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乔一蝶 《东南传播》2022,(3):137-139
近年来,电子竞技题材成为影视剧创作新的“资源库”。游戏世界的丰富性与竞技元素的互动性使电竞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广阔的创作空间。电竞题材不仅是新兴元素的糅合叠加,更是实现“影视-游戏”跨媒介叙事的开拓地带。在影游融合的推动下,电竞题材影视剧经历着叙事风格与创作逻辑的不断演进,游戏IP植入让电竞题材跨出破圈的第一步,竞技风格的确立使之搭建起游戏主题的故事世界,而跨媒介叙事整合其互文逻辑使之形成新的影视样态。  相似文献   

2.
朱琳 《视听》2023,(4):29-32
在数字技术美学时代,影游融合类电影的美学取向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游戏叙事——既影视又游戏的跨媒介叙事,游戏视听——陌生化的光影奇观,游戏消费——超验性的想象力消费。影游融合类电影顺应了跨媒介融合的行业发展需要,显现出数字技术和艺术审美的创新性融合,在元宇宙概念逐渐成熟的影响下可能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创作者们仍然需要把握好形式美和意蕴美、物质手段和精神内涵的关系,从而真正做到忘却技术,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姚睿 《现代传播》2017,(11):141-14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内容生产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游戏化""动漫化""新媒体化"等特点。主流观影群体平均年龄的下沉及青年亚文化加剧了这些特征。作为故事生产者的影视编剧要深刻体悟跨媒介叙事的特点,洞悉新时代受众的审美旨趣、情感结构与消费习惯。在影视编剧的教育与学习中,应建立跨媒介叙事的教育训练体系,培养跨媒介叙事的创作观念,加入跨媒介形式的叙事训练,使学生掌握融合动漫与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5.
张强 《东南传播》2023,(1):112-117
以互动电影游戏为代表的游戏类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将电影式的预设叙事内化为游戏形式,并经由互动的界面呈现在玩家面前的能力。作为“影游融合”的典型文本,互动电影游戏在叙事层面上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封闭性叙事模式,而带来了更多开放性叙事的可能。不过,当今的诸多互动电影游戏乃至于叙事性游戏作品都太过于依赖预设叙事模式而使其无法真正地发挥游戏媒介的强互动性优势。未来的互动电影游戏,应当是提供了更具互动性的开放性叙事范本。  相似文献   

6.
“影游融合”是电影产业和游戏产业艺术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趋势。电影和游戏作为21世纪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消费产品,不断地对彼此的艺术语言、美学建构以及内容生产路径互相借鉴、吸收和发展。影游融合中的AI形象成为重要意义集体。本研究将对影游融合类作品中重要却常被忽略的女性AI形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其形象呈现和意义生成的过程进行把握,并探究AI女性形象的内涵与张力,为影游融合和女性形象研究开辟流通的视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的跨媒体叙事生态,无论是在媒介种类、文本内容的选择或是创作创意的流程上均有其特色之处。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叙事形式,跨媒体叙事具有较强的生态特征,因此,对于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体叙事生态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体叙事生态,再从工程理念与跨媒体叙事的结合两个方面分析媒介融合与传播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带动群众创作和草根创作两个方面分析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体叙事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相似文献   

8.
付筱凤 《视听》2023,(4):26-29
近年来,影游融合的进程加快,电影的游戏化美学愈发明显。在视听表现上,影游融合类电影依托由一系列视听手段建构起的奇观吸引年轻观影群体沉浸式观影;在叙事层面上,采取现实时空与虚拟时空并置且相互影响的时空设置以及游戏化的视角设定,使观众身体介入影像成为可能;在形态表现上,借鉴剧本杀游戏的基本模式,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游戏式解密的电影满足了观众的游戏欲望。虽然游戏化美学体现了电影的包容性,但是在消费主义时代需谨慎选择与表现。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是现今媒介发展的整体趋势,影视行业也在不断适应媒介融合的时代变迁,在此背景下影视内容越来越成为影视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做好内容是影视产品的出路。本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从影视传播过程角度,就影视作品内容在媒介融合发展下的转变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影视传播者、媒介、受众等传播要素对影视内容产生的影响,对未来影视内容制作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徐红 《新闻爱好者》2010,(10):99-100
就影视艺术来说,媒介融合除了指电影和电视媒介自身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之外,还指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影视艺术正在超越银幕或荧屏的媒介形态,而融入了一种由DVD、数字光盘、互联网、计算机、电脑游戏等其他数字媒介组成的更宽泛的媒介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于文 《出版科学》2016,24(2):20-24
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趋势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出版、影视、动漫等传媒产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媒介叙事对作品创作、使用和传播行为的颠覆使版权问题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发展瓶颈。从协同叙事和社会化叙事两个维度对跨媒介叙事的行为本质进行透析,分析植根于这两种新型创作方式中的版权冲突,进而从版权许可制度创新、版权经营制度创新和版权法配套改革三个角度对版权冲突的应对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39-40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此后,网络技术的推动,又使得媒介融合得以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自将传统媒介融合于一体的想象,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这也使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的裂变与重组、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层面切入探讨媒介融合现象,进而分析由此而来的媒介化社会浪潮和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2,(4)
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设并持续优化媒体融合奖,四年来194篇获奖作品展现出当前媒介融合最新成果。媒介融合为情感因素的释放提供了载体和场域,融合新闻注重新闻情感话语的建构。分析获奖作品发现,获奖作品从地质空间中运用“沉浸式”情感叙事、时空体空间中拓展“情感想象”以及文本空间中搭建“情感框架”三个方面进行情感叙事。进一步归纳分析得出,获奖作品叙事情感因素的运用对于社会公众具有的情感动员效能,能够进一步驱动公众对社会发展进行建设性参与;能够引发共同情感,在塑造人类沟通的意义共享空间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对于新闻学话语体系的介入与更新,成为数字新闻学理论和方法建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媒方式和媒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一度搁浅的互动剧也趁势而起,再次崭露头角.在5G技术的支持下,互动剧的影游融合特点得到彰显,交互性、沉浸性和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优势日益见长.文章通过对比互动剧与传统电视剧、互动剧与影游融合的关系,分析国内互动剧的发展现状,探讨互动剧的发展前景和解决办法,以此推动互动剧在5G时代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超媒介影视叙事的概念厘定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荃  韩晶 《现代传播》2013,35(1):77-80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形态也一直处于发展和演变之中。媒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叙事方式的变化。近些年来,以美国影视作品为代表的影视叙事从单一媒介叙事发展成为多媒介环境下的超媒介影视叙事。它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叙事逻辑边界和时空限制,充分激发了观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陈萍 《新闻传播》2010,(7):35-35
近年来,“媒介融合”、“媒体融合”、“融媒”或是“通媒”这样的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国外传播学界用“Media convergence”来命名这种潮流现象.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是不同媒介形式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的全方位合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媒介融合是如何给电视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  相似文献   

18.
何谓媒介融合?“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概念最早出自美国,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互为介入的一体化趋势,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各种媒介形态的变异与杂交。我们为什么把媒介融合的重点放在形态而不是其他方面,是因为相较形态而言,媒介融合在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方面虽然也呈现出强烈而显著的表现,但对媒介最终和最重要的终端——受众而言,媒介形态的融合才更直接、更具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媒介融合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媒介融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理念的拓展。同时,结合一些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段的创新。最后,探讨电视纪录片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媒介融合,提出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要关注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坚守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目前,媒介融合已成为中国传播学界乃至传媒产业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媒介融合的边界与其应有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媒介融合遭遇中国媒介土壤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又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对其予以致思与评骘,认为目前媒介融合研究过热是一种学术喧闹的理论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