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 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部分已行驶了时间t,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摘除牵引力.设阻力与重力成正比。且牵引力为恒力,求列车两部分都停止运动的时间差.  相似文献   

2.
例1 总质量为M的一列车,沿平直铁路匀速行驶.某时刻,质量为m的末节车厢脱钧,司机发觉时,车的前部自脱钩处叉行驶了距离L,司机立即关闭发动机.设车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恒定.求列车的两部分最后都停下来时,其间的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1.比值(乘除)消元法 例1 如图1所示,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牵引力恒定,当列车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4.
刘力 《理科考试研究》2004,11(11):34-35
题 列车以速度v=72km/h沿水平路段行驶,为使列车在下大雨时也以这样的速度行驶,问火车头发出的功率应该变化多少?(单位时间内落在列车上的雨水质量m=100kg/s.雨滴下落后顺车厢壁流下,下雨时车轮与铁轨间摩擦力的变化不计)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主旋律,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通过对试题情景的创新,试题形式的创新和试题解法的创新,有效地检验了考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发展.下面以2010年各地高考题为例分类进行解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一册(九年义务人教版)第九、十、十一章同步练习题贵阳车辆总厂学校温镇源第九章力和运动1.列车在水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从车厢行李架上掉下来一个物体,这物体落到车厢底板上时,其落点一定是A.在开始下落点的正前方B.在开始下落点的正后方C.在开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高考中,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开放性试题日趋活跃,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本笔将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开放性试题常见的几种类型及解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动学问题求解一般有多种解法,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运动学规律,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 以8m/s的速度行驶的列车司机看到正前方同一轨道上的货车正以2m/s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距离为20m,列车司机以2m/s^2的加速度开始紧急刹车,货车的车速仍保持不变,判断是否会发生车祸?  相似文献   

9.
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史,不少物理学家在研究物理问题,探索未知世界的进程中,往往是以“假设”为导引的.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今举例说明之. 一、物理过程的假设例1.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钧,司机发现时,机车已行驶t秒时间,于是立即关闭阀门,除去牵引力,若运动的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试证明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机车比末节车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宜兴市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1.在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车厢内,一人向正上方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将会落到()A.原处;B.抛出点后面;C.抛出点前面;D.无法判断.2.车厢内悬挂着一个小球,着小球突然向列车行驶的正后方摆动,说明列车正在()A.起动过程中;B.刹车过程中;C.转弯过程中;D.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1所示,弹簧秤的读数为()A.0;B.10牛;C.5牛;D.7.5牛.4.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则它将()A、慢慢停下来;B.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以更快的速度运动;D.无法确定.5.…  相似文献   

12.
从高考谈解题速度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考谈解题速度的提高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中学丁宏参加1997年高考文史类数学考试的监考,偶见考生对四道题的解答,感触颇多,暗暗为考生缓慢的解题速度而着急.这四道题及考生的解法如下:题1:函数y=sin(π3-2x)+sin2x的最小正周期是().A.π...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是培养和激发同学们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问题: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一半路程时,小张向司机询问到达火车站的时间,司机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时火车将正好开出.根据司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生 《广东教育》2014,(7):56-59
高考试题是命题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很多高考试题独具匠心,既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的创新原则,又格调清新意境幽深,今年的高考广东文科数学压轴题(第21题)就是这样的题目,该试题设计平凡、朴实、常规,是考生最熟悉的题型,考生入手比较容易且解法看似常规,但是要完整地突破该题却发现不是想象的这么容易,因此该题在常规与平实中实现对考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能力考查,是一道真正地在常规中考能力、平实间考思维广度的不可多得好题,因此我们在研究该题时要主动探寻相关知识的变通和不同知识的交汇,找到其“源”与“流”,从而举一反三,开启思维,纵横联系、触类旁通,真正地实现2015年高考的高效备考,下面笔者以2014年高考广东文科数学第21题为载体,通过探求其解法、分析这种类型的实质,打开这类问题的“思维重门”,提出以下一些高效备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考是限时限量的考试,如果选择题做不好,会影响整卷的得分.在解选择题时,既要有“速度”又要有“质量”.要提高解题速度并确保做题质量,这就要求考生有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目前大部分考生的数学分数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选择题解题时间过长,致使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主观题).下面就2000年高考选择题的多种解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对于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让我们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凑多少种解法,而是通过不同的观察侧面,使我们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以冲击思维的单一性,防止思维定势,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下面来看一例“机车脱钩问题”谈谈这样做的意义.一、解法探究例题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1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17.
徐大土 《数学教学》2010,(12):40-41
今年本人有幸参加浙江高考阅卷工作,在批阅过程中,发现考生解答自选模块04号题,解法丰富多彩,亮丽迷人.笔者不仅为考生的聪明睿智所赞叹,也为涌现出如此众多解法而欣慰,为此进行收集整理,供大家赏阅.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高考.哲学试题在高考中不仅难度大而且分值较高,考生的得分较低。为了突破哲学选择题这一难点和重点.本文从哲学试题的具体分析中概括总结出同类试题的一般解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一种类型 [例] 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轨道匀速前进.其质量为m的末节车厢突然脱钩,从脱钩到司机发觉机车已行驶的路程为l.司机一发觉就切断动力,除去牵引力.设运动的阻力与车重成正比,除去牵引力前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试求列车的前后两部分最终相距s=? 解:用功能补偿法解.假设在脱钩处机车同时撤除牵引力,则由于这两部分的初速度相同,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也相同(若阻力为车重的k倍,就可求得两部分的加速度都为-kg),它们从脱钧到停止通过的路程应相同.但现在列车的前部比末节车厢多行一段路程s才停下,就要多克服阻力做功k(M-m)gs,这应由机车牵引力F_对它多做的功W_=F_l来补偿.注意到F_=kMg,可得  相似文献   

20.
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的分值,能否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高考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些考生解答这类题时,一味地用常规方法埋头推算,往往是小题大作,既容易出错,又浪费时间.如果能抓住选择题“不必叙述推理过程,解法入口宽,方法多,四选一”的特点,现结合2004年高考试题阐述速解策略十八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