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庆利教授的《读赋通识》是集作者30年辞赋研究而成的又一倾情之作,本书细致辨析了辞赋文体,清晰勾勒了辞赋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与流变,全面揭示了辞赋文学的一般特征与各类特点,概括介绍了历代产生的辞赋学重要著作,并对辞赋文学的名篇进行了艺术的分析与鉴赏。一、沿波讨源,纵横论说在本书中,张庆利教授对赋体文学的发展进行了贯通性的描述,第二章"赋体文学的源流"用两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和"隋唐以后赋"的演变,论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21,(3):35-39
历来对一代文宗欧阳修诗词文的研究较多,但对其辞赋特别是《述梦赋》则关注不够。通过细致的文本对读,认为欧阳修《述梦赋》从创作思想、女性形象描写、环境铺陈、情感铺写诸方面,对宋玉辞赋进行了继承,同时又从赋体语言、赋体功能、赋体表现对象各方面有所超越,使辞赋这种传统文体焕发了生机,对把握中国辞赋文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要求,既是辞赋文体自身的救赎,也是应合科举试赋的统治阶级意向的表现,对后期辞赋创作及古代赋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赋论强调"丽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统治政策在文体风格方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代人来说,辞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是在汉唐时期,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国学热的兴起,一大批文坛志士重新挥笔作赋,赋坛重又兴盛且逐渐繁荣起来,并涌现出一大批赋坛名家,同时也创作出一大批思想内容健康、艺术性很强,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为内容的赋作来。其中,亓龙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的辞赋作品屡屡走俏报刊杂志,且一时为人广泛阅读。其辞赋的总体特征是:思理深赡,辞情诡丽,学力见长。  相似文献   

5.
以五七句为主、四六等句杂入为体式的记纪歌谣,体现出了日本和歌由原始向标准化的过渡;而这种体式的出现,可以说是受同样处于由骈赋向律赋过渡期的中国南朝梁代辞赋的影响所致。文章从日本和歌及中国辞赋的发展历程入手,对此种影响及其表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是明清转捩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有独到的赋学理论,著有《楚辞通释》,更有自身的创作尝试。尽管王船山的创作实践与其赋学理论"若即若离",但是他借骚体赋形式抒发自己情怀的有效尝试,为康熙、嘉庆年间辞赋理论的更新和创作实践的展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马融为东汉一代"大儒",他不仅是博通古今的经学大师,还是杰出的文学家,其所创作的辞赋为世人所称道。以文学发展为时空背景,结合赋体发展格局的不同,总结评论以《长笛赋》《围棋赋》为代表的马融辞赋,其创作既有对此前辞赋创作的继承,同时在赋体创作技法、题材、形式、内容以及思想内涵上也均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明中叶的桑悦和晚明的顾大韶是明代常熟最为著名的辞赋作家。桑悦的《两都赋》、《鼠赋》和顾大韶的《又后虱赋》在中国辞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丁奉的《尚湖赋》则是一篇具有地方特色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1汉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为散文和辞赋的发展。贾谊是汉初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是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著名的辞赋家。赋是我国古代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历代都不乏佳作。战国末期楚人荀子写的《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使赋逐渐在楚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体。楚人刘邦在夺取政权建立汉朝后,赋便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汉人以“辞赋”并称。是就楚辞与赋的渊源关系说的。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  相似文献   

10.
湖南师大叶幼明副教授的专著《辞赋通论》,是在近年来赋学成果不断涌现的历史状况下,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问世的。这是一部继往开来,独辟蹊径的著作。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分别为:(一)什么叫赋,(二)赋的渊源与流变,(三)辞赋发展概述,(四)辞赋的辑录与整理,(五)历代辞赋研究概述。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搜罗前说、掌握资料完备、系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辞赋研究全貌,一些资料的利用还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例如在“赋的渊源与流变”章的“赋体渊源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重新梳理了以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为高潮的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并将之概括为“神话——史文——明清奇书文体”。华夏神话非时间性、空间化的叙事原型与史传文学以人物为纲的复合结构,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以事件为中心的西方叙事观念截然不同,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人物为焦点,事件的叙述极为简约、松散,并未形成完整单一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12.
浦安迪在批判胡适、鲁迅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奇书文体"说。以明清六大小说为代表的"奇书文体"继承了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型和主题表达方式。"奇书文体"说重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传统,把明清长篇小说最终定性为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13.
从市场发育、商品流通和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考察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与特点,便不难看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最具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发展是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既是这一转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明清神魔与历史演义小说中,神仙传授法宝、兵器,是神仙介入凡俗世事的具体体现。“神授宝物”有三种方式;师徒关系多呈现“性别同性对应”;“箭垛人物”王禅老祖的异名、居所变化,是故事口头广泛流传痕迹。宝物功能限度、宝物互制互克和使用禁忌,也被广泛关注。“神授宝物”母题,来自印度古代史诗的母题,经由佛经文学传译进入中土。其偏重在神奇兵器的神仙授予,与道教影响的“天书神授”有关。在明清小说中呈现互动互补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5.
20余年来断代史与专史积累的微观研究成果,亟需全局性的整合,用以更新和发展有关中国历史的通感。有了这种“总体史”作依托,明清史的认识眼光就有可能立足于比较高远的基础,避免高低不同的无谓反复。从有关“反欧洲中心主义”中国观、认识明清历史视角的变化以及明清经济的发展与不发展等方面,提出若干研讨性的疑难问题,以期深化对明清历史再认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一直认为曹丕重视辞赋而曹植轻视辞赋。其实,曹丕主要重视的是"成一家之言"的论说类文章,而不是不含政教意义的辞赋。曹植曾说"辞赋小道",实为愤激之语。他把辞赋比之于《雅》、《颂》,终生未辍辞赋创作,以及他对辞赋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辞赋的大力推广,都可反映出他是重视辞赋而不是轻视辞赋的。曹丕对辞赋经世致用功能的无意识弱化,突破了传统辞赋的藩篱;而曹植对辞赋地位的有意识提高,却深陷传统藩篱之中。  相似文献   

17.
明清家具作为园林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家具陈设,其陈设方式与风格形成是与园林建筑室内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以整体性理念和方法去重新审视明清家具的风格成因,能够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宏邈淫艳"的辞赋观,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为陆机和刘勰架设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对此应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葛洪毕竟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葛洪和他的辞赋观给予客观、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明清是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在这一时期笔记作品数量也很多。研习这一时期笔记的词语特点并对其中出现的部分意思难明的词语进行解释,对将来辞书的修订必有参考和裨益。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是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在这一时期笔记作品数量也很多。研习这一时期笔记的词语特点并对其中出现的部分意思难明的词语进行解释,对将来辞书的修订必有参考和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