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是音乐的源泉。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学习节奏、掌握节奏,我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中掌握各种节奏。  相似文献   

2.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柯达伊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因科尔文手势(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让音乐变得更加直观,首调唱名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节奏读法有利于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强化内心音乐训练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相同教学内容:江苏民歌《茉莉花》。不同课程标准:屹原音乐课程标准(江苏省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亿新艺术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第七册)。原音乐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让学生熟悉这首著名民歌,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参教学建议:教学中可通过录音、录像或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了解这首作品后再学唱。学谱时①注意区分“前十六”、“后十六”及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唱准切分音(可作有关节奏的模仿、分辨、创编练习)。②注意感受并唱清楚密集、级进…  相似文献   

5.
易新华 《江西教育》2001,(11):55-55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为使节奏教学丰富多彩,提高训练效果,我将体态律动、生活语言、趣味游戏、打击乐器引进低年级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中,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老师也教得得心应手。一、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念读能力。体态律动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一种人体姿势,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对于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以往的节奏教学,最常规的节奏念读一律是用“哒”来完成,这种单调的念读,学生不易掌握节奏时值和识记各种节奏。我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等特点,在节奏教学中,通常用走走、跑跑、快快…  相似文献   

6.
韦梦竹 《青海教育》2013,(11):61-61
职业学校的音乐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就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即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情绪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最具感染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简单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乐理知识;应以整体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应和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所谓音乐才能是由音乐意象构成的,主要是指人们在音乐的节奏、音高和审美表现(解释)等方面的才能。其中,节奏才能是音乐才能的基础,而审美表现的才能是音乐才能的统一要素,是音高才能与节奏才能相结合而产生音乐敏感性的综合才能。  相似文献   

9.
每首歌都有自己的音乐旋律。而旋律的主要核心是什么呢?是节奏。所谓音乐节奏是音乐中长短相同或长短不同的音所结合成的有机组成关系。节奏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每首歌的节奏呢?这就要从小学低年级训练。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低年级节奏训练:只要求学生会唱这首歌就行了,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节奏有没有准确。这里我只说这些年来怎样从低年级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可结合语感、游戏、即兴创编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  相似文献   

11.
每当我播放一段新的音乐,孩子们会很高兴地拍拍手,或做其他动作,如果你仔细看一看,就发现许多孩子是按乐曲的节奏自编的身体动作,也会感叹:节奏感真不错!不过在以前,孩子们经常“自我陶醉”在自认为轻柔的动作中(当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时),或不停地做着活泼轻快的动作(当播放优美、舒畅、轻柔的音乐时),完全不管音乐的节奏如何。  相似文献   

12.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学生在节奏学习中,常常出现不能正确把握时值的比例关系、识别节奏的速度不够、在演唱(奏)作品时速度不稳定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在节奏视唱、节奏听觉、节奏创编等方面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好节奏。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节奏与大自然同步,与生命活动同步,与人的感情活动同步。节奏存在于一切音乐的结构、形象、情节、语占之中,一切形象与形式的优美、和谐,都与准确、巧妙地处理节奏紧密相关。不论是简单的儿歌,还是复杂的复调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这里,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叶淳 《考试周刊》2010,(18):224-224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课是训练学生音乐听觉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论是学还是教,无论是器乐练习、演奏还是音乐交流、音乐创作,它都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基础,视唱练耳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拍是音乐的心脏,视唱则是音乐的血液。它们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人的大脑的指挥下,通过脑、口、手、耳等同时的反射活动来完成。过去的音乐教学大都是把节奏和练耳放在一起,忽视了节奏、节拍在视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只能认识音符的名称,唱出音名,音符和拍子总是合不到一起,结果唱是唱,节拍是节拍,互不一致,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视唱水平的提高,成为提高视唱教学质量的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长期的视唱教学实践中,我总结摸索出这样一种做法,即节奏、节拍、视唱教学一体化。一、节奏、节拍练习节…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呢?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需要表演(演唱、演奏)的艺术,是擅于抒情的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音乐教学完全可以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音乐教学类型的角度出发,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和特殊性,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节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刨作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现音乐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音乐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的艺术魅力很多情况下要通过音乐节奏来体现,舞蹈教学中必须重视音乐节奏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安睿 《宁夏教育》2014,(10):67-68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脉搏。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都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节奏、掌握节奏,在教学中,作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学音乐课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音乐教学要特别注意发挥音乐学科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实验证明,音乐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和音色的乐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效应和机体效应。欢快的乐曲和强劲的节奏,可以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轻缓的节奏,可以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紧张程度,令人轻松愉快……我有意识地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一、唱歌课中学习表达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