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X259开发单元处于油藏中部,地层压力保持较高水平,处于高渗带上的油井见水快,甚至水淹;低渗带上的油井基本不见效。为弄清出水层位,搞清小层压力,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对该区实施水井调剖,注水调配等措施提高水驱效率,解决层间矛盾。随着区块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深入,注水开发矛盾逐渐加深、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快,制定油井合理工作制度,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增效等问题日趋严重,通过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加强地质基础和强化注采关系的研究,精细注采调控的研究,确定油层潜能,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增加水驱控制储量,提出下步注采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更好的实现油田高效开发,需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历史拟合研究,本文从精细历史拟合的特点出发,全新诠释了精细历史拟合的技术内涵,并详细介绍了精细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及拟合分析方法,该成果对于开展水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老油田逐渐进入开采后期,薄层、薄互层的开采成为提高产量的关键。目前,许多油田的薄层产量已经占到油田总产量相当大的比例,薄层、薄互层的开发成为这些油田原油产能的主要增长区。自然伽马测井是常规解释中最常用的岩性曲线,而薄互层中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受到上下围岩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为了准确识别这样的储层,提高地层参数的计算精度,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真值恢复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利用反褶积法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校正及分析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以W13N块日常注水破裂监测为实例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监测过程,描述了W13N块裂缝分布、水驱前缘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其结果与生产实际比较吻合。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W13N块的成功应用,拓宽了油藏裂缝、驱动监测思路和途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测井综合解释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水平井井眼轨迹与油藏位置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然后进行环境校正、综合解释等工作。水平井测井曲线特征与水平井井眼的位置和井斜角关系密切,因此可以通过水平井测井曲线特征,确定水平井轨迹与地层界面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注水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加采收率的手段已经在世界众多油田上得到应用。水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油藏的最终的采收率。但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经过长时间的注水开发后储层会出现高渗透层,这对最终的采收率有严重影响。为了增加采油量,降低注水后的油藏含水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值模拟理论,并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计算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智能优化注采量,从而最大化累积油产量,延缓油藏因注水造成含水率增高的情况,推迟油藏高含水期到来。  相似文献   

7.
胡状集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经逐渐呈现出“高含水92.98%、低采出程度18.34%、低采油速度0.42%”的典型开发后期特征。针对含水与采出程度严重不匹配的问题,本课题主要从油藏工程的角度研究了油藏如何通过驱替压力的变化来实现微观孔隙剩余油的挖潜。加强微观孔隙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将渗流、微观物理模拟、驱替压力、波及系数等相结合,形成一套建立高含水后期建模、数模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文东油田经过多年开发,油水井井况损坏严重,套变、套损严重影响了文东油田的正常开发,破坏了注采井网,加大了层间矛盾,各种增产增注工艺措施受到严重制约,开发水平难以有效提高。我们研究实施了悬挂4义套管治理套损井工艺,对提高油田套损井修复成功率,开展高含水井的有效治理、完善注采井网、增储上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寿阳勘探区项目施工后和数据资料处理后的时间剖面,进行了二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现将在寿阳煤层气勘探项目解释中,如何综合应用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解释成果,做个总结归纳。文中主要体现了资料处理完成后,通过SUN工作站上的geoframe软件加载时间剖面,将钻孔岩心数据及测井数据合成记录利用在层位对比中。通过煤层追踪解释中速度谱的应用、以及断点拾取中如何排除假象断点和二维地震剖面上断点组合断层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采用属性体对构造的印证和煤层气储层结构模型反演对煤层气评价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从中总结设计出了一套较为完整、较高准确性的山西寿阳地域地质条件下的二维地震勘探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地层伤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油田具体的储集层的岩性特征详细讨论了地层伤害的机理,及油田目前的地层伤害情况。针对油田在修井、防砂和采油等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常见的地层伤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地层伤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和效果分析,并针对目前常用的活性柴油解堵效果不理想这一现象,结合渗流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解堵剂用量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开发支持评价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体育旅游开发支持评价系统是由体育旅游客源系统、体育旅游媒介系统、体育旅游目的地系统构成的复杂评价体系;分析了体育旅游开发评价系统的各要素及其特点,为保证体育旅游的适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吉生 《乒乓世界》2001,(10):36-36
这种局面直到九十年代末才有了明显的改观,40毫米大球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激发和丰富了国内各厂家开发新产品的热情和想象力。在2000年长沙体博会上,许多厂家针对大球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底板的木层结构也由传统的五层和七层发展为九层、十层甚至更多。其中“世奥得”开发的RG系列底板尤为引人注目,因为RG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田自60年代勘探开发以来,已有四十年历史。40年来,广大职工艰苦创业,顽强奋战,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二大油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油田改革的深入,当年参加会战的老石油,如今都已经退出了工作岗位。截止目前,油田已有离退休职工56000多人,为在职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队伍十分庞大,是关系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这些离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精神风貌怎样呢?胜利油田在老年文体工作方面又是如何开展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胜利油田老年管理中心主任、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陈永生。各级领导重视支持,老年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制定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NET、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三层B/S架构的网络课程行评价系统,实现网络课程评价的自动化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高速铁路动态性能的内涵以及研究方法,基于列车运行图仿真技术,引入了7个运行图动态性能评价指标,并详细介绍了每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为了区别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运用灰色多层次方法评价两两指标相对于准则层、两两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构建了灰数判断矩阵,最终得到各指标对于动态性能的权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群众体育投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AHP多层分析等方法,结合我国群众体育投入的特点与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群众体育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群众体育投入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提出适用于群众体育投入的评价模式,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20,(3):50-53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从体质健康情况、体育锻炼情况、运动条件保障等三方面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影响要素进行研究,梳理了体质健康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完善了体质健康发展评价体系,包括3个首层影响要素和17个深层次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8.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景观是旅游形成的主要载体。游客对旅游地景观基因感知评价程度的高低,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南岳古镇为例,建构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旅游感知评价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旅游感知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寿文化、佛文化、道文化3项目标层和15项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所建构的评价模型对游客对旅游的感知状况进行评价。所得基本结论为:(1)游客对旅游感知评价的系统是灰色系统,灰色理论是开展该项研究的有力工具;(2)灰色系统理论,具有所需样本数据少,问题解决效率高,分析思路清晰,结论目标明确的特点,是一个开展游客旅游感知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3)游客对佛文化基因的感知评价略高于寿文化基因,评价级别为较好。道文化景观基因的感知评价则为一般。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USB技术的便携式石油测井测试系统的设计,详细阐述了该测试系统的USB接口开发的方法数据通信过程。该系统使用DSP和FPGA的硬件架构,完成了测井数据的获取和格式转换,并利用USB控制芯片FT245BL实现了测井仪器与PC机之间的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很好的满足了实验室仪器调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应用层闪分析法(AHP)原理建立长跑运动员综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层确定了37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咨询所提供的判断矩阵,求出各层因素的权重,最后得到了各项指标重要性的排序,为科学选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