3根小  相似文献   

17.
<正>例题1用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如图1),照这样摆下去,第9个图形中需要多少根小棒?观察图1可知,(1)中有3根小棒,(2)中有7根小棒,(3)中有1 1根小棒。从得到的数中寻找规律,可以发现,7=3+4,11=7+4,所以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4根小棒。(4)中需要11+4=15(根)小棒。(5)中需要15+4=19(根)小棒。  相似文献   

18.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一、让学生多“动”所谓多“动”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 ,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 ,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 ,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5”的认识时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 5根小棒、5个圆片、5…  相似文献   

19.
课题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操作内容】 1.摆图形片,边摆边数数;用小棒摆熟悉的图案。 2.摆图形片比大小;一一对应摆,比多少,摆小棒比长短。 3.摆学具,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10以内的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小棒首尾相连摆,或不同的图形片相间摆,边摆边说数序。 5.用学具操作说明“加上”、“减去”的意义,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学生理解余数含义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教学过程让他们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一、活动探究,理解概念内涵1.摆一摆。(1)教师出示题目:如果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么,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几个同样的正方形?怎样列式呢?(2)教师用课件出示“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单(一)(如图1),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用9根、10根、11根、12根、13根小棒摆同样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