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印第安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过着简朴的生活。亚马逊流域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栖息地之一。在近年来对于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中,有专家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中国人,这种在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通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美洲的。  相似文献   

2.
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 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老人就至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 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3.
科苑 《今日科苑》2005,(5):41-42
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老人就到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4.
这个题目好怪,难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贾平凹发现“废都”还有联系?史实上肯定没有。然而请看愚下能不能说出个有点联系的道理来。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是世人皆知的事(至于有入说美洲是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发现的,这个学术问题拙文不涉及)。为什么叫“新大陆”?愚下数十年来大惑不解。哥伦布发现以前,这个大陆就和欧洲、亚洲、非洲一样明明白白的客观存在着,为什么唯独把它称为“新”?原来这是意大利史学家马尔太尔首先这样称乎的,一直几百年地承传了下来。欧洲人称为“新大陆”,当然主要由于是欧洲人“发现”的,在他们眼里,这是“新”,而不是“旧”。假如美洲的印第安人,科技进步,经济发达,是当时“地球  相似文献   

5.
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美洲大陆相继出现了马雅、印加和阿兹特克这样的强大帝国,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阿兹特克族是印第安人的一支,公元1200年前后,他们进入墨西哥河谷和邻近地区,14世纪初,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它的疆域包括墨西  相似文献   

6.
很久以前,在美洲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居住的印第安人中,流传着种种关于“小人国”的传说。传说中的小人国的人身高不过几十厘米,眼睛却长得特别大,他们个个强悍不羁,力大无比。后来,突然有一天,天灾降临,一场漫天大火把落基山烧得光秃秃的。从此,小人国灭绝了。  相似文献   

7.
卓然 《知识窗》2010,(9):50-51
近日.自称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的斯蒂芬·霍金给热衷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大泼冷水。还把外星人造访地球.形象地比喻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土著”的地球人将处境不妙。这位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家执著地相信.地球之外几乎可以肯定存在外星人,但人类不要努力去寻找他们.以免沦为当年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8.
雷海燕 《知识窗》2010,(11):35-35
被誉为现代经济“血液”的石油最早是被当药使用的。早在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之前,印第安人就把池塘和水面上漂浮的一层黑色的油收集起来.拿到市场上去换钱。这种油,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石油”,据说能包治百病。1783年,林肯将军的革命军路过宾夕法尼亚的阿勒尼格时.士兵们就用浮在泉水上的这种黑油浸洗关节,“许多人的风湿病立刻消失了。士兵们喝了许多这种矿泉.它们的作用就像一种温和的泻药。”  相似文献   

9.
李刚 《知识窗》2008,(2):15-15
“夸富宴”是一种以炫耀财富为目的的公开仪式,主要流行于北美洲西北海岸的各个印第安人部落,在阿拉斯加南部到华盛顿州一带尤为常见。在当地印第安人看来,“夸富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大型仪式,关系到个人、家族和部落的名誉与地位及世袭特权。举办这种宴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无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还是成丁仪式、惩罚过失,甚至连畸形儿的出生都可能导致举行这样的宴会。  相似文献   

10.
殷彩 《科教文汇》2014,(31):115-117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苏里南是南美洲大陆东北部的一个小国。因其国内民族众多,素有“小联合国”的雅称。现在全国有44万多人,居民主要有印度人、克里奥尔人、爪畦人、丛林黑人,其次还有印第安人、华人、黎巴嫩人、犹太人以及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等欧洲人。国内流行的民族语言多达16种。由于历史上苏里南长期为荷兰殖民地,荷兰文化在苏里南影响较深。苏里南独立时将荷兰语法定为国家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12.
据说印第安人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说提供了佐证。类似动物的伤痛反应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恩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  相似文献   

13.
谭秀敏 《科教文汇》2009,(7):249-249,255
本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库珀的小说《最后的莫希于人》进行重新解读,发掘里面的印第安人物的本质,从本土与他者、第三天性以及话语权与反话语权三个角度分析了小说里三个主要印第安主人公,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殖民历史,对传统作品进行新的认识,从而对“后殖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烟草,茄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梭形,植株被粘性腺毛.朔果卵形,种子褐色.原产热带美洲,印第安人最先吸烟,认为它有医疗效力.16世纪烟草才由美洲传到西欧;以后由西班牙及葡萄牙海员传遍全世界,我国华北、东北、西南各地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15.
高关中 《百科知识》2011,(20):60-62
奇琴伊察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是墨西哥最负盛名的玛雅古城遗址,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灿烂的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三大文明之一,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齐名。  相似文献   

16.
正土豆(又称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早在2015年,中国就已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可见土豆对我们的重要性。土豆在人类历史上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有这么多人口,离不开土豆的功劳。土豆曾被打上“有毒”的标签土豆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由印第安人种植并食用,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话虽如此,但相较  相似文献   

17.
刘艳 《百科知识》2010,(2):48-48
如果哥伦布在今天带着3条快帆船从西班牙帕洛斯出发,穿越大西洋,想必不会在美洲海岸停下来,因为他在500多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大陆。他将穿过巴拿马运河,寻找最初的目的地印度。但是,他将无法顺利抵达印度,因为在半路上他会遇到一个新大陆——“太平洋垃圾大板块”。  相似文献   

18.
印度女子爱上了一条眼镜蛇,并嫁给它当老婆。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动物,但是对印度人来说却是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是“爱人”!日前,一名印度女子就声称与一条眼镜蛇坠入爱河,而且按照印度宗教礼仪与这条蛇举行了盛大婚礼。  相似文献   

19.
康娟 《金秋科苑》2008,(17):54-54
印度女子爱上了一条眼镜蛇,并嫁给它当老婆。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动物,但是对印度人来说却是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是“爱人”!日前,一名印度女子就声称与一条眼镜蛇坠入爱河,而且按照印度宗教礼仪与这条蛇举行了盛大婚礼。  相似文献   

20.
美洲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狗让我们成为人",这话很可能一点都不夸张。狗改变了我们的祖先的食谱,甚至在漫长的年代里,古人类很可能从狗那里学会了一系列交流方式和组织方式。在我们驯化狗的同时,狗也驯化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