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三年来,我校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坚持贯彻各科教学原则的同时,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探索。在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契机往往更多,这是由语文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所决定的,也是由于语文的教学时间长、课时多、德育内容丰富的缘故。那么,如何在优化课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我们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的,其方法和产生的效应也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邓凡生 《亚太教育》2019,(11):102-102
国学经典教学新浪潮的出现,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机遇”。如何将国学经典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成为语文教师工作的“新重点”。本文将对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影响学习的三个核心因素是状态、策略和内容.而“状态”恰恰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在教学中当师生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奇思妙想纷纷涌现,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这就是美好的教学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素质,从生命的内部去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4.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对于今天成长在市场经济下的小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启蒙教育内容与小学语文国学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分析两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做人的第一要义是爱国。那么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体现这一要义呢?简而言之,我们首先要追寻中国文化之根本,就是要热爱祖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若在“传道、授业、解惑”之时舍弃了我们的国学经典,语文教学之路也就被拉入了快餐式的来历不明的不具特色的教育范畴。“经史子集”绝非封建落后的代名词。为此,国学复兴的倡导和接力,需要我们语文教学一线的师生们共扬国学精髓之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发展的空间.为语文教师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让所有的语文教师感到语文教改的魅力。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深入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进行“三改”。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断课”是与“导课”相对应的。导人是语文教学开始时教师采用各种教学艺术和手法将学生领进课文当中.使他们先人为主地对课文产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断课”则是在语文教学结束之时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断而不断”。也就是教学结束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觉地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衡量语文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分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即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与时代要求存在的偏差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施;现实社会与美好的理想和希望存在的偏差弱化德育的说服力,从这些现状进而研究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对策:即教师要确立以体验审美教育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要运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提高德育教育的可操作性。进而将道德情感“渗透”至学生的心灵深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的国学知识较为丰富,其语文基础就会比较牢固,使学生能更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国学经典教学,并有效应用"三字诀"开展国学经典教学,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苏杰 《华章》2012,(20)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决定了它的德育任务,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首要目标.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尤为必要,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更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做到寓德于教,完善他们的人格,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成了艺术中的艺术。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并非易事.但倘若我们教师能“三心二意”地去上语文课.那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学到的是书本内外的知识.更多的是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一.对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现状的审视和思考 尽管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但我们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的“应试”倾向往往难以改变。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热衷于“内容串讲分析”,“象征性的语言文字技巧训练”和“课内外作业的重复写记”等教学“套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曾经对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提出过不少的批评。认真反思。语文教学中也确实多多少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需要改进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实行几年来,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不断渗透到教学中去.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有效教学”的提出是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的一项有力措施。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贯彻有效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5.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比重的增加,社会和学校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素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要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需求,优化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采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多维度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当教师们“上好一课”“狠抓一背(背诵经典国学等)”“加强两写(写字教学和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会难吗?展望那时,教师们娓娓道来:“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孩子们津津乐道:“学语文其实很简单”,而国人的文学素养就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了。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其优势、探寻多种有效途径来渗透德育,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然性 语文学科知识面广、情感性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授业”的同时也“传道”。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陈和辉 《农村教育》2007,(11):55-5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极为严重的功利化现象。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教师关注的是课本这个有限的知识领域。教师对课本教学的深耕细作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鲜有问津。虽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人人尽知。新旧大纲对课外阅读都有说明.新语文课程标准更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不少于260万字”。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并没有被纳入语文教学计划中并付诸实施.语文教学中总是难有课外阅读的一席之地。课外阅读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课外阅读?怎样引导学生去从事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9.
王静 《辽宁教育》2003,(4):45-45
古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当然,时代不同,“道”的含义也不同。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即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载道”是文章的职能,“传道”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后天在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无不渗透着德育。下面就以几篇课文为例谈一谈语文教学如何从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倔强的小红军》一课通过小红军“骗”陈赓一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难,表现了两代人对革命忠贞不渝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到“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的追问,名为语文教学设计,实质上却没有“设计”的过程,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教什么”的探索中。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语文教师大部分备课的时间都花在“教什么”的内容“生产”上:①按教参所提供的结论去“理解”选文;②“揣摩”教材编撰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