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受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邀请,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代表,于2002年7月11日~18日,到日本东京进行考察访问。访问期间,他们参观日本的中小学,和师生们一起度过一天学习生活;与当地社区的教育指导者和社区家庭代表进行教育交流;学生们还深入普通家庭,体验日本家庭的一日生活。此外,科学馆的神秘与新奇、读卖新闻社的高效与严谨、新干线列车的平稳与高速……给团员们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通过下面学生的访问照片和日记,一起感受访问生活。  相似文献   

2.
受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邀请,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代表,于2002年7月11日~18日,到日本东京进行考察访问。访问期间,他们参观日本的中小学,和师生们一起度过一天学习生活;与当地社区的教育指导者和社区家庭代表进行教育交流;学生们还深入普通家庭,体验日本家庭的一日生活。此外,科学馆的神秘与新奇、读卖新闻社的高效与严谨、新干线列车的平稳与高速……给团员们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通过下面学生的访问照片和日记,一起感受访问生活。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除了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之外,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在起作用,这值得研究和思考。一、重视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强调社会与家庭要承担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日本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和社区作为教育场所,如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孩子们就很难健康地成长。生存能力根植于学校的有计划的不断学习,以及在家庭和社会里与父母的接触,与伙伴的游戏,与社区里的人的交流等各种活动中,并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及均衡发展中丰富壮大起来。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对中国友好的日本民间团体。他们每年组织成员接待30名左右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为期3~4天的家庭访问。访问期间带领留学生们参观市内外风景名胜、召开交流会和文艺活动,从吃住玩方面让留学生们充分体验日常的日本生活和文化。不仪如此,一些家庭还主动为留学生们在日生活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5.
黄晴  王媛媛 《家教世界》2013,(9X):43-44
家庭访问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简称家访。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学校的教师到学生家庭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龙辉 《云南教育》2023,(Z1):69-71
<正>一、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是新时代的新使命社区,是一群有相似的地缘特征、近似价值理念和生活追求的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广义上的社区,包括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社区家庭教育,是指社区融合社会资源,协助家庭指导、教育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家庭提供良好的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事。青少年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青少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要被社会环境所熏陶和感染。通过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交换,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定要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德育工作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依靠社会的教育因素。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织,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城市小学德育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学校社区教育是指在学校施教区范围内,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学校和社区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校、社区同步发展的教育形式。一、学校、社区教育的意义1.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完成。素质教育强调,学校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因此,学校和社区应不失时机地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加速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2.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化教育是…  相似文献   

9.
郭冬娥 《教育探索》2006,(3):102-103
教育者、青少年学生自身及环境因素是青少年产生意义障碍的三个原因。因此,教师、家长及社会要倾注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施人文化管理;教育工作者应严而有度,注重说理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树立威信;对青少年的评价要慎重、恰当;要指导青少年逐步学会独立生活;教师要善于联合家庭、社区教育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避免青少年产生意义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为造就“四有”人才,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访问等等途径,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应韩国釜山广域市教育厅和日中青少年旅行财团的邀请,以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平同志为团长的上海市教育考察团一行,前不久赴韩国、日本进行了考察访问。此次访问旨在考察了解韩、日两国政府重视教育改革发展,以及重视青少年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行为养成的工作情况。特别是通过与韩、日教育界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对共同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达成共识和理解,从而促进与推动上海与韩、日友好城市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融入社区——各国学前教育之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各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融入社区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沟通和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重视. 日本1990年<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幼儿的生活以家庭为主逐渐扩大到社区社会.因此,要注意幼稚园同家庭的联系.幼稚园的生活要同家庭、社区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以利于幼儿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当前不同付费层次公寓的多元选择和学分制的推行,使得不同办学类别、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群居于同一公寓社区;大学生们在公寓楼群内进行着深层次的文化互动和生活休闲,逐渐形成了不同文化特质的社区共同体。当前大学生公寓社区管理要有效地规避工作偏差,不断用社区化的现代管理方法优化学生的人居环境与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2008,(1):62-62
在某次中日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艰苦的训练使不少中国学生半途而废;而面对同样的困难,日本学生却全部坚持下来。活动结束后,日本一名带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的家庭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远远胜过进行天  相似文献   

15.
殷余忠 《辅导员》2012,(12):79+8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实践活动,它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和相互配合。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各种新旧观念的碰撞和社会现象的产生,社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影响已越来越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区这块重要阵地如果学校不去占领,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只有紧紧依靠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把社区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堂,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利用社区组织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天地》2009,(4):62-63
访问日本动漫专门学校,与日本青少年一起上动漫课,交流动漫绘画与文学脚本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17.
张琴娣 《知识文库》2023,(18):49-52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认知越来越深刻。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命价值的形成尤为重要。然而,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生命教育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单调等。为此,社区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的策略与措施,以提升青少年生命意识和生命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天地》2009,(5):62-63
1.访问日本动漫专门学校,与日本青少年一起上动漫课,交流动漫绘画与文学脚本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1月16日,我随中国基础教育教职员访问团赴日本开始为期8天的教育考察。整个访日团62人,由蒙、桂、黔三省区的教师、校长以及教育行政官员组成。在日访问期间又将大组分成两个小组,各30余人,B组路线是东京——荒尾——福冈,C组路线是东京——长崎——福冈。每个组访问程序都是一样的:专访当地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及日本市民家庭;与官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本次专访与我2007年访问日本学校的不同之处:此次访问活动安排内容丰富,交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中日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日社区教育发展,共同研讨21世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社区教育的发展,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日本区域与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日社区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8月21—24日在天津召开。来自日本的73位区域与教育协会代表和来自中国11个省市56位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社区教育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就“21世纪教育展望与社区教育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