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一些通讯员朋友一样,我也曾为呆在一个地方写不出好新闻苦恼过。但经过磨炼,我认为,立足岗位也能写出好新闻。我是从农村被县粮食局聘为报道员的。眼下到粮食部门工作已整整四个年头。通过几年的实践,我的做法是:“挖掘、多思、深化”。“挖掘”。粮食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收购、销售。这方面的稿子我写了不少,什么强化服务,上门收购,为困难户送粮上门等等。这些内容写了,是不是就没有文章可做了呢?不是,以前写过的内容,还大有文章可做,这里重要的是要注意“挖掘”。以往报道粮食收购工作都是谈进度,谈服务,但入库粮食质量被人们所忽视,造成粮食质量  相似文献   

2.
初见王小丫的人几乎都会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叫小丫?她想想说,可能是我父母希望我踏踏实实、虚怀若谷吧! 1996年以前,王小丫曾在四川一家报社做过几年记者,后来她到北京广播学院就读研修班,主攻电视文学。1997年7月,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金土地》栏目招聘主持人,王小丫在强手如林的竞争者中技压群芳,成为这一栏目的主持人。 问她何以如此幸运?她笑了笑,可能制片看我长得像农民吧。 事实上,王小丫从小在城里长大,很少有机会了解  相似文献   

3.
王小梅 《新闻窗》2011,(5):18-19
1999年分配到贵州日报工作至今,我先后在贵州日报文艺部、经济信息时报、记者部安顺站、科教部等部门工作,做过很多报道,写过近200多万字的文稿。并先后在贵州日报"视点"、"深度"、"文化周刊"、"小梅访谈"等栏目发表深度文化报道上百个专版,  相似文献   

4.
在亚特兰大的那些日子实在令我难忘。 做了二十多年的体育节目,大大小小的运动会经历了不少,但像奥运会这样的比赛,作为地方台的记者,我们还没有到过现场,以往只是在家里“闭门造年”。这次亚特兰大奥运会,我们广东、北京、辽宁、上海东方四家电视台的十三名记者是以中央电视台报道团成员的身份前往亚特兰大的。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提供了这宝贵的机会,让找们能够亲临亚特兰大,并作出地方台自己的电视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高发强 《新闻窗》2012,(2):35-36
做了近17年的新闻工作,当了近7年的记者,做了近10年的编辑,写了不少人物报道,也编了不少人物新闻。但专门抽时间仔细琢磨人物报道和人物栏目,还是第一次。之所以做这件事情,一是因为贵州日报采编系统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采编人员轮流"坐庄",定期都要拿出点"东西"出来与大家分享;二是因为报社领导近来十分重视人物报道,多次要求各采编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抓住属于你的75秒———为什么要提高栏目效应?栏目是版面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元素。好的栏目就是版面的眼睛,有之则亮,无之黯然。2004年12月底,人民日报编采分开改革前夕,王晨社长在和版面主编座谈时,提出了四个结合、四个提高。“四个提高”包括:提高稿件质量、提高引导水平、提高版面效果、提高栏目效应。2005年3月,张研农总编辑召集版面主编开了个“务虚会”,提出把做好栏目作为加强主编“执掌版面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版面主编学会“用80%的精力去做20%的事情”,抓住头条,抓住几个重点栏目。依我理解,好栏目是版面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7.
报社记者要采访作家刘墉,刘会先问:你做什么栏目,打算做多大版面?如果是电视记者采访,刘也会先问:节目打算播多长时间?问完后,他会按照自己把握的时间接受采访,差不多时就会打住,并提醒采访者:我回答的内容已经超过你的需要了,内容已经够用了,可以停止了!有人问他:这样做不怕得罪记者吗?刘墉说,我的时间有限,采访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记者事先不做"功课",来了以后再慢  相似文献   

8.
满园春色话耕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燕群 《图书馆论坛》2003,23(6):236-238
1 群星烁烁 4 0年记得《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栏目创办之始 ,常务副主编邹荫生已向我约稿。 2 0 0 2年 10月 ,邹副主编电话里批评我 ,不支持他的工作 ,几年来连一篇稿也没有给他。其实我很喜欢看“从业抒怀”栏目的文章 ,其中不少是我的老师和学长、以及有为的年轻人的经验之谈 ,许多精辟论述读后收益匪浅。只是越读越不敢下笔 ,因为和他们相比 ,我的工作与生活实在太平淡 ,此其一 ;虽然我已经工作了 4 0年 ,由于没有记笔记的习惯 ,我就像在一块土地上耕耘的农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 ,心里只想着该种什么 ?怎样才能多收成 ?至于…  相似文献   

9.
如何写好导语?新闻界的很多同志写过不少文章,作过深刻论述,似不应赘述。但2007年4月初北京市一家报纸的一篇报道又使我想发几句议论。  相似文献   

10.
离奥运只有一百余天,怎样报道好奥运?当前的奥运会前报道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报道重点和报道领域上还可做哪些拓展?两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体育界的政协委员。着眼参赛目标力求客观实际提到奥运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已经确定的四个参赛目标谈起。崔大林说,中国参赛有四个目的:一  相似文献   

11.
代会大表版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会产生后,我曾经就版协的工作讲过六个字,就是“学习、研究、服务”。六年时间,抓住这六个字,版协做了不少工作,代表们在讨论中也表示满意。龙新民同志在讲话中从六个方面肯定了上届版协的工作,给予了“卓有成效”的评价。我感到这是过奖,实际上是对我们的鼓励、激励。这一届怎么做?龙新民同志也提了三点希望。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努力把版协的工作提升一个层次。我领会思考龙新民同志的讲话精神,联系版协的现状,觉得要更好地工作,有四个离不开。一是离不开学习和调研。版协处在二线,特别是已经退下来的同志,不再参…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以“读者来信”的报道形式写过不少批评稿,但见报的极少,有的被下转基层,有的没有音讯,不知是何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主题报道是一种什么报道?正确的解释有很多。如果换个角度看,它是一个起点,而终点应该是人心。情感赋予报道弹性2007年春节刚过,《都市快报》就接到浙江省发出的开展百个栏目共建和谐  相似文献   

15.
四年前(1994年),赵化勇台长找我谈话,通知我去国际部做副主任。当时我的心里比较犹豫,因为国际部的节目牵涉到外事、外交,而大部分节目、栏目更显专题制作化,离创作性比较远。我把这些顾虑直接向化勇台长讲了,化勇台长对我说:让你去,是因为你搞过专题片,同时也看过你写的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中,北京日报做了较大的投入,相继开辟了"辉煌北京60年"、"展现北京新风采"、"辉煌文艺60年"、"光辉岁月"、"百姓故事"等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最受喜爱的栏目是"我从天安门前走过",这是因为:它是一个耐读又能够给人启发的好栏目.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公司结构厂政工科谢云辉:今年4月,我荣获了公司通讯报道特等奖。这是我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荣获此项荣誉。捧着荣誉证书,我无限感激指导老师——《新闻与写作》。 1994年初,我从车间调到厂政工科,做宣传干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公司电视台,我看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翻阅其栏目,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散文赏析”,“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标题写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分组讨论上,省委书记汪洋在谈到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时说:"不要我每次活动都发稿件,我下去调研很平常,不用每次都文字图片做那么大,有的去了就去了,不用见报.重大的活动可以出个照片,像我下去调研,跟群众交谈,这有什么新闻性?有什么好报道的?也真难为了摄影记者,每次要拍出不同姿势,我又不是体育运动员,运动员摆不同的姿势还有意义,我拍来拍去不就那个样子吗?不要老报道我."……  相似文献   

19.
南美之行     
1956年8月到12月,我跟中国艺术团出国做报道工作,到南美走了一趟。在南美呆了两个多月,到过智利、乌拉圭、巴西和阿根廷四个国家。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在出国前,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找了有关出国艺术团的报道以及欧洲舆论对我们京剧评论来看。由于过去对南美情况了解极少,尽可能地看了一些有关南美国  相似文献   

20.
这两年,我因为做夜编工作,没有机会出去采访,但是也写过报道。稿件见报后,就会有同志问:“怎么,你最近出去啦?”我总是回答说:“不,没有,是碰上的!”两年之中我碰上的值得报道的事情有三件。两个报道是我自己完成的,第三个是我让别人完成的,因此就姑且称之为“碰上的两个半新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