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小军 《内江科技》2013,(6):136+85
高压油藏面临作业难、压井作业地层漏失和油层污染等问题。为了实现高压油井的不压井作业和油层的有效保护,研制了地层隔离阀。通过机械开关控制地层隔离阀中球的旋转,实现油管通道的开启和关闭,隔断了作业井筒与油层。现场应用3井次,作业一次性成功率100%,保护油层免于污染,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套损井小套管固井产生了众多的4in套管小井眼井。针对小井眼常规举升方式提液泵上泄油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井眼压缩式泄油器。生产时内径大于油管内径,柱塞及抽油杆接箍起下不会碰到,泄油时投入释放器,到位后张开,撞击活塞压缩弹簧实现泄油。该泄油器配合小井眼56管式泵、脱接器等工具,实现小井眼大泵提液,简单方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从油藏管理的角度,保持地层能量,不主张放套压;从采油工艺的角度,为了保持抽油井有合理的沉没度,减少气体影响确保深井泵正常工作,需要对套管气进行控制;从采油现场管理角度,为了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对不同泵况的抽油井需要采取不同的套压进行生产.从油藏管理、采油管理、日常现场管理的不同角度分析,合理控套对油井平稳生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二次固井工艺技术是对固井质量不合格或水泥返高不够的井,通过对油层套管实施射孔技术,打孔眼,将水泥注入套管与井眼的环形空间,重新形成合格的或新的水泥环的施工。通过本文应用实践论证,针对以往认识不清的上部油层,进行开发利用,实施二次固井技术是科学的技术举措。同时,为进一步针对其它油田开发后期,套管损坏及水窜的治理,而采取挤水泥防窜二次固井修复工艺,套损挤水泥堵漏固井工艺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更是为松辽盆地低渗透的大庆油田、吉林油田,科学地开发葡萄花浅油层提供了坚实的井下作业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俊君 《内江科技》2011,32(12):145-145
在油田开发初期主要封堵单一水层,采用传统的光油管挤注堵剂的方法就能很好的加以解决,而随着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井高含水原因由原来的单一层出水已经过渡到多油层水淹及套管漏、透、破引发的出水,针对多水淹层、长漏失段复杂井况的堵水,传统挤注工艺远远满足不了现场需要。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由于长期注水或注汽开采极大的破坏储层骨架,造成油井出砂,油井出砂将造成油井减产或停产;还会造成地面及井下设备加剧磨蚀;还会导致地层亏空并坍塌,造成套管损坏使油井报废等危害。为了解决油井出砂保证正常生产,油田普遍采用水力冲砂的方法。但在地层压力低或油层漏失严重的油井,使用水力冲砂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低压井清砂问题,研制了捞砂泵。通过合理的设计柱塞与泵筒配合间隙有效地减少砂卡,现场使用捞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闫文文 《内江科技》2013,(12):74-74,45
油井降粘、结蜡、腐蚀、结垢和原油乳化等因素对采油生产的影响很大,向井内加化学药剂是稠油降粘和油井维护的重要方法。介绍了一种重力式油井井下连续加药装置,该装置通过重力式动力泵、移动密封装置对药剂施加压力,并将压力传递至药剂管下端的微量泵,从而达到均匀漏失;利用平衡弹簧可以有效地平衡掉有杆泵抽吸时造成的管柱伸缩对加药装置的影响。该结构简单可靠、安装使用方便,适合在各种加药油井中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8.
河口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分布广泛,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受地质、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套损井的数量逐年增多,防砂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套损井防砂效果,开展套损井防砂工艺的研究,对防砂工具、管柱进一步改进,优化防砂参数,提高套损井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9.
费二战  贺海洲  王卫忠 《内江科技》2010,31(2):69-69,151
油房庄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舍水不断上升,井筒状况日趋恶化,地面下沉及油层压实等地质因素和油田注水、酸化、压裂、固井等工程因素的影响以及油田生物、化学腐蚀等造成了套损井的大量出现,给油田的持续稳产带来了极大影响。本文主要对油房庄套损井特点、套损抚理、套破井现场治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套损井治理管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丽等 《内江科技》2014,(2):74+66-74,66
<正>本文针对潜山油藏、低渗透油田部分油井地层漏失,油井清蜡效果不佳的现状,通过研究改进井下热洗阀组和地面热洗装置及配套工具,热洗时通过建立空心杆和油管的循环通道,开发应用了空心杆热洗工艺。该工艺避免了热洗介质污染油层现象的发生,同时克服了传统油套反循环热洗清蜡工艺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边远油井、低产低渗油井开采的现状.JS油田引进了一种新型移动抽油设备T815套管捞油车,针对套管捞油车存在着钢丝绳易打扭、工具易脱扣落井、井口原油外泄量较大、以及部分井由于道路问题原油不能及时外运造成不能正常生产或死井等问题,进行了攻关与改进,提高了套管抽汲采油工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效地提高套管抽汲设备的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井开采时间的推移.早期大段射开的油井主力层卡封后,射开下部非主力层,由于井段跨距大,油层流动压力低,封上泉下卡水管柱和常规管柱无法满足下层供液能力差接替层的生产,为此研制了过泵传压卡水闭式采油一体化管柱.  相似文献   

13.
蔡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339-339,333
油田长期开发造成套管损坏井给井下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各种因素导致的油水井套管损坏日益严重,影响部分油田的正常生产,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和经济效益。利用小套管二次固井工艺,在因套管损坏而报废的油水井上,采取封堵、打通道措施,全井或部分悬挂小套管后,采取延时固井法封固环空,达到恢复油水井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大港南部油田(第三采油厂)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油水井套管腐蚀、破损日趋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玻璃钢小套管技术是目前国内治理套损井一种新工艺技术,本文介绍了玻璃钢小套管治理套损技术工艺原理及优点、选井标准原则和主要施工工序,以及在官XX井试验应用情况,先导试验井的成功经验对类似套损井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探井压裂后间喷时间长,影响压裂返排一体化工艺下泵时机的问题,从分析工艺实施步骤入手,设计了带压转抽工艺方案,进行了油管封堵、联作泵投放、连续杆动密封等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形成了探井有杆泵带压转抽技术,有效提高了压裂井间喷阶段排液速度,降低了储层污染,缩短了试油周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套损井的不同类型,研究探索了几种可行的修套工艺技术,例如:取套换套技术、水泥封堵技术、机械修套技术等应用技术,并针对孤东油田套管变形井进行综合治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深抽井抽油杆偏磨的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注水开发期,油井管杆偏磨现象日益严重,管汗偏磨不仅造成油井减产或停产,增加维护井工作量,而且导致井内管杆磨损,断裂,甚至管杆落井,增加了作业施工的难度。特别是随着油田持续开发,油层能量不断被释放,在一些老井和低渗透性的油层中,油井套管动液面和静液面逐渐下降,地层供液能力变差,不可避免的要采用深抽的方式。主要是指直径38mm,44mm的泵径,下深深度均在1500m-2000m之间,以此来维持油井  相似文献   

18.
在油田长期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套管损坏井给井下作业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影响到油田的稳定生产,因此,修复套管损坏井已成为油田开发中一项重要任务。小套管一次固井已经成为治理套损井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论文主要围绕小套管二次固井工艺、小套管井相关管、杆、泵配套技术以及其在油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通过对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新型油套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塔河一厂451口机采井中泵挂大于2500 m的深抽井178口,占机采井井数的39.5%的情况,开展了深抽井效益评价。通过评价分析:深抽工艺技术成功,但效益偏低,针对评价结果探索了深抽工艺替代技术:针对储层污染的油井可考虑实施酸化作业,对物性较差的油井可实施压裂改造,对潜力较小的油井层位可实施补孔改层,对弱能量河道砂油藏可实施注水开发,通过实施实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