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10月24日的北京.阳光普照.一扫前几天的阴霾。这一天.非统组织和22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不远万里.和中国的文化部、其他部委、文化厅局、社会科研机构的代表们走到了一起.共聚北京国际会谈中心.庆祝“新世纪中非文化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他们共同回顾昨天中非文化交流的经验.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中非文化交流的新内容。新方式和新途径.共同描绘明天中非文化合作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29日,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外联局、中国文化报社承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以下简称《金色记忆》)新书发行座谈会在北京港澳中心楼大厅举办。由蔡武题写封面、赵少华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色记忆》一书是关于1949年至1966年问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口述回忆录。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全体员工,值此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之际,向我们在全世界的所有朋友致以新年及新千年的问候和祝福。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事业单位,其英文名称为CENTEROFIN-TERNATIONALCULTURALEXCHANGE,MINIST  相似文献   

4.
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作为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东方快车”的国家级音乐团体,2010年至今受文化部委派出访了10余个国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文化外交和一系列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作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古已有之,中华民族不断吸收融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藉以丰富、滋润、发展自己的文化,中国古代志士仁人、高僧学者,将汗水甚至鲜血洒在中外文化交流路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佳话和遗迹。从秦汉辟丝绸之路到晋代法显南亚之行,从唐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到明郑和七下西洋,连绵不断的中外文化交流将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和乐器带到许多国家,同时引进南亚的佛教、中亚的乐器、非洲的珍禽、中东的伊斯兰文化,显示中华民族开拓文化、发展友谊的伟大智慧和包容兼蓄的壮阔胸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尽管曾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这并未妨碍两地间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战争本身就是当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一种特殊而激烈的方式。除战争外,和亲、迁徙、互市均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二者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互补及融合。由于匈奴控制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汉匈之间的文化交流大体沿长城一线展开,并进而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上,中国将与中亚各国增进交流。中国同中亚文化自古就互通、互融。我们尤其要重视文化交流在促进双方相互理解、和睦相处方面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主席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而言,本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而作为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对我国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华文化也将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学术史为视角,介绍学术界关于先秦南方丝绸之路线路、性质以及巴蜀地区与滇文化区和东南亚、南亚、近东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及争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光州固始”的历史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斌 《寻根》2009,(1):4-7
“光州固始”,一个将豫、闽、台三地永远联结在一起的历史地名,一个闽台人心目中的圣地,一个南北文化交流的永远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都是驰名世界的文明古国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公元前 3世纪中叶 ,佛教由中印度传入西、北印度。不久 ,中亚地区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佛教僧侣纷纷沿“丝绸之路”东来传教。自汉至晋 ,佛教在中国内地传布渐广。佛教既受提倡 ,佛典的翻译便显得格外需要。西域各国、印度、月氏、安息、康居高僧来华后 ,在洛阳与汉族沙门、清信士合作 ,从事梵典的转译。自汉开始 ,迄于唐代 ,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翻译事业。佛教传入中土后 ,佛教文化交流成了中印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两国佛教僧侣的传道求法又成为中印佛教文…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瓷器自宋代开始大量行销海外,至明清风行世界各洲,成为中国杰出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景德镇——地处内地丘陵地带,它面对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历史上并无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优势可言。那么,景德镇如何突破障碍,实现其瓷文化的地域性跨越,成功创造国际文化交流奇迹的呢,这的确令人惊异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年树木枝繁茂,十届发展书华章。日前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顺应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政策调整、文化产业新趋势,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为集中展现文化改革成果、示范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深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更高层次的广阔平台,实现新起点、新作为、新跨越。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这一文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尤其是研究其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跨文化交际中"第三文化"理论的研究,该理论也能反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4月11~19日,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今日美术馆主办、《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与中国艺术与商业合作促进会承办的《无中生有——卞青个展》在今日美术馆2号大厅举办。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蒲通、农工民主党中央主任委员张新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润喜、民生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  相似文献   

16.
恰逢今年“国际三八妇女节”,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博艺画廊举办的《惊蛰~猫王姜鲲画展》是当代女画家姜鲲以猫为主题的数十幅绘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向世昂各国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全面深入地开展文化交流,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文化交流自身,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各国人民敞开心扉,让各国人民看到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共谋发展的真挚情感和真诚期待、“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化交流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8.
8月18日至24日,在美丽的太阳城拉萨市,《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全国通讯员和特邀记者会议召开。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外联局副局长蒲通、《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吕军以及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委书记王明星、文化厅副厅长罗布,以及来自26个省、市、区文化厅(局)的近50位代表与会。潘副部长在开幕式就《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现状、重任、走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现将其讲话摘要如下。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歌德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歌德——东方与西方,二者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走到一起,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与歌德的关系,可视为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的个案之一;非但中、德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还有中、德两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均反映在歌德与中国的关系中。在德国,有人尊歌德为“魏马的孔夫子”;在中国,始自同为文化巨匠的郭沫若,亦不断有学者将歌德与孔夫子相提并论。他们做此类比,不只说明歌德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对后世影响巨大一如中国的孔子,同时还指出歌德与中国文化关系的非同一般。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在16、17世纪之交出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南驻华使馆在中越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日益受到中国广大的越南文化爱好者们的欢迎和喜爱。本刊为此专访越南驻华使馆文化处的文化随员欧越兴先生,请他介绍使馆近年来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