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相似文献   

2.
路遥与贾平凹有着通过自己努力从贫困的农村进入城市的相似经历,这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的心理感受,因而两人的创作心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自卑是他们创作心理中最为鲜明的共同特征。但由于两人的生活经历、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等因素不同,这种自卑情结又有着不同的呈现。路遥更多地把自卑转化为一种自尊、自信与自立,形成了一种强者的英雄性格,其作品充满着积极进取精神。而自卑对于贾平凹,却是一直困扰他的一个性格因素,使其形成了一种孤独、懦弱的性格,其作品也充满着沉沦颓废之气。  相似文献   

3.
自卑心理对作为创作主体的贾平凹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贾平凹的初期创作有为摆脱自卑要成名的强烈心理趋向,成名后的贾平凹的创作则以一种忧患的心理关注时政与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4.
郑秀提 《考试周刊》2011,(92):226-227
对于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只有解开他们的"自卑"心结,才能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困境,首先,要了解自卑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过程。其次,采取相应对策疏导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散文都是以短小精悍见长,他的散文在语言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强调散文要"韵味"十足,内容充实。本文旨在对贾平凹早期的散文集《月迹》的创作语言特色做一个概括的分析,来欣赏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6.
以《丑石》和《一只贝》两个文学文本为中心,全面考察了贾平凹的自卑心理及其超越行为。作为两个具有延续性的文本,《丑石》和《一只贝》展示了贾平凹克服源于身体和身份的两种自卑情结,最终走向成功与成熟的艰难历程;"丑石"情结"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心理,贯穿于贾平凹文学创作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心灵SPA     
来信剪辑:我弟弟一直有自卑和胆小的心理,而且比较敏感。到了高三,就特别严重,别人可能无意说的一句话,他就要揣摩几天,觉得别人说得话里有话,感觉是在针对他。他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啊?一个焦急的姐姐回复:你弟弟的自卑与胆小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优缺点认识不够,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审美功能应该属于文学诸功能中的首位,是文学作品诸功能的核心,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作为"美文"之称的散文更是如此。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在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中,尤其在散文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的散文在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上灵活,视点转换自然舒畅,透视效果极佳。读贾平凹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如同观看《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画卷。尤其是他作品中叙述场境意象,更表现出这种特点。他的散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审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质的审美风格。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实践,从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一视点出发,对其意象之美表现出的特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炉》是贾平凹本世纪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乡村"文革"为题材,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的那种灾难性场面,而且深挖了"文革"之根源,即当时乡村普遍存在的贫穷、愚味、浑浊、荒诞、争斗,或者说国民的病态生存和病态人格。由此表现出他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伤痛和批判,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心。并再次经由传统文化,为困境中的人们指明了出路。这既是贾平凹一贯的创作风格,也体现出一个作家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栗仪 《文教资料》2012,(18):31-32
安徒生作为世界儿童文学创始人,其童话的特点之一便是"萝莉情结",集中表现于喜欢以低龄少女为主角,赋予其勇敢善良的人格,散发出圣洁无瑕的光辉。这源于童年安徒生目睹一个疯人院女人后留下的心理阴影,以及身世和外貌带来的严重自卑,他倾向于柏拉图式的恋爱,抵触熟女,倾向"萝莉"。安徒生对少女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美,对儿童起到了女性主义的启蒙作用,有利于女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世人眼中狂妄自负的废名性格中有其自卑躁郁的一面。废名早期的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流露出自卑、敏感、情绪不稳定、自我怀疑、有较强烈的被歧视感、悲观厌世、寂寞、背负一定的道德压力等心理特征,其中"自卑感"是废名个性心理构成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废名的自卑心理投射到其性格主要表现为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急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容易懈怠以及他所独有的狷狂和自负等。废名内在的这种自卑感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的人生选择与创作呈现。  相似文献   

13.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4.
李燕娥 《考试周刊》2015,(12):175-176
在学困生的诸多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是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不但对其学习造成抑制,而且对其心理、行为产生负面作用,会对其一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本文从探究学困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以及克服学困生"自卑"心理两个方面,为学校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个人修养还是宗教信仰,贾平凹的崇佛都很令人关注。从他的散文、小说甚至真切的生活之中处处可见他对"佛"的一种敬畏之感。当然作为一个作家,他所接受的文化是极其复杂的,影响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面上。小说《白夜》以平常男女在生活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点滴事迹及主要人物所遭受的精神苦痛为统领。虽然其中仍弥漫着多种神秘文化元素,但其主要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为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具有精神自传色彩,也是他文化人格的自我型构过程。商州成全了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从《浮躁》到《秦腔》,作家以自我写作的身份和姿态来书写乡土,饱含着赤子贾平凹对乡土和农民的大爱与大恨,交织着作家自救与他救的双向文化人格。三十余年的乡土写作生涯正是贾平凹文化人格的型构过程,农民作家的写作身份承担着拯救自我与告慰那行将被遗忘的乡土以及承受着被撕裂的人生伤痛的人们的责任使命,具有人情与文情相一致的品格。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诗人海涅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随他而去,随他而灭。"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尤其是家庭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在心理上往往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复杂得多,他们往往易形成孤僻、自卑、反抗等心理,他们的内心极度地需要他人的关爱与呵护,理解与帮  相似文献   

18.
作家声音     
正贾平凹认为写作是为了内心的安宁在日前召开的《极花》新书发布会上,贾平凹多次强调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个实实在在的身份让他始终在自己的创作中密切关注中国乡村的现实。他说,"写作是我生存的一个方式,自己心里有一些事情,写过了心里才能安宁。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幸福就是心安,神不安、心不宁是最大的威胁。对我个人来讲,写作是一个安宁的过程。"他提到,从上世纪  相似文献   

19.
朱瑞 《华章》2011,(28)
本文认为贾平凹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城市与乡村的对抗是其作品中很鲜明的特点之一,而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时下意识所流露出来的自卑心理.笔者试图通过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理论找到理解贾平凹创作时的自卑心理对其作品的影响,从而对贾平凹小说的整体创作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邹菊兰 《现代语文》2007,(7):120-121
贾平凹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从起步到现在,他已经写了数十本的书。本文就贾平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六部中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写作思想与特点。笔者认为,贾平凹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极具古典神韵的商州,写了有几分阳刚几分野性的男子和柔媚多情的女子,以及他们之间曲折不幸的爱情。小说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因有贾平凹敏锐的触觉,他们的爱情便悲凉而不悲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