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五四"时期的实践先导者,王光祈始终坚持"文化运动"、反对"政治运动",最终没有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与青年毛泽东相比,王光祈是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者,始终坚持反对一切强权,反对一切政府,从而反对一切政治。王光祈对政治改革路径提出的五大疑问反映了其改良主义的折中路线。  相似文献   

2.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股重要的思潮,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在这股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股思潮,本文试图从对国民劣根性表现的揭示、国民劣根性形成的原因、国民性改造途径等几个层面,对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进行一些个案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北京各级學校,在教師改造思想運動中,有较多的經验,也有較多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思想,这是應該介绍一些,以供各地學習參考的。本刊擬就某些典型的思想加以介紹批判,这对於同一類型的人的思想改造是會有不少幫助的。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专家学者从社会公平思想、社会改造思想、民生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医疗卫生思想等方面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阐发论点,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有些研究者就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某些方面展开了对话和争鸣,提出了具有一定见地的观点。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延安时期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和毛泽东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改造农民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革命的指针。马克思主义的农民改造理论、中国传统农民文化、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文化积淀与思想启蒙,形成了毛泽东的农民改造思想,这一思想对推进当前的农民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威是享誉全球的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笔者在拜读完其经典之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后,深叹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该书所蕴含的教育社会改造思想,感悟良久。笔者就是想通过对其教育社会改造思想的阐述和它在中国社会教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论述,谈一下自己对于教育与社会改造的一些微薄见解以及加强教育地位的重要意义。一、杜威教育社会改造思想概述教育始终与社会密不可分,二者是交互影响的。当然,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良莠并存的,需要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扬利避害。大体说来,一个健…  相似文献   

7.
涂雪峰 《宜春师专学报》2000,22(6):31-34,38
对恽代英经济改造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恽代英经济改造思想的核心是强调政权的力量,走一条合乎中国国情又合乎共产主义理论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经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是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产物.他的国民改造理论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方案不断深化的结果,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明显的爱国色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重塑国民灵魂的伟大工程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扬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正在于他早期所理解选择接受的五四文化思想,特别是其中扫荡权威与尊崇民主的观念与左翼、政治、社会实用主义等文学观念相碰撞、冲突、融合、变异后所导致的结果。如果要考察五四思想以怎样复杂的方式被组合进后来的文学历史,对后来的文化人产生显隐正负的多重影响,并以此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丰富状貌,周扬是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尤其是表现妇女主题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的妇女形象,多角度地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的深重压迫,特别是思想和精神上受到的毒害,集中反映了“五四”人性解放的思想,而又把对妇女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社会解放的思考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喊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鲁迅先生这方面的作品,也是对近年来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  相似文献   

11.
五四的精神革命以解构性的批判来反传统,但解构了传统之后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秩序逐渐开始了一个重构与生成的过程。在这个后革命的时代,重温五四的精神革命,就应该继承五四的批判精神,但对五四的批判精神的继承并不是为了解构当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秩序以革命,而是经由批判而走向对社会秩序的建构。因此,对五四的精神革命的继承应该从解构性的批判转换为建构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期间(1904--1910),是((竞业旬报》的主要撰稿人、编辑和后期的主编。《竞业旬报》以“普及教育”、“开发民智”为己任,着眼点是通过改造国民性,进而改良社会,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局。通过对胡适及同仁这一时期关于国民性批判和改造思想诸方面的梳理,我们发现五四新文学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和清末以白话报刊为媒介的启蒙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是“五四”政治运动的旁观者,1920年代中期,他以在古史辨伪、民俗研究上的突出成绩,却转成新文化运动提交学术成绩单的代表;“五四”前后,既是顾颉刚的蛰伏期、亦是他思想学术成长的关键期。本文通过分析顾颉刚与同学傅斯年同中有异的思想抉择,以及从《诗经》出发进行经学革命与历史重建的学术径路,试图在这个“非典型”的典型个体身上,敞开对“五四”在思想文化上何以成为“五四”的持续思考。顾氏思想“缓进”、学术“激进”,但在行动力的果决及坚韧上,他的学术实践丝毫不亚于参与政治运动的朋侪;将“革命”诉诸于行动,顾颉刚实在深具“五四”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这是一个早有定评的问题,那就是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毛主席指出:“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下放干部,在他自党地参加了农业劳动和接触了劳动农民以后,对于通过农业劳动可以更好地锻炼和改造思想,都是更加具有信心了。但是究竟怎样通过农业劳动达到改造思想的目的呢?这在有些下放干部中还是一个问题。现在根据我参加农业劳动四个月的一点点体会,尝试谈谈这个问题。首先我是这样认识的,在不少下放的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关干部中,下乡上山,投入工农业的生产中去,单就改造思想这一方面来说,体力劳动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体力劳动只是手段,又是一种改造思想的最好方式,而锻炼改造好思想才是目的。当然,这决非劳动就不重要了。此外,就是对于那些下放参加基层工作或者长期参加农业生产、在农村安家落户的人,改造思想,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是极重要的任务之一.不这样,就不会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不会安心基层工作和长期从事农业劳动,不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看作为自己的天职。因此,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时代的思想家群体中,张竞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人.他留学法国8年,广泛研究多种学科的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社会改良的思想.其中,他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习俗改良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些思想是五四时代激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进步途径的努力的一个方面,对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虞"非孝"观是20世纪初期中国"非儒反孔"思潮中的典型代表。"非孝"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巨变的时代,其形成与社会环境变化与吴虞本人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非孝"观念在近代的首次提出,既提示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破冰,亦活跃了自宋明理学以来的学术氛围,成为五四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革新的重要旗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其生活与思想两个方面,论述狂人是名狂实不狂、似狂非狂,他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彻底反封建的勇士,是旧中国的掘墓人!是“五四”时期时代精神的代表,也是作者鲁迅先生思想的化身。他既是活生生的生活典型,又是高度概括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中的“五四情结”是由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感受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五四时期色彩斑斓的社会大变动,对毛泽东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完善也需要对五四运动进行符合时代意义的理论解释。本文认为:五四时代呈现的变革创新精神、民族解放意识对毛泽东等人的影响是毛泽东思想中“五四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而中国革命的需要则是这种情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大变动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存在着资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两种启蒙。五四以后,社会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这是近代以来先进人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对社会主义理想认同的产物。早期共产主义者独立地打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代表了五四的方向和运动的最高思想成就。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百年不衰,足证明它更符合中国国情,这是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得到的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