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平面几何中含30°角(或能构造出30°角)的试题研究,发现很多试题可以用统一的解法解答,即本文所介绍的构造内角为30°的三角形的外心,再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立体几何是高考重点考察的部分,其中求空间角问题是必考的内容.本文以2006年的全国和单独命题省市的高考试题为例,谈谈求解空间角的通法.  相似文献   

3.
求线面角及二面角的大小是高考常考的内容,试题的解法往往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多数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无功而返.下面介绍一种通法:只需知道自一点的三条射线间的夹角,就能求线面角及二面角的大小的方法--公式法.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尝试从2022年高考试题入手,追本溯源,回归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辅助角公式;通过变式探究归类练习,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法;通过典型问题剖析,帮助学生应用辅助角公式,让学生体会到辅助角公式在解题中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一、具备条件1.已知或结论中有90°角、45°角或60°角;2.角的顶点在坐标轴或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二、突破方法总体思路:构造全等模型或相似模型.1.90°角方法一:构造“一线三垂直”的全等模型;方法二:构造“一线三垂直”的相似模型.2.45°角或60°角方法一:将45°角或60°角构造在直角三角形中,再回到90°角的处理方式;方法二:直接构造“一线三等角”的全等模型或相似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历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试题中,经常遇到含60°角的三角形,此类三角形有以下性质: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习题课是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和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两道含45°角的试题作为第一轮复习的微专题,笔者从不同视角入手,运用多种转化的方式探寻解题路径,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破解能力,感悟“智者”的解题之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角函数求值是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这类习题灵活性强,解题思路有时不容易找到,难于把握,所以每年高考中此类试题得分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就几道例题来说明这类试题的一些常见解法。一、削减一般角,凑配特殊角例1 (1987年高考题)求sin10°sin30°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关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仔细研究大量的数列试题,其中大部分试题的解题方法无非是把他们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来解,而转化的常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和特征根法.现专门探讨利用特征根法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关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仔细研究大量的数列试题,其中大部分试题的解题方法无非是把他们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来解,而转化的常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和特征根法.现专门探讨利用特征根法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1.
文[1]从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入手,得出解决最值问题的结论,挖掘隐圆,巧妙破解最值问题。笔者由此得到启发,得出一个更一般的结论;原文中“动点对定长的线段所张的角为直角”,可以将直角引申成一些其它特殊角,30°或150°,45°或135°,60°或120°,解法灵活巧妙。  相似文献   

12.
学习数学离不开一些常用的教具,尤其是直角三角板,含45°角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常与抛物线共舞,演绎出数学学习的好风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直角三角板在中考试题中也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利用三角板和抛物线组合设计而成的中考压轴题,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挑战着学生的思维,有效  相似文献   

13.
<正>从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情况来看,第21题是以函数与导数、方程与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的导数问题.这类试题,由于其试题新颖,综合性高,方法多样,技巧性强,所以难度往往很大,给不少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突破这方面的内容便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几道例题,给出破解"函数与导数"试题的七种非常规技巧,化陌生为熟悉,使这类问题的求解也具有一定的通性通法,极大降低解题难度.  相似文献   

14.
期中或期末质量检测在教学中的导向,与实际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为了让师生更加了解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更好地导向教育教学,本文从三个方面不同角度对试题进行剖析.三个方面分别是揭秘试题结构,理清并列递进;揭秘试题演绎,强化通性通法;揭秘试题再现,明确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15.
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考查导数与三角函数知识的结合,这类试题往往是压轴题,对考生具有很大的区分度,如何破解此类压轴题,是数学老师与学生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探究“分区间讨论法”在解答此类试题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帮助考生有效突破此类考题.  相似文献   

16.
不查表,求15°的三角函数值是初三数学课本的一道题目,此题解法颇多,总的思路就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出含15°的直角三角形.因15°角与30°,45°,60°,90°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借助这些特殊角来添加辅助线.本文以求tan15°的值为例,对其辅助线及解法做一归纳.在Rt△ABC中,∠C=9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历届高考试题中能找到很多有关的例子,大部分考生也知道有关的通法有哪些,但在运用方面还有一些不如意之处.下面根据2006年高考中的一些压轴题,介绍2种通法,并展示如何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六则试题,供学习赏析: 例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相似文献   

19.
<正>文[1]从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入手,得出解决最值问题的结论,挖掘隐圆,巧妙破解最值问题.笔者由此得到启发,得出一个更一般的结论;原文中"动点对定长的线段所张的角为直角",可以将直角引申成一些其它特殊角,30°或150°,45°或135°,60°或120°,解法灵活巧妙.1更一般的结论如图1,⊙O的半径为R,点P到⊙O上的点所连线段最短距离是∣OP-R∣,最长距离是OP+R.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从特殊走向一般的过程,而建立特殊与一般的联系是深入学习的一般路径.对于平面中求解点旋转后的坐标问题,学生常常遇到的是旋转90°这一特殊角,而对于旋转60°这一相对一般的角会有些棘手,不知所措.事实上,建立一般与特殊的联系,以及挖掘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下面笔者对2022年苏州中考数学第8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学生解题思维的拓展有所帮助.一、试题呈现如图1,点A的坐标为(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