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近些年来,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应试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那么,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呢?就此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适应当前中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化改革师专的教法课势在必行,现在谈一下笔者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一、自始至终贯穿素质教育思想要想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并不是一件易事.在目前从升学到就业都要经过考试,考试成绩如何就决定了考生的前途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从理论上讲应试与素质并不矛盾.既然一个学生的素质高就应当学习好,而学习好的学生其素质也应当高.但在这里存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学生的要求问题,同时也有非智力因素培养问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涉及到总体教学计划和各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具体到某一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和任务要求呢?它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能力培养问题,关键还是个思想方法问题,只有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从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平时很少照顾儿子,如今他已经六岁了,可是我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一天,看见儿子在客厅玩,我走过去对他说:"儿子,过来让爸爸抱一抱!"我想儿子肯定会一下子扑过来,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根本没有搭理我,我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回想一下,我对儿子也非常好啊,经常给他买各种玩具,他怎么会如此冷落我呢?我心里有些生气,这个孩子真是不懂事,竟然这样对待我。我气冲冲地走过去,一  相似文献   

4.
一、学校素质教育不是“新发现”关于学校的素质教育已经被议得很多 ,但是否真正地被每个教育工作者正确地理解接受并自觉实施 ?笔者认为没有一个利于发展素质教育上行下效的规章制度 (考试制度、评价制度、教材的科学体系、用人制度、职称评聘制度、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等 ) ,素质教育将难以真正奏效。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 ,教育原本应该是素质教育 ,是制订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理论基础。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学思想的发展历史 ,最早可追朔到我国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随着应试教育的蜕变,我们朝着素质教育挺进。然而在这个蜕变与挺进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很彻底,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就拿“等级班”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我呢,也不敢妄加断定,毕竟,一千个读者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相似文献   

6.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①因而无论从历史学本身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让学生在历史角色的扮演中真正地感受历史和领悟历史都不失为一条学习历史途径。也正因为如此,以往曾经是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中所独有的课本剧教学,在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得也越来越多。那么,历史教师在课本剧教学中是否可以照搬语文教师或英语教师的模式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历史教师在课本剧教学中又应当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以下我想通过“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采取了种种措施。然而,就十多年的推行情况来看,素质教育在我国并没有真正推行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拟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以期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自认为不是那种溺爱孩子的妈妈。看着已经13岁,青春勃发,亭亭玉立的女儿,我深感女儿如此懒下去的危害性。我想,该想个什么辙来治治她的懒病呢?绞尽脑汁后,我突然计上心来:我何不也做个“懒”妈妈,以懒治懒呢?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断】(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每门课之中,体育教学也是如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于改革和创新,创新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地实施这一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