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磊  雷家宏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10-12,31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并行流行于世,由于《三国志》过于简略的缘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裴松之的注开创了史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了历史考证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4.
明代学者对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进行研习,撰写了不少著述,有对三国史中”魏蜀”正统之争进行论辨,对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评述和考证,取得一些成果。其中一些分析结论,与明代当时的理学、心学相适应,强调义理名教思想;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如胡应麟、朱明镐、周婴等对《三国志》与裴注进行考证,大多注重证据,通过归纳解决问题,这开启了清代考据学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三国志》裴氏“臣松之”注例进行研究,梳理出十八种形式,反映裴松之注书的灵活。另对前人讥评裴注“嗜奇爱博,颇伤芜杂”等不当之论提出批驳,并揭橥裴氏“臣松之”注例具有折中异载、疑者存疑、以“理”之违合评论史实史料的特色,故裴松之对完善《三国志》和复原三国历史全貌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注释了11个地名的方位,11个地名的沿革,1个同名异地和2个经济地理方面的内容,并对2个不详的地名存疑。裴松之采用的方法有引他书注、自己注、根据调查所得注和存疑。因此,裴松之是有意识地注释了三国时期历史地理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和《三国志注》中所引今已散佚的书籍中提供的有关三国时期历史地理方面的信息都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地理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和裴注句法专题研究》是一部句法专题研究性质的专著。此书运用穷尽描写与历时、共时比较相结合,形式分析与语义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三国志》(下称《三》)和裴松之《三国志注》(下称《注》)中的若干句法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中古汉语断代史乃至整个汉语史的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和阶段性的成果。此书的讨论虽立足于《三》和《注》,  相似文献   

8.
裴松之注《三国志》究意引用了多少种书?讫无定论,据两种有权威的说法看来,差距颇大。一是清赵翼《廿二史札记》“裴松之三国志注”条中说:“今按松之所引书,凡[百]五十余种”。二是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出版说明”中说:“裴注引用的魏晋人著作(按:其意为主要是魏晋人著作,有少量的前人著作。),多到二百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属《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书杂考的系列文章之一。王沉《魏书》是一部佚书,现仅片断的见载于《三国志》裴注及几种类书的引文中。由于陈寿《三国志》所载过略,裴注乃侧重于引书补注,而在所引的诸书中,以王沉《魏书》的条文最多,说明裴氏是以王书为补充《三国志》最重要的史料。文章主要在于论证其对《三国志》的重要补充(亦即其史料价值),并作某些必要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裴松之《三国志注》及其所引用的六朝文献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其中有些词语的涵义或辞书未收,或辞书已收,但义项有所缺漏,给阅读裴松之《三国志注》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对这些词语进行训释实属必要。考察发现,这些词语的结构类型基本是联合式,“褊厄”“废杀”等多是同义连文构成的联合式词语,“烦疼”“美厚”是形容词连用构成的联合式词语。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宽容价值的普遍认可与在宽容的定义和范围上的深刻分歧相伴而行,这与人们对宽容的条件了解不明晰有关。差异是宽容存在的情境条件,而否定反应、能力和克制是宽容的定义条件。从行为主体是否对他者有否定反应,宽容与冷漠相区分;从行为主体是否有能力去干涉他者,宽容与默许相区分;从行为主体是否克制去干涉他者,宽容与不宽容相区分;从行为主体是否一种彻底的克制,宽容与宽恕相区分。通过宽容的条件分析,我们得出:宽容是行为主体在差异情境中对于敌对的他者有能力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克制,是一种介于不宽容与宽恕之间的德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以来,语文试卷命题发生巨变:价值取向,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从侧重单维走向“兼顾三维”;命题内容,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刚性走向弹性;命题方式,增强了趣味性,注重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早期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文化背景的研究、对现代维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以及如何科学地对待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三方面,对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结论:牧民定居,体现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从分散到集中的变化,是推动藏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活性因子。研究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从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元一体、随意到规范、内到外,宗教体育从神秘走向世俗之变,既是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也是牧民群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要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四维向度的拓展,即由艺的创作向技的写作拓展;由生活背景的校园化向生活情境的社会化拓展,由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向课外时间的无限性拓展,由机械考核的死板式向灵活考核的多样式拓展。教师应围绕这四个方面积极策划,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测评手段,贴近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专业的不同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职业倦怠正逐渐从个人问题延伸为群体与制度问题,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因素,在于对教师个体需要,尤其是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的忽视。为了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为了激发教师的职业动机,既要关注教师的个体需要,也要利用工作本身来满足教师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18.
行政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行政体制转型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必须由越位处退位,从无限政府转为有限政府,履行好经济调节职能;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必须变弱位为强位,从全能政府转为责任政府,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必须变缺位为到位,从管制政府转为服务政府,加强公共服务;政府四个职能的错位考核必须正位,从人治政府转为法治政府,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使我国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小农的历史进程: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的社会化是一个立体式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纵向一体化与横向社会化两个方面。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化过程消灭了传统小农,通过组织整合和计划经济实现了小农与国家权力的纵向一体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引导着小农进入一个社会化的交换过程之中。正是由于前后相继的两个向度的一体化过程,小农开始进入到一个立体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传统小农开始向社会化小农转变。  相似文献   

2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幸福》反应了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的生活状态,批判了男权社会制度下的传统女性价值观。许多研究者已经对《幸福》这篇著作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他们大多是从女性主义,象征主义,对小说的现代性和意象进行的研究,鲜有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的,本文试从语气系统视角该小说进行分析,以揭示小说的主题,展现小说的创作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