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于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解,取出其中对于解题有用的关键部分或基本图形,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概括为两个基本图形,即“A”形与“X”形,如图1,它们在具体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平行线是相似三角形中最活跃的“元素”,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是证明线段成比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经学过这样的一个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这就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对于这个定理我们还可以让它系统一下.  相似文献   

4.
1.充分利用平行线,或巧作平行线,把比例问题化归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图形。  相似文献   

5.
在相似三角形中,有一类等比(等积)式的证明问题,其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段在同一直线上,这类问题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证得,而应考虑利用“平移”实现线段比的转移,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  相似文献   

6.
初二几何在“相似形”一章中讲到一个重要定理,这就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内容是“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根据这个定理,如图1所示的直线l4,l5被三条平行线l2、  相似文献   

7.
比例线段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线段、比例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前者是学习相似形的基础,后者是研究相似形的中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证明与成比例线段有关的问题中,若没有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就无法构成比例线段,这样就应考虑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平行线。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成比例线段的证明是平面几何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二阶段,一般证成比例线段的主要途径有:(1)证明这些线段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2)考虑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下面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知道怎样的四条线段成比例,会判断成比例的线段. 本节课学习相似图形的性质,主要任务是理解一个概念,掌握两条性质.  相似文献   

11.
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时,常需要作出平行线,然后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或推论)或三角形相似来解决.下面列举一例,通过对其多种解法的探究,我们不仅能体会到添加平行线的重要作用,还能从中感悟出添加平行线的规律,这些对于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石岚 《中学理科》2003,(12):59-6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既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基础,又可以独正应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在中考中,一般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该知识点,其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有关内容也结合到几何解答题中进行考查.考查重点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热点是:比例中项、合比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约占2~6分。  相似文献   

1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是;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用图形直观反映是:  相似文献   

14.
在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时,经常会碰到要证的四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形,此时,不能直接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或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去解决,而应采取代换方法,将共直线的线段成比例转化为不共直线的线段成比例,常见的代换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在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时,经常会碰到要证的四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形.此时,不能直接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或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定理去解决,而应利用下面三种代换将共直线的线段成比例转化为不共直线的线段比例问题去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有两种基本图形:“A”型图和“X”型图.它们都是由DE//BC而构成比例线段。在解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浅谈了相似三角形中的“A”型图和“X”型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玉川 《中学理科》2005,(11):57-68
考点透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既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基础,又可以独立应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在中考中.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等比性质、合比性质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而比例的基本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有关内容则结合到几何解答题中.考查的重点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热点是:比例中项、比例的基本性质原理、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约占2~6分.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利用平行线,或巧作平行线,把比例问题化归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图形平行线是相似三角形中最活跃的“元素”,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是证明线段成比例的重要依据.例1如图1,过ABCD的对角线BD上任取一点P,过P点引一直线分别与BA、D C两边的延长线交于E、G  相似文献   

19.
<正>现行的教材把"相似三角形"安排在九年级(下),并以相似图形的认知为主,增加了位似,删减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内容.但作为解决比例类问题的技巧之一,本文将补充这一内容,并对其具体应用作一定的诠释.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促进学生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体验成比例线段在实际生活中及相似图形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