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山 《高中生》2011,(12):44-44
“这件事我一定要做了。”“真的要做了。”“也许可以再等一会儿。”“先休息一下,看会儿电视,上会儿网,聊会儿天。”“这件事我明天再做吧。”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而惰性总是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2.
大象和猴子     
一天,大象和猴子争吵起来。大象自豪地对猴子说:“看,我的身体是多么高大,多么强壮。我能拔倒大树,你能吗?”猴子嘴一撇,很快爬上一棵大树,得意洋洋地说:“瞧!我的行动是多么轻巧,多么敏捷。我会爬树,你能吗?”他们争来争去,谁也不服谁,就去找猫头鹰当裁判:强壮和敏捷,哪一个更好? 猫头鹰想了想,说道:“要我当裁判,得先帮我做件事。你们看,河对  相似文献   

3.
9月的日记拿到身份证,我已经是个大人了!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可以不被管这管那了!我可以飞,高高地飞了!然后是什么呢?还是呆板地生活,一成不变地被父母管束着,没有自由……10月的日记墙上的时钟停了,我窗外的天是灰的。想唱歌,却唱不出来。妈妈的话成了我想锻炼的休止符,它让我的愿望破碎了。我在梦里唱歌,假装我的心还是自由的。想去麦当劳去打工,可是妈妈的一句“有工夫先把书读好”击碎了我所有的幻想。身份证无力地躺在盒子深处。11月的日记因为和朋友聚会回家而挨骂了。我讨厌这样的束缚,我是个大人了,懂得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4.
明天的日记     
最近批改学生日记,发现大多数学生不知写什么好,从内容上看,他们好似每天都很无聊,没有什么快乐。所记之事多是流水账,几个同学日记开头总是这样写“今天我很无聊,于,是我就去看一本!!!书。”看书当然是好事,但那也不是无聊时才去做的事呀?其实他们的生活并不像他们写的那样。学习时都很认真,弄懂了难题也会开心地叫喊。体育课上,课间活动时,个个生龙活虎,喜形于色,开心得不得了。那么他们为何就找不到可写的内容呢?今天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昨天高兴吗?”:“高兴!“”为何而高兴呢!”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昨天我们班迎‘六一’大…  相似文献   

5.
周建 《师道》2006,(11):25-26
“毕业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去找一份好工作,自己独立生活,不用父母再为我操劳……”“毕业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去赚大钱,帮爸爸妈妈买房子,买车子……”“毕业后,我……”“……”我手中的红笔不停地在这一本本用心谱写的周记本上勾勒出一个个倩舞飞扬的“优”字。不  相似文献   

6.
课堂问号     
初预年级学生:老师要求我们帮家里做一些家务劳动,但是我每次要认真做一些家务的时候,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一天我正要拖地板,妈妈看见了就说:“这活不用你管,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些事等一会儿我自己会做的,去吧,去吧!”我说:“老师让我们做家务劳动,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又可以帮家长减轻点负担。”可是妈妈还是不理解。不肯让我干,她说:“现在你还小,只要集中精力把书读好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俗话讲:“正人先正己”。意思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这对家长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模仿大人的榜样行为,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而且鼓励孩子监督我们做家长的,从而起到了让孩子自律的作用。我在帮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行为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让元元监督家长的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曹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没有写过的特点。”“慧眼细察出佳作”。这些都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丰富的生活是写好日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而观察是写好日记的秘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我的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好日记积累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要多看,多问,多想。观察静物也好,观察自然景  相似文献   

9.
我当了40年的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一个很清楚的回答——在我的有生之年,这件事肯定是不可能的。电脑可以帮我们去做我们要做的事,它只是扮演一个帮忙的角色。而教育并不是把已知的事填鸭、灌输给学生而已;教育也不是出作业,改习题而己,这些事电脑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有一件事情,电脑是做不到的——老师在课堂上看到了每个学生的表情、反应后,他马上可以调整他的说话语调、教学内容,这些事情电脑做得到吗?外,老师怎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对学生表达关心等等,再强的软件设计也没有办法做到。言传不如身教,言传可以通过电脑帮助,但…  相似文献   

10.
平时,作文命题常常出一些诸如“一件好事”、“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目,学生感到“写烦了”,提不起劲来。一次,我在学生的日记中,发现一位同学写他背地里做的一件事,很有生活气息。读着读着,我被日记中的趣事吸引住了,心想:如果用“我背地里做的一件事”作题目,看看学生会有什么反映?  相似文献   

11.
一天,妈妈对冬冬说:“冬冬,你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好啊,妈妈要我干什么?”“就帮我到小店里买盒大头针吧,妈急等着用呢。”冬冬高兴地去了。回来的路上,冬冬想:明天我把帮妈妈买大头针的事告诉老师和小明友,老师准会表扬我,小朋友准会说我真能干,那时我是多神气啊。心里正美滋滋地想着,不料被石头绊了一下,倒在地上,大头针撒了一地。这下他可傻了,拾吧,这一百多根大头针拾到晚恐怕还拾  相似文献   

12.
孙实新 《教育文汇》2014,(10):22-22
今年清明小长假前,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日记,要求写出扫墓的经过和自己的情感。我满以为学生的日记会写得情真意切,表达出对先人绵绵的思念和淡淡的哀思,可一看交上来的日记,竟是清一色地写他们在扫墓途中赏花玩水、追蜂嬉蝶的事,表达的都是“这个清明节真快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而心理问题却变得较普遍而复杂起来。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搞好班级管理,我提议让他们写日记。因日记不受题目、内容、表达方式等限制,能发现问题,老师可以随时介入,帮助学生解除困扰。一、日记,可以解开同学间的小疙瘩。现在有些学生利己主义思想较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更不会注意别人的感受。同学之间经常出现小别扭、小磨擦。又因他们年少幼稚,不谙世事,所以,同学间动不动就会出现些尴尬的“结”。如果不早解开,越结越大,对学生本人、对班级都有害无益。这些“结”在他们的日记中会时有反映。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他们穿针引线化解矛盾。如,学生李在日记中写道:他与同学张因小事产生了误会,两人已有好几天不说话了,心里很焦急,又没有办法。我就找学生张,让他看这篇日记。他看后,在这篇日记下面这样写道:“没关系,其实我也不对。”两人因此和好如初。之后,我见学生李的日记中写了这样的话:“我今天才认识到写日记是在与老师谈心,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下一周我去参加市优质课比赛。这节课,希望大家帮助我找一找不足的地方,可以畅所欲言。”帮老师找不足?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生1:“您讲课时,总是低着头,眼睛不看我们。”——这是我多年的症结了,学生的眼光真“毒”。  相似文献   

15.
一天晚上刚刚吃完晚饭,一个朋友来电话,因为一点琐事絮絮地说了很长时间。等我撂下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孩子刚刚看完动画片。我原想今天给孩子好好洗个盆浴,就说:“我收拾一下,你自己先去放水泡着,一会儿我就去帮你洗澡。”孩子说:“不,我要等妈妈陪我。”他一边说一边连打了两个哈欠。看着他有点困了,我很不耐烦,说道:“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先做一下怎么就不行呢?”孩子看我有点生气了,不再说话,磨磨蹭蹭地动起来。等我做完了手边的家务到卫生间一看,他正在慢腾腾地脱衣服,还没开始放水呢。  相似文献   

16.
“我生平不论做什么,总是全身心地去做,不论献身于什么,总是完完全全地献上,凡可以献上我全身的事,决不只是献出一只手”。这是全国优秀教师,玉山一中语文教师乐以城的座右铭,也是他心灵轨迹的真实写照。(一)早在学生时代,乐以城就心仪“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立志长大后当一名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年轻人向父亲征求意见:“我想在咱们这条街上开店赚钱,得先准备些什么呢?”父亲想了想说:“你如果不想多赚钱,现在就可凭两间门面,摆上货柜、进些货物开张营业;如果你想多赚钱,就先得准备为这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做些什么。”年轻人问:“我先做些什么呢?”父亲想了想说:“要做的事很多,比如,街上的树叶很少有人打扫,你每天清晨可以扫一扫;还有,邮递员每天送信,有许多信件很难找到收信人,你也可以帮忙找一找;另外,不少家庭需要得到一些举手之劳的帮助,你可以顺便帮一帮……”年轻人不解地问:“这些跟我开商店有什么关系呢?”父亲笑了:“你…  相似文献   

18.
“王老师,我长大要坐宇宙飞船,采鲜花,送给小朋友。”“王老师您看,我的‘卡车’开上天去了。”…… 翻开一本本观察日记,我仿佛又回到幼儿园,回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中间。 我从1980年起就为小朋友做观察记录,至今已积累各类观察日记20余册达300万字。我发表的23篇论文和文章绝大多数都与“观察”有关。 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观察幼儿需要幼教工作者的智慧和热情,需要我们为孩子,为事业投入全部身心。 一、情感的投入 对幼儿的观察与其它日常工作不同,它首先是一种智力活动,它依赖于教师自己去感知、去发现、去  相似文献   

19.
在家里,我是“皇帝”,可我这个“皇帝”,就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我那一大帮“大臣”———“财政大臣”妈妈、“文部大臣”爸爸、“素质大臣”外婆,还有“劳动大臣”外公,他们对我所做的任何事都实行“三管”政策,使我做什么事都没有一点儿自主权。就说昨天下午,阿姨打来电话叫我去溜冰。我跟四位“大臣”一商量,立刻引起了轰动,他们各抒己见,谁也不肯让步。“财政大臣”妈妈首先抢到发言权。她坐在床上,一边悠哉悠哉地看电视,一边冲我发布命令:“依我看,溜冰不要去,你可以把时间用在练书法上。对了,你这么久没练大字……”我越看妈…  相似文献   

20.
一枚戒指     
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能贱卖的东西叫“我”,弄明白自己的真正价值,是做好一切的关键。(良册)一个小伙子非常苦恼:“老师,我觉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大家都说我没用,又蠢又笨。我该怎么办呢?”老师说:“孩子,我很遗憾,现在帮不了你,我得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停顿了一下,说:“如果你先帮我这个忙,我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也许可以帮你。”“哦……如果能帮您的忙,我很荣幸,老师。”年轻人很不自信地回答说。老师把一枚戒指从手上摘下来,交给小伙子,说:“骑着马到集市去,帮我卖掉这枚戒指,我要还债,要卖一个好价钱,最低不能少于一个金币。”年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