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清代小说中出现大量女侠形象,成为继唐传奇女侠后的又一奇葩。本文试以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为参照,分析清代小说女侠形象的女性化、世俗化、伦理化特征,并结合文本与时代等因素分析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2.
宋代传奇小说女性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题材是宋代传奇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题材而言,宋代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历史上的后妃、名姬;虚幻世界中的女妖、女仙、女鬼;现实生活中的各色女子。由于作家队伍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宋代传奇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切近现实生活,带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主题的伦理化和浓重的道学气。  相似文献   

3.
《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 ;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的民族色彩 ;三、个性人格的成长 ,冲破了固有的属性 ,它们的交织作用使得《楚辞》中的神话走向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盘瓠神话历采都被认为是五溪蛮的祖先神话。在传世文献记载的盘瓠神话中,盘瓠的形象以神性为核心,而在麻阳的民间故事中,盘瓠的形象逐渐向人性转化。麻阳县盘瓠文化深受楚文化和蚩尤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蚩尤神话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蚩尤神话的发生情况,认为蚩尤神话是远古氏族之间战争的神话式的叙述,是早期人类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6.
《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个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化冲突中占据突出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固有的属性,它们的交织作用使得《楚辞》中的神话走向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汉文献与苗族神话中,对蚩尤神格的描述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在汉文献中蚩尤作为神出现,经历史演化后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又作为战神倍受信仰;而在苗族神话中,蚩尤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系列文化的创制者,从而兼具英雄神与文化神的二重神格。二者同时呈现出完整的蚩尤神格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苗族神话则反映出蚩尤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信仰与民族心理的契合——信仰整合了民族心理,而民族心理支撑着信仰,由此产生了关于蚩尤崇拜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神话作为民俗文化的文本性注释,也就保持了不竭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的人物塑造追求着"新传奇"与"好神话"的特点,她们都具有传奇与神话的超常的想象力及艺术表现的细腻,擅长用意象表现人物的心理.张爱玲的"新传奇"塑造出带有浓厚殖民地色彩的没落封建社会这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安忆的"好神话"塑造出带类型化色彩的人物,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汉代牛女神话世俗化演变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是牛女神话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在汉代,牛郎、织女形象不但被凡人化,而且被生活化、劳动化和情欲化。牛女神话直至汉代,才真正以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恋的坎坷经历展示了令人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世俗化发展、演变的历程。而两汉时期的文化整合,汉人“天人”相应、相感的神学思想和自然宇宙观,以及由此形成的自然宇宙观的世俗化和人文精神的天道自然化,是导致牛女神话世俗化发展、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的人物塑造循着“新传奇”与“好神话”的不同艺术路径,承续着上海女性的故事,都具有传奇与神话的丰富的想象力及艺术表现的细腻,擅长用意象表现人物的心理。张爱玲的“新传奇”塑造出带有浓厚殖民地色彩的没落封建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留下了经典的艺术形象;王安忆的“好神话”塑造出类型化色彩的人物,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最"萌"文物鸮卣在网上走红,成为社会上认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鸮卣是商代晚期器,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青铜器是"宗庙重器",卣作为礼器中的酒器,将其形象塑造为鸮的形象,是因为鸮是神圣女神、死亡女神和再生女神、战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新时期以来围绕蚩尤与炎帝、黄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三祖所存在的纷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广阔视野,分析了蚩尤部落集团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史料和民俗材料相结合,阐述了蚩尤所产生的久远而广泛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将蚩尤与炎、黄并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既是民族平等的必然逻辑,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希腊神话传说在神的形象的塑造上存在许多异同之处。为民除害的英雄是他们共同歌颂的对象;希腊神在外形上是“神人合一”的,男神的地位高不可攀;而中国神则更多的是“神兽合一”的.女神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这里从东西方神话传说人手,着重对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的塑造作一简单的比较.以期对人类神话传说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作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终南山赵公明财神传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赵公明由汉代的日之精到晋代的督鬼之神人,元明时开始和财神联系起来了,慢慢变为今天普遍信奉的财神。关于终南山赵公明及其故里的传说广泛见于历代典籍和民间故事之中,其不仅是我们农耕文明求财祈富的符号,而且被塑造成愈来愈丰满的财神形象,成为中华文化中从人到财神的独有的文化意象,影响遍及海内外。赵公明财神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陆游的诗歌受到盛唐诗人岑参的很大影响.入幕边塞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新契机:相似的入幕经历,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条件;陆游对岑参的接受具体表现在其入幕后的边塞军旅诗歌创作上;向往岑参遇合于盛世、贤主,有机会建立军功,是陆游在入幕后接受岑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17.
灶神在流传的过程中,地位由天地大神降为家庭保护神,而自身形象也经历了由“老妇之祭”变为“一家之主”的男性神的文化异变,体现着中国古代社会人类阶级发展和火崇拜、母系社会、男权社会等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尤三姐与林黛玉合在一起作整体观照,从民间女子与闺阁女子的角度,分析她们的文学、文化渊源,比较二人之死的不同情形,并从柳湘莲与贾宝玉的角度来看二人之死,廓清对尤三姐的误读,重新认识宝黛爱情,试图对《红楼梦》中尤、林这两个文学形象及其爱情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在上古史传说中,炎帝初被奉祀为火神,后又被升格为日神,其精"朱鸟"与日精踆乌为同一物;祝融为炎帝之佐,从而亦有火神、日神的神格;"祝融"是对火正一职的尊称,而非一人之专名,重黎、吴回、陆终因相继担任火正而都有"祝融"之尊号。祝融是楚人的先祖,楚人奉祀祝融,自然也尊奉祝融所依从的炎帝,楚人以炎帝、祝融为日神,是英雄、祖先崇拜与太阳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神合一的日神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