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着说梦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选刊的四篇论文,笔者首先看的是《刘勰(文心雕龙)写作缘起与古代梦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奠基之作《文心雕龙》,以其体大思精饮誉于世,而围绕着《文心雕龙》及其作者刘勰的研究,也是蔚为大观,竞至有“龙学”的说法。如此,笔者疑惑于作者还能写出些什么。及至读完全篇,一方面赞赏广勇兄“文眼”的别致,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描写的两个梦,正是他的两个愿望,反映了他写作《文心雕龙》的两个目的。一个是为文重视文采的愿望理想,一个是追随孔子的自豪之情。因此《文心雕龙》处处反映出以儒家思想为统领的文艺观,无论其写作的动机、全书的结构,还是其评论的标准,都是对儒家“树德”理想的实现。在“树德”的基础之上,通过“建言”形成了其文采的理论,这就是《情采》篇中所说的“形文”、“声文”和“情文”,认为“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既强调对文章的修饰和润色,又强调情感对文章的作用。刘勰以此成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的成熟和繁盛。  相似文献   

3.
确切理解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所描绘“七龄之梦”的寓意,对研究刘勰生平思想及其文论主张,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据《序志》篇“予生七龄,梦彩云若锦”与上下文句之间的脉理逻辑关系,并结合古来多以“七龄”智术超伦为“神童”代称此一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历史文化背景,可知刘勰所谓“七龄之梦”,其意乃在突出自身年幼聪慧、文才优异.此与《文心雕龙》全书尚“才”崇“文”思想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文心雕龙》研究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的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明人对刘勰梦境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在明代《文心雕龙》多个版本的序言中,明代学者频频提及刘勰在《序志》篇中叙述的梦境,他们肯定了刘勰对梦境真实性的构建,突出此梦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同时认为此梦构成刘勰创作的主要动力,而上述现象与明代儒学复古思潮、梦文化风行、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章法论是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属于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章学专著,书中虽然没有提出“章法”的概念,但他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却明显地存在着。可惜,章法论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阐释和评价。郭晋稀说:“《熔裁》是探讨熔意和裁辞的。”(见《文心雕龙注译》408页)詹瑛把《章句》列入“修辞学”。(见《刘勰与〈文心雕龙〉》76页)牟世金认为:“《附会》近于所谓篇章结构问题。”(见《文心雕龙译注》88页)周振甫宽泛地说:“《附会》  相似文献   

6.
刘勰写成《文心雕龙》后,在卷尾特地记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两个梦。本文从刘勰人生经历入手,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刘勰人生不同阶段的二梦的成因进行心理分析,提出:彩云梦是刘勰儿时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随孔子南行梦是中年刘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到认可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诗学诚《文史通义》语)的文学理论批评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至今仍有其重要借鉴作用。对于刘勰的创作理论体系,当代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①然而对于刘勰在创作心理学方面的开拓以及他所达到的深度,却很少有人涉及。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有关术语予以阐释,庶几对《文心雕龙》研究的进展有所补益。一、“玄解之宰”,“独照之匠”非“心”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提出的“玄解之宰”与“独照之匠”,各家《文心雕龙》注本均分别释以“心”或“功夫独到的匠人”。此实源于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范老谓: 《庄子·养生主》“古者谓是帝之县解”。《释文》:“县,音玄”。又《齐物  相似文献   

8.
刘勰因对齐梁时期浮靡轻艳的讹滥文风深感不满而苦心孤诣地写出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阐述他的文论观,并期望改变当时文风。《文心雕龙》的博大内涵历久弥新,通过梳理、总结刘勰《文心雕龙》文术论的内涵,再以《文心雕龙》文术论为例浅谈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祖保泉教授的《中国古代诗文理论探微》,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刘勰《文心雕龙》研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研究和词学研究三部分,共250千字。本书最大特点为均系原创性理论成果,如关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之枢纽”的内在逻辑等;司空图诗文的理论研究,诸名家词的分析评赏等,均发前人所未发。读者对象为古代文论、古典诗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文史研究生、中学语文教师等。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重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是刘勰历时十余载精力写就的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对作诗论文进行了总结 ,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 ,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 ,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 ,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古代公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巨著 ,早已为文论家们所钻研 ,成果繁多。但其中文体论部分却未受到人们注意。不能忽视的是 ,《文心雕龙》里面 ,从“祝盟第十”到“书记第二十五”重在论述应用文体。而铭箴、诔碑、哀吊等等则是对古代公文文体的专门论述。刘勰的公文论自始至终贯穿着儒家审美精神 ,也充盈着文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 ,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密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其丰富的文体论思想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使从高度发达的西方现代文体学视域来审视,仍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文体的“自觉”、对“文”的观念的重视和其所具有的超时代的理论价值等三个方面对《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应当注意《文心雕龙》的主旨与刘勰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研究中应当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关系,本文认为:刘勰的思想是他实际生活的产物,他的思想随着他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的改变而改变;《文心雕龙》是刘勰40岁前的思想,是他思想的顶峰,但不是刘勰的全部思想;决定刘勰思想本质的核心因素,是他的人生经历及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他的门第和出身.  相似文献   

18.
“原道”出自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原道》篇,是刘勰文学评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古今曾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之进行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仅从写作学这个角度,对“原道”在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中的意义和影响试作探讨。《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是最早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原道》篇是《文心雕龙》作为“文之枢纽”的五篇之首,而且列为全书的第一篇,这说明《原道》篇在全书中的重要性。“原道”是《原道》篇中的核心论点。所谓  相似文献   

19.
对“定势”的解释有多种,我们可以用刘永济先生的话来概括“体势之义,说者纷纭”(《<文心雕龙>校释·定势释义》)。黄侃先生认为“势”是“法度”(《文心雕龙札记》);范文澜先生认为是“标准”(《文心雕龙注》);罗根泽先生认为是“修辞”(《中国文学批评史》);陆侃如先生认为是“气势、局势”(《刘勰和文心雕龙》);周振甫先生认为是“趋势、趋向”(《文心雕龙注释》)。笔者认为,“势”还是指文体的风格来得贴切。如果说《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从作家个性、才情的“异”探讨风格的“异”,则《文心雕龙·定势》篇则是从文体的“异”探讨风格的“异”,可以说各有侧重,从共同探讨文学风格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这两篇看成是姐妹篇。  相似文献   

20.
《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是刘勰首开先河地以专篇形式论述古代诗文的创作方法,是刘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的理解关系到对刘勰整体文艺理论思想的全面的认识。20世纪以来,对于《比兴》篇之“比兴”观的研究,总体说来,主要包含了“比兴”的本源考证、“比兴”的理论内涵界定、“比兴”的特征辨析、“比兴”概念的成因探讨、“比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辩证、“比兴”的价值地位考察等几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不仅对未来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同时对中西诗学理论的交流失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