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制“使大气流动成风”实验装置恩施市龙马区教育站汤跃寿(445028)自然第3册73页介绍了一种大气流动成风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效果较差,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一阵微风就能使香的烟雾四散开来,不按预定的路径前进。更重要的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事物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洪湖市峰口镇二小白从虎(433200)我从“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这课教当中。就得到两点启示,授课开始,我为了使学生弄清风是大气流动形成的这一概念,引导学生实验用口吹和用扇子扇着燃着的蜡烛看有什么现象,比较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稍加改进 效果明显潜江市铁匠沟乡社家垸小学余光亮(433129)小学自然第3册19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有一个“炉灶生火”的实验,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来证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炉口”的烟被吸进...  相似文献   

4.
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要指导学生认识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解决这一问题是利用“风的成因实验箱”来进行的。这个实验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使空气在小范围内流动起来。通过点燃蜡烛前后的对比实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正是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风的形成原因演示传统的作法是:用一个长方形木匣做“炉子”在木匣上面靠右的地方开一个圆洞,安装一个用纸的小“烟囱”,在木匣的左侧开一个洞做“炉门”,前面再装上  相似文献   

6.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地启迪诱导儿童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付昶服老师在上《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为解决海陆风的成因,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规律的有结构材料,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这个教学的特点是本课中两个难以使学生理解的内容,学生都真正地领悟了。首先是太阳的热量使大气流动  相似文献   

7.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是如此。看了付昶服老师执教的《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后,这种体会尤深。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重视问题 教材为例子,问题为中心。 付老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想办法产生风。由于提出的问题关系到整个探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木匣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檀香的烟是竖直向上升的(无风),在匣内蜡烛点燃时,檀香的烟从小洞里钻进匣内,从蜡烛上方的烟囱里升上去(风把香烟吹进了匣内).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木匣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檀香的烟是竖直向上升的(无风),在匣内蜡烛点燃时,檀香的烟从小洞里钻进匣内,从蜡烛上方的烟囱里升上去(风把香烟吹进...  相似文献   

10.
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一直是《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的教学难点。这个难点如何突破?我一直在酝酿之中。 我偶尔看到《湖北教育》上登载的武汉大学陈蔚梅、冯胜彦二位老师的文章《洛伦茨蝴蝶》。这篇文章对于我突破自然教学难点真是受益匪浅。他们在文章中谈到“先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三册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里有一个的实验,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来证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炉口”的烟被吸进箱内,好像刮起了一阵小风。可是在教学实验中,要想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在点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教材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有一个炉灶模拟实验,设计这个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使空气在小范围内流动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把在模拟实验中的研究结果,扩展到大范围的自然界去,借助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用什么实验装置验证“蜡烛燃烧发出的热 量使空气流动成风”呢?我在教学中发现,蜡烛 燃烧发出的热量很小,因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 很微弱。教材中用纸蛇来检测这种风,并要使 纸蛇转动起来,实在有些勉为其难。首先,用厚 重一些的纸剪成的纸蛇,风力不易吹动;用轻软 一些的纸剪成的纸蛇,放到蜡烛火焰上方,纸蛇 可能会立即变形。其次,在实验时,让纸蛇远离  相似文献   

14.
《双语学习》2013,(2):10-10
大家都知道,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引起了空气的流动呢7地球上大气受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流动。太阳辐射使地面受热,大气也随之受热。地球上的一些地区整年受到阳光直接照射,一直都很温暧。另外一些地区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因此气候比较寒冷。暖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上升。然后冷空气就运动到已经上升的暧空气的位置。空气的这种流动就形成了风。  相似文献   

15.
反复拜读付昶服老师执教的《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的教学实录(载《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收获颇多,特别是如下两方面的特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发扬。 1.充分体现了自然课教学就是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特点,要让学生认识箱内的空气是在“火的热量”作用下从温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  相似文献   

16.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名为自居易祠。自居易祠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是“半入江风半入云”(板书对联)。这副对联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写的一首诗《琵琶行》(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课题研究本是“科研立校”、“科研兴教”、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但不知什么原因,现在的中小学课题研究虚假、浮躁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到了必须“刹车”,静下来认真研究对策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8.
《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的海陆风的形成,历来是教学难点。因为海陆风的形成难以在实验里进行模拟直观演示。由于农村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他们和高山、河流、动植物等有广泛的接触,能从中获得一些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这就是他们认识自然事物的有利条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一方面借助风的形成炉灶实验,使学生直观得到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的启示;另一方面,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冷热不同的环境,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也许不知道吧,大自然里有着许多壮丽的景观,例如大气的流动会产生气流旋涡叫“龙卷风”,而流动的水遇到柱状物阻挡会产生水漩涡,我们能不能自己制造一个“水漩涡”呢?一定能!我们现在就用两个大塑料瓶来做“水漩涡”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付昶服老师所讲的《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通过种种实验的方法,层层逼近议题,其脉络十分清晰,可谓水到渠成,结论自见。 一、录相引入,兴趣大发。 上课伊始,教师就把“狂风”这一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录相的形式搬入课堂,很自然地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