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众所周知,踏跳是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之一。有效的踏跳特征表现为身体重心向一定方向运动的能力(其最大起跳角度为20°-22°),并保持接近助跑最后速度的腾起初速度。要在短促的支撑时间内快速改变方向,运动员就得在踏跳时表现出最大的作用力。运动员脚着地时,支撑反作用力的垂直分力达到900公斤  相似文献   

2.
有些专家计算了布鲁梅尔1963俯卧式跳高2.28米时,水平制动力、垂直力和总的合力,这些力的投影的对比关系是0.77:0.48:0.85。计算福斯贝里1968年背越式跳高2.24米的瞬间,这些力的投影的对比关系是0.32:0.61:0.73。 俯卧式起跳时用力为650~700公斤,而跳背越式时只400公斤。所以,身体高大、动作敏捷、体重较轻的运动员往往都在背越式上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3.
跳高,是现代田径运动中技术变革最大的项目。自1968年福斯贝里(美)以背越式取得奥运会冠军之后(2.24米),不仅引起初学者的极大兴趣,就是优秀运动员,改跳背越式的也大有人在。特别是在斯通斯以背越式首破2.30米大关之后,更引起体育界的注目,一度出现背越式要“淘汰”俯卧式的观点。但1977年雅钦科(苏)用俯卧式跳过2.33米,继而又征服了2.34米(室内成绩2.35米)刷新当时的世界男子跳高记录,女运动员阿克曼(东德)也用俯卧式创造了2米的世界记录,于是对俯卧式跳高又另眼相看,提出要重新评价俯卧式。而后就两种跳高姿势的优劣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直到现在仍在继续探索着,这无论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日趋完善,还是对俯卧式跳高技术的改进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从1968年美国的福斯伯里在墨西哥奥运会上首先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冠军以后,背越式与俯卧式跳高成绩交替上升。美国运动员斯通斯在1973年用背越式技术跳过2.30米,第一次打破了由俯卧式保持的世界纪录。随后将成绩提高到2.31米、2.32米。1977和1978年苏联俯卧式跳高运动员雅辛科先后以2.33米、2.34米的成绩再次领先于世界之首。但到了1980年世界上又有三名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跳过了2.35米以上的高度。他们是西德的默根堡(2.35米),波兰的弗绍拉(2.35米)和东德的韦西格(2.36米)。(雅辛科室内成绩也达到2.35米)现在的世界纪录是韦西格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创造的,成绩为2.36米。至此背越式技术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再次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多数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法。正是用这种方法,盖尔特·韦西格以2.36米的成绩,萨拉·西梅奥尼以2.01米的成绩创造了男、女跳高世界纪录。但是,不要忘记俯卧式也蕴有达到纪录高度的可能,瓦列里·布鲁梅里和后来的乌拉吉米尔·雅申科都在某个时候表现了很大的成就。对这两种跳跃方法做了对比研究的许多作者指出,在完成跳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踏跳中出现了它结构上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的重要差别。这些差异使两种跳跃方法的踏跳具有不同的特点:俯卧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动力学测试法等研究方法,对加助跑不同高度的跳深跳远的踏跳与三级跳远的跨步跳踏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助跑跳深跳远的高度在0.42 m时,垂直支撑反作用力最大;水平反作用力与跨步跳踏跳的反作用力最接近。采用这一高度发展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着地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8名芬兰男子短跑运动员作为研究短跑起跑加速跑的力量——时间特征的对象。从摄影片中取疾跑三米的部分进行分析。力量——时间参数是在测力台上测出的。这些对象在起跑姿势时的反应时间为:118±.016秒,发力时间延续到.342±.022秒;水平分力最大时的最大合力为19.3±2.2牛顿×公斤~(-1);力的方向为32±7°。蹬离起跑器的最后一瞬间身体重心的速度为3.46±.32米×秒~(-1)。脱离起跑器后的第一次着地中有一制动阶段(持续时间为0.22±.005秒),这阶段的平均水平分力为-153±67牛顿。尽管身体重心水平移动到第一步着地前.13±.05米处,还是观察到了制动阶段。这一时间内跑速减低4.8±2.9%;推进阶段的平均水平分力很大(526±75牛顿)。而且发力持续时间较长(.171±.035秒)。可以看出发力与跑速之间的相关系数很大。这一发现说明,蹬离起跑器的一瞬间立即出现制动阶段和推进阶段,而且肌肉力量强烈地影响短跑起跑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优秀跳高运动员共七人,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一,其中朱建华的最高成绩为2.30米,其余六人中有三名为运动健将,三名一级运动员。在七名研究对象中,有五名跳背越式,两名跳俯卧式。  相似文献   

9.
张梅 《中华武术》2020,(1):24-26
背越式跳高已被人们所公认为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从当前世界大赛看,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背越式跳高技术,它的特点是:技术比较合理,能充分激发人的运动能力。因此这种先进的技术得到了普及,那么它的技术究竟优势在哪里呢?本文将通过对背越式和俯卧式跳高技术特点的力学对比分析,剖析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势之所在,旨在为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实验对象运动员(A),24岁,身高为1.86米,体重73kg,最好成绩为2.24米;另一名运动员(B),22岁,身高1.94米,体重78kg,最好成绩为2.12米。A跳了2.05米和2.10米两次,B跳了2.00米和2.05米两次。测定了三维地面反作用力及腿伸肌的遥测肌电(股外肌、股内肌、肌直肌、腓肠肌),对肌电做了每80毫秒分段积分处理,起跳时离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及向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处理。肌电值转换成最大纵跳时肌电的关系比。测定时还以65.5格/秒的速度对跳高动作进行了拍摄,以便进行运动学参数的计算及分析动作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A运动员助跑速度高于B(分别为7.20米/秒6.04米/秒),着地时A具有更大的正垂直速度(0.35米/秒,B为-0.33米/秒),A具有更大的垂直起跳速度(A为3.89米/秒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一九六八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十九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伯里首先采用了背越式过竿的跳高技术,并且以二米二十四的高度取得了冠军。一九七三年美国运动员斯通斯用背越式跳高技术以二米三十高度刷新了由中国运动员倪志钦保持的二米二十九的世界纪录。到目前为止男子世界跳高纪录已达二米四十三是古巴运动员哈维尔·索托马约尔用背越式创造的。在短短二十年中,背越式跳高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成绩提高了十四厘米,这在世界跳高史上可以说进步相当快。  相似文献   

12.
三级跳远的支撑反作用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三维应变测力台对三级跳远的支撑反作用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支撑反作用力的垂直分力呈现出二个峰,其中冲击力的峰值为体重的10.03倍~14.23倍;前后分力又表现出三个峰,其中最大值为体重的2.56倍~2.95倍。第二跳的支撑反作用力最大。结果显示,在三级跳远的第一跳和第二跳着地时,腿部肌肉群的退让性工作负荷明显大于克制性工作负荷。它提示,在三级跳远训练中,应多注意加强腿部退让性工作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技术与俯卧式跳高技术,究竟哪一种技术比较先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都存有争议。直到1985年8月11日和9月4日,苏联运动员瓦尔尼岑和帕克林相继用背越式技术创造了2.40米和2.41米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以后,人们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先进性才有了进一步的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很大发展,学生体质明显增强。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学校的体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还落后于体育形势的发展。就体育课中的跳高教材来讲,太纲规定初中设跨越式,高中设俯卧式。据了解,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14.
跳高运动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是田赛项目之一。根据过杆时运动员的身体姿势,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跳高技术,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时期都创造过奇迹,有过历史的辉煌。从1864年的1.70米到1995年2.45米,人类跳高的极限与其说是弹跳能力的增强,不如说是充分掌握了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不断改进跳高技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研究俯卧式跳高直线助跑起跳技术时,发现运动员起跳离地一刹那,人体重心偏离起跳点垂线,形成一定的偏心角θ(图1),这种起跳用力的方式称为“偏心”用力。偏心用力虽然减弱了俯式起跳时的垂直分力,但却获得了俯式过杆所必须的沿人体纵轴旋转过杆的动力。因此一定的偏心用力对俯式跳高的顺利过杆是不可缺少的。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起跳技术,是否也像俯卧式一样必须偏心用力?能否  相似文献   

16.
跳马过程中人-器械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进行建模与仿真,从研究两人与跳马器械动力学关系上,揭示这类跳马在踏跳和推马阶段的运动技术规律.方法:首先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R180”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再采用MSC.ADAMS/ LifeMod软件建立19环节的人体模型,通过Python脚本语言编写的接口软件,将人体三维运动坐标赋予人体模型,建立与人体相接触的助跳板、跳跃平台(马)的跳马器械;最后对“R180”进行计算机仿真及动力学分析.结果:程菲踏跳垂直反作用力峰值为2 382 N(5.9 BW),洪淑贞为2 692 N(6.5 BW),程菲在开始踏跳阶段垂直反作用力-时间曲线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小平台期,而洪淑贞没有出现;程菲推马双手垂直反作用力合力峰值为556 N(1.4 BW)、洪淑贞为846 N(2.1 BW),程菲此阶段垂直反作用力-时间曲线呈双峰型,洪淑贞呈单峰型.结论:“R180”类跳马动作,踏跳阶段,运动员踏跳同时的一定量转体减少了第一腾空转体难度,可能也减少了踏跳力大小,这对于踏跳技术好坏无明显影响;推马阶段,不要使身体纵轴转体开始过早,这可能导致向上推马动力不足,影响第二腾空高度.提示,完善踏跳和推马技术是练习这类跳马动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几项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超 《中华武术》2004,(11):23-24
跳高作为竞赛项目起源于英国,开始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跳高运动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形式,但现在多以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为主。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以2.24米荣获第19届奥运会的跳高金牌,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曾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男女跳高成绩不甚理想,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尽管今年有两名男女选手分别用俯卧式创造了世界纪录,但是日本选手越川却也在今年用背越式跳过了自己身高49厘米,成为世界上跳过自己身高最高的人。因此,也就证明了背越式跳法技术上的汘力无疑是很大的。可是从我国背越式发展来看,为什么显得很缓慢呢?从技术上看,似乎不是很能表现出我们中国运动员自己的特点。这一点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他们在引进西方技术和进行专项技术分析、训练时,总是  相似文献   

19.
一、跳高简史。跳高这个项目的成绩,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记录逐年变化。在十九世纪中期,大部分跳者采用跨越式过竿的方法,当时的成绩只有1.83米。到十九世纪中期,出现了剪式,那时的最好成绩为1.95米。这种姿势大约风行了十年,到二十世纪初,滚式开始逐渐流行。约二十年后,到1936年俯卧式问世,第一个用俯卧式跳的成绩为2.07米。在那以后的三十年中,俯卧式占了统治地位,所有的男子世界记录都是用俯卧式创造,直至1968年美国的福斯贝里首次用独特的背越式在墨西哥奥运会取得冠军后,这种优势才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20.
前言急行跳远除了通过助跑创造必要的速度以外,踏跳也是运动过程的重要一环。借此建立与支点相互作用的最佳条件,可以赋予身体重心最大初速度和适宜的方向。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到目前为止,对跳远的外观过程、动作技术,以及某些运动学特征有过不少的研究。对动力学参数的测试,国内也有一些,但用高精度的设衙对踏跳三维支撑反作用力的实测监不多见,特别是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踏跳三维支撑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