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古诗《早发白帝城》的彩色插图,同时响起轻快的背景音乐。师朗诵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吗?生:(齐)李白。师: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很多诗,你们记得的有哪些?生:我们学过李白的《古朗月行》、《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庐山瀑布》。生:我补充,我们还学过他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和《望天门山》。师:李白的诗篇,在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学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古往今…  相似文献   

2.
师: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背一首诗:《静夜思》。(生背) 师:学习古诗不是简单地背诵,我们要从古诗当中接触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情怀。比如《静夜思》,为什么李白看见圆月,就想起了家乡呢?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  相似文献   

3.
一、声画结合,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画面做衬底,展示《早发白帝城》,配古典乐曲。同学们,大家一定还记得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吧。我们一起来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乘舟飘渡三峡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描绘的三峡图景。(板书课题)犤通过优美的画面和悠扬的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种高雅悠远的情境;在齐声背诵古诗中,很自然的就使学生进入了课文的学习。犦二、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犤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就放手…  相似文献   

4.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了四首李白写的诗,还记得吗?(《古朗月行》《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你认为哪一首最有趣、最好玩?好,我们就带着童趣,带着童年的想象一起朗诵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首古诗:一首是《一去二三里》,一首是《咏鹅》。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诵)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位小朋友还背得这样流利,而且背的时候感情非常丰富,很好!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写得可好啦!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出示小黑板)3画鸡头上凤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点评:教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背诵学过的课文,一方面检查学过的内容,另一方面,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看似平…  相似文献   

7.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生背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相似文献   

8.
板块一趣味揭题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孟老师和大家去语文百花园畅游(CAI出示课题:语文百花园),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板块二古诗堂师: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古诗堂(CAI出示:古诗堂),本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还记得是哪几首吗?生: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师:能背吗?生:(齐)能!师:《望天门山》,男孩子背诵,女孩子和。(生读)师:有高有低,读出了气势。《山行》,女孩子、男孩子连环读。(生读)师:真好听!《暮江吟》,一起来背诵。(生齐诵)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以“还”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理解了全诗,现将教学过程记录如下:生:我不明白题目“早发白帝城”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还是早上出发到白帝城去?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极了,读了古诗也许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由读古诗。)师:你现在认为是从白帝城出发还是到白帝城去呢?生:应该是从白帝城出发,因为诗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这个“还”字中可见他是到千里以外的江陵去,而不是去白帝城。生:我从“辞”也能看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就是早晨辞别云霞中的白帝城,“辞”就是…  相似文献   

10.
师: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背一首诗:<静夜思>. (生背) 师:学习古诗不是简单地背诵,我们要从古诗当中接触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情怀.比如<静夜思>,为什么李白看见圆月,就想起了家乡呢?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师:虽然窗外是数九寒冬,室内却是春意融融。你们看,春天又到了,看着这草长莺飞的美景,我就会想起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还记得吗?(多媒体出示图片和古诗)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古诗“趣”字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古诗两首》中的《夜宿山寺》和《登鹤雀楼》,都通过对登楼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感情。两首诗都语句精练,用词准确,意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学时,既要进行理解词语的基本功训练,又要着眼于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懂古诗,会学古诗,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一、回忆己读过的古诗,议一议忆一亿。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两首古诗,能背出来吗?(学生背诵《春晓》和《静夜思》)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议一议。我们是怎样读懂这两首古诗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对于古诗,大家会的肯定不少,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听。生1:《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相似文献   

15.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者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两遍课题。(学生读) 师:过去,我们总结过学习古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它来帮助我们自学这首古诗。做到理解诗的内涵,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寓于诗中的感情。请同学们打开预习笔记本。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师:从古到今,战争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战争的古诗——《十五从军征》。(板书课题)昨天,让同学们搜集有关乐府诗的资料,谁能说说什么是乐府和乐府诗?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课本中古诗有几十首,同学们在学习中往往能把诗文背诵得滚瓜烂熟,但却将诗作者张冠李戴。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记住每一首古诗的作者,这里介绍一种巧妙的记法,即将古诗与作者编成七字句,这样记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五、六年级课本中的一些古诗作者,可以这样记忆:《宿建德江》孟浩然,《江雪》作者柳宗元。《逢雪夜》是刘长卿,《游园不值》叶绍翁。《山东》《鹿柴》是王维,卢纶会唱《塞下曲》。《赠汪伦》《送孟浩然》,诗的作者即李白。《暮江吟》是白居易,《枫桥夜泊》是张继。《三衢道中》寻曾几,要找《早春》问…  相似文献   

19.
教材版本: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目标:1.读通顺古诗,理解诗意。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背诵《早发白帝城》。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舟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然后连起来说。生:“舟”是船的意思,“夜”指晚上,“书”是写的意思,“所见”是指所看见的东西。合起来就是:晚上在船上写所看到的东西。师:说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