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化学中充满着美,天然晶体彰显着化学的自然美,物质结构透露出化学的结构美,化学反应展现着化学的变化美,衣食住行反映了化学的实用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将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定义、化学反应、化学原理)艺术性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美,这就需要使用有特色的教学语言.否则学生感受到的化学就是一个个方程式、符号、题目的堆积,课堂就会显得冰冷和生硬.一、什么样的语言称为特色语言1.智慧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晶体通常被认为是化学之美的代表。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备的一系列形貌良好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十二水合硫酸钠晶体以及一些混合晶体等,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之美,还能为学生建立“微粒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培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一双慧眼.让我们带着这双慧眼去发现化学之美.  相似文献   

4.
刘健梅  韦宝光 《广西教育》2013,(30):13-13,22
美育一词是由德国诗人席勒提出来的,他将美育定义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的生存”的新人文精神的重铸之路。化学蕴含着许多独特之美:有物质的色彩、结构之美,有化学、物理变化之美,化学实验之美等。化学教学应挖掘和体现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中的美,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化学教学与美育的结合,要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结构化学中处处都蕴藏着美 ,通过进一步的审视 ,它还有很多可发掘的美 :结合美、假设美、对称美、外延美等。结构化学中的美 ,只有通过教学过程的应用 ,才能把美展露出来 ,发挥它的感召力。发掘结构化学中的美 ,对锻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构化学中处处都蕴藏着美,通过进一步的审视,它还有很多可发掘的美:结合美、假设美、对称美、外延美等。结构化学中的美,只有通过教学过程的应用,才能把美展露出来,发挥它的感召力。发掘结构化学中的美,对锻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中,物质结构知识主要是研究原子、分子、晶体的结构及其性质之间的关系,涉及原子、分子的构造,而这些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可能让学生用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到,只能借助语言、文字、各种符号、平面图来表示立体形和运动的状态,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认知能力。因此,如同数学的立体几何一样,在物质结构、有机化学等知识学习中,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化学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美育 ,很多人想到的只是美术课、音乐课 ,认为这是美术、音乐教师的事 ,其实美育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不仅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 ,而且揭示了化学领域所蕴含的美。化学教学中可通过物质结构美、化学实验美、课件设计美、化学创造美等渗透美育 ,以提高学生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物质结构美  科学知识本身就包含着真与美 ,化学知识蕴含着很多审美因素。化学现象中声、光、色、态的奇特美 ;物质内部结构的对称、均衡美 ;化学理论、原理所揭示的物质世界的规律美等 ,都是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9.
美无处不在。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必定也应该是充满着美的。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也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其中对称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对称美的思想实施审美化教学,正是适应了现代人欣赏美、追求美的欲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以美启真的目的。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让学生知道何为对称美"所谓对称美,是指一物体或一系统各部分之间比例的平衡与协调,由此能够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10.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可能是他们没有发现语文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提高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1.
汪勇 《考试周刊》2009,(19):176-177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美呢?作为一名教师,应将眼光投向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存在美,无处不是美,而要发现这些美,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索质,提商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是由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要素,  相似文献   

13.
结构化学是用量子力学原理和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结构化学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课程中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核心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1-4]。一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结构化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尽可能克服这种现象,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习惯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模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和成长。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课堂学习的起步。预习能让学生明确目标,提前感知化学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等,增强对化学课堂学习的期待。学生预习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实验、操作等活动试图自我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利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课本中不甚理解的部分提前思考,并能在课堂中倾听教师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美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体现在数字的匀称、图形的对称、逻辑的秩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数学中的各种美,努力探寻情境图之美、深挖理性化之美、寻觅趣味化之美,从而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美的芬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其主要的研究范畴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化学学科和其他的理学学科有一些不同,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东西,比如化学符号、方程式、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的实验现象等.同时在化学学科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美学要素,比如物质的结构美、变化美、实验美等等,这些都是化学中的美.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化学中的美学要素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记忆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理教学绝不缺少美,而是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往往发现的不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不够。只要地理教师善于发现美,善于表现美和善于创造美,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化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能使地理学科的美育价值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发现地理学科中的美首先,什么是地理美呢?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空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地理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概念理论、结构系统、环境景观、思维方式等之中的直观、生动、奇异、  相似文献   

18.
挖掘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素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仅就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化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美育 “真、善、美’为历代思想家所赞颂。“真”是“美”的基础,“美”是“真”的升华。化学所描述的正是自然界的事实和规律,因而也最具有审美价值。这里有物质性质之真,化学反应之实;有晶体结构之形象美,反应现象之展示美,反应规律之和谐美,化学平衡之对称美,元素周期律之统一美,物质结构理论之抽象美。科学家孜孜以求、献身科学的精神,人类对…  相似文献   

19.
王辉 《新课程研究》2010,(7):190-19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通过对化学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在课堂上渗透自然物质之美、化学实验之美、化学史料之美、教师语言和形象之美等,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认识化学之美,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创美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让学生在感受美中提高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通过对化学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在课堂上渗透自然物质之美、化学实验之美、化学史料之美、教师语言和形象之美等,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认识化学之美,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创美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让学生在感受美中提高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